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集 新构想?古代水力应用
滨海市天辰科技的办公室里,林天正看着秦云发来的水力磨坊视频,脸上满是笑意。视频里,水流冲击水轮,带动磨盘快速旋转,百姓们围着磨坊,兴奋地议论着。王猛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林哥,北方工业集团的测试结果出来了,‘长青 1 号’军用版完全符合要求,他们想跟咱们签订长期合同,每年采购五千万的产品。”
“太好了!” 林天接过报告,看了一眼,“另外,秦云那边的水力磨坊很成功,我想再传一些水力设备,用于古代的工业化。你查一下,大雍朝的水力资源分布情况,看看哪些地方适合建水力工厂。”
王猛很快就发来一份地图,上面标注着大雍朝的河流分布:“林哥,大雍朝的河流很多,尤其是陇南、青州、扬州一带,水流充足,适合建水力设备。秦云所在的陇南,有一条大河贯穿全境,要是能在河边建一系列的水力工厂,就能形成产业链。”
林天看着地图,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想 —— 在古代建立 “水力工业区”,以水力为动力,发展采矿、冶炼、纺织、粮食加工等产业,不仅能提升古代的生产力,还能为现代提供更多的资源(比如钢铁、纺织品),形成 “古代生产 — 现代销售” 的产业链。
“王猛,你让老陈准备一些水力设备的图纸,比如水力锻锤、水力织布机、水力碾米机,还有小型的炼钢炉图纸,我要传送给秦云,让他在古代试制。” 林天说,“另外,让李砚秋教授设计一些适合古代的简易机械零件,比如齿轮、轴承,用古代的材料就能制作,方便组装和维修。”
王猛点了点头,立刻去安排。老陈和李砚秋很快就准备好了图纸,林天把它们整理好,准备传送给秦云。可他突然想到,古代的工匠虽然有经验,但对现代机械的原理不了解,就算有图纸,也可能组装不好,甚至会出危险。
“我需要给秦云传一些‘教学资料’。” 林天说,“比如水力机械的原理讲解(用古代人能理解的语言),组装的注意事项,还有安全操作规范。另外,我还可以制作一些简易的模型,让秦云给工匠们演示,帮助他们理解。”
李砚秋笑着说:“这个主意好!我可以用 3d 打印机制作一些水力机械的模型,比例 1:10,能直观地展示齿轮的咬合和水流的作用,古代的工匠一看就懂。”
林天立刻让李砚秋制作模型,同时让文案团队把机械原理翻译成古代的白话文,配上简单的插图,方便秦云和工匠们阅读。
三天后,模型和资料都准备好了。林天把它们传送给秦云,还特意打电话叮嘱:“秦云,你先让王师傅学习资料和模型,理解水力机械的原理,再开始组装。尤其是水力锻锤和炼钢炉,涉及高温和重型设备,一定要注意安全,先做小型的试验,没问题再扩大规模。”
秦云答应下来,立刻去找王师傅。王师傅看到水力锻锤的模型,眼睛一下子亮了:“这东西能打铁?不用人拉,用水力就行?太神奇了!”
秦云笑着说:“没错!这水力锻锤比咱们的铁匠炉好用十倍,能打更硬的铁,比如煤矿用的钢钎、铁矿石的提炼工具,都能用它来制作。另外,还有炼钢炉的模型,能把铁矿石炼成钢,比咱们的铁器更耐用。”
王师傅接过模型,仔细看了起来,又拿起资料,一边看一边问秦云:“秦掌柜,这‘齿轮’要怎么制作?咱们的铁不够硬,会不会容易断?”
“这个不用担心。” 秦云说,“我会给你提供一些‘特殊的铁料’(现代低碳钢),用来制作齿轮和轴承,比咱们的铁硬三倍,而且不容易断。另外,我还会给你一些‘淬火的方法’,能让铁更硬。”
王师傅听了,心里更有信心了:“秦掌柜,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尽快把水力锻锤和炼钢炉组装起来,为咱们陇南的百姓多做贡献!”
秦云看着王师傅的样子,心里很欣慰。他知道,古代的工业化,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可他不知道,青州的王侯爷听说了水力磨坊的事,派人来陇南,想邀请秦云去青州,帮他们建水力工厂。这场水力应用的热潮,已经从陇南蔓延到了其他州县,而林天的古代工业化构想,即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