通电主要是为实验基地服务,上头虽然对林晓晴重视,拨款迅速,但并不是冤大头。
营地和家属院通电,是看在秦谨行多次申请的份上,即便如此,团里也需要承担一部分电线杆子和电线的钱。
并且按照规定,每家只给一间房扯一条主线路,多余的线路需要自己掏钱,电灯泡也要自己买。
林晓晴打算给每间屋子都扯上电线,反正她现在手头宽裕,不差这一点钱。
就连堂屋门前,也打算留盏灯。
这样,院子里也能照明。
驻地通电后,林晓晴让人把一部分实验器材搬到小院里,用来分析土壤和水,进行针对性的改良水土。
林晓晴对这些仪器使用也不熟练,和朱月一起向陈媛两人学习。
收完红薯后,田里没什么活了,林晓晴和朱月每天来小院学习怎么做研究。
十二月,水坝和学校相继完工。
新建的学校是中小学一体,投入使用后,旧小学就不用了。
学校从下学期开始招生,年前就要把老师招聘好。
这次需要的教师比较多,除了军属们,镇公社下辖的几个大队的人都可以报名,同等情况下,军属优先录取。
今年夏天的高考过后,营里的知青都考走了。
他们想要离开的心非常强烈,经常夜以继日的学习,就连复习没多久的周爱霞都考上了省城的一个中专,在九月的时候,背着孩子去上学,和李前进团聚了。
他们离开驻地的时候,林晓晴去了北京,没来得及跟她们告别。
至于各个生产队中留下来的知青,基本没什么回城的机会了。因此,这次招生对那些留在农村的知识分子很重要。
听到消息的几个大队的知青,还具备初高中学历的乡下青年人,都来报名了。
由于这次参加考试的人多,许军一个人忙不过来,方正也被拉去给帮忙出监考了。
此外,还从镇中学请来了几位老师帮忙出题目。
学校有了,校长、教导主任等学校的行政班子也需要组建。
不能全都是新人,因此,在秦谨行的申请下,从镇中学借调了一位副校长和一位副主任来驻地帮忙。
而校长则由方正担任。
这是秦谨行的建议,方正是正儿八经的高材生,又是受过最正规教育的,虽然上的是军校,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让他挂名最合适不过。
反正主要是些行政事务,和管理部队没本质区别。
方正本来不想接这么多活,夏瑶好不容易原谅他,愿意跟他正常通信了,他想早点调回省城,不然一直见不到人,他担心媳妇被人抢了。
结果,工作越来越多,他都没时间去省城看夏瑶。
但是秦谨行劝他,长痛不如短痛,不如狠狠努力一把,等明年考核时,交出一份上级满意的考核。
这样,他申请调走,会容易很多。
“履历越丰富,你回省军区的胜算越大呀。”
方正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接下了校长的位子。
驻地的学校建成后,不仅接收家属院的孩子,附近生产大队的学龄儿童,也可以来上学。
只需要交学费即可。
能够让更多的失学儿童有上学的机会。
在林晓晴的建议下,学校还成立了奖学金,品学兼优以及家庭困难,但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都能得到物质或现金奖励。
钱由林晓晴和秦谨行两人出,如果有其他人想要献爱心,也可以。
林晓晴还想出了一个鼓励大家捐款的办法,那就是在学校的里弄一个爱心碑,将每年捐款人的名字刻在碑上。
秦谨行听完直夸她聪明,花个几块钱就能有个好名声,对那些不太缺钱的人,吸引力太大了。
十二月,天寒地冻,大家都窝在家里猫冬。
新家属院的墙壁比旧家属院更厚,还安装了火墙,特别保暖。
林晓晴除了会去实验室化工作外,其余时间都在家里窝着,看周老送给她的书。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先问韩文康和陈媛,他们两人解答不了,再写信寄去京市问周老。
韩文康和陈媛适应不了这里的寒冷,但是喜欢上了火炕和暖房。
觉得比在京市还暖和。
两人跟着朱月和王勇种起了暖房蔬菜,每天忙活的不亦乐乎。
对于粮食和柴火充足的人家来说,冬季是幸福的猫冬,对于缺衣少食的人家来说,就是受罪。
这几天,荒山大队喧嚣起来,政府给受灾地区拨的救济粮到了,跟秦谨行想的一样,县里的储备粮不够,每户人家领到的粮食很有限。
荒山大队的人还好,做工和挖红薯,都赚了些口粮,加上救济粮,能顶到来年开春。
其余地方就没这么好运了,发的救济粮根本不够吃。
秦谨行让团里核算了一下今年的收支,决定捐出一部分莜麦和红薯,用于赈灾。
他的慷慨,让县革委主任李建军解了燃眉之急,郑重的给驻地发来了感谢函。
约定明年带农业部的人来学习他们的种植技术,将莜麦和红薯全县推广。
林晓晴在暖房培育另一种杂粮作物——糜子。这是她在从京市回来的路上,看到西北一些地方在种,糜子抗旱、抗盐碱、耐贫瘠,是西北常见的作物之一。
如果利用空间改良后,提高产量,比莜麦的产量高。
单一种植某种作物是比较危险的,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此外,林晓晴打算明年在驻地种一部分胡麻,这样驻地的食用油也能解决了。
她买过当地的胡麻油炒菜,味道还不错。
暖房是林晓晴利用空间的遮掩,她一旦进暖房工作,秦谨行就知道她要利用自己的能力了。
她跟秦谨行商量过了,发种子的时候,就对外宣称是实验室改良品种。
元旦前,林晓山来了封信,说自己当了班长,还出了次小任务,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依他的性子,能开心说出来,完成的肯定不是一个小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