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投影仪发出微弱的光晕,将新版本的用户反馈数据图表清晰地投映在幕布上。团队成员们围坐一堂,脸上还带着假期的余韵,眼神却已聚焦于眼前的挑战。
叶羽琋站在幕布前,激光笔的红点精准地落在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上:“这是内测开放后,‘家园系统’的用户使用率和负面反馈对比。大家可以看到,使用率很高,但关于建筑模块拼接逻辑僵化、自定义选项不足的抱怨也同步激增。”
她切换幻灯片,展示出几条具体的玩家评论:
“我想建个圆形的观星台,结果只能拼出个四不像!”
“为什么邻居家的花园栅栏可以斜着放,我的就不行?”
会议桌前,负责家园系统的主程序挠了挠头:“这个……当初为了确保性能和稳定性,底层架构确实对构建逻辑做了比较多的限制。”
顾殇坐在叶羽琋身侧,目光沉静地扫过数据,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限制不应该是僵化的借口。”
他拿起触控笔,在旁边的电子白板上快速勾勒出几个简洁的几何图形和连接线。“底层架构可以不动。在交互层增加一个动态网格适配算法,允许玩家在特定约束内进行非标准角度拼接。同时,开放部分底层参数作为‘高级自定义选项’,满足核心玩家的创造欲。”
他的思路清晰直接,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中了问题的核心。团队成员们先是愣住,随即露出恍然和兴奋的神情,开始交头接耳地讨论可行性。
叶羽琋看着白板上那几笔看似随意却极具启发性的草图,脑海里浮现的却是老家院子里,顾殇陪着父亲欣赏那些形态各异、拼接巧妙的紫砂壶时的侧影。那些壶,每一把都有着独特的弧度和衔接,并非标准的工业制品,却和谐而充满美感。
她心中一动,接口道:“顾殇的思路很好。我们或许可以借鉴一些‘非标准’的美学。比如,不要只给玩家提供标准的直角围墙模块,可以加入一些带有弧度、甚至是不规则形状的‘特殊构件’,就像……”她顿了顿,微微一笑,“就像传统建筑里的榫卯,不是硬性连接,而是在规则内寻找灵活和变化。”
她的话仿佛在技术思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团队成员的眼睛更亮了,讨论的方向也开始从“如何解除限制”转向“如何在规则内创造更丰富的可能性”。
顾殇侧目看了叶羽琋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他明白她话语里那未尽的灵感来源。
会议在高效的头脑风暴中继续。后续又讨论了几个其他模块的反馈,叶羽琋发现,顾殇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似乎比年前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人情味”。
当有人提出某个任务流程过于繁琐,可能导致休闲玩家流失时,顾殇没有立刻从纯技术优化角度反驳,而是沉默片刻,反问了一句:“玩家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快速通关,还是体验过程?”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他接着说道:“流程可以优化,但节奏感不能丢。就像……”他似乎在搜寻合适的比喻,“就像过年包饺子,过程本身,就是仪式的一部分。”
叶羽琋几乎要笑出声来,她强忍着,看向顾殇。他表情依旧认真,耳根却悄悄泛起了淡淡的红色。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这个比喻的突兀,但话已出口,只能强作镇定。
然而,这个看似不搭界的比喻,却意外地让团队成员们理解了那种“过程价值”的重要性。讨论的方向再次被微妙地修正。
会议结束时,解决方案已经初步成型,不仅包含了技术优化,更融入了一种对玩家体验更细腻的考量。
团队成员们陆续离开会议室,脸上带着收获的兴奋。叶羽琋一边整理着笔记,一边笑着看向正在关闭投影仪的顾殇:
“顾先生,没想到这次回家,还给你带来了产品灵感?榫卯结构,包饺子的仪式感?”
顾殇动作顿了顿,没有看她,只是低声回应:“触类旁通。”
叶羽琋走到他身边,挽住他的胳膊,声音温柔:“我觉得这样很好。你的代码世界里,开始有烟火气了。”
顾殇终于转过头,看向她亮晶晶的眼睛,那里面映着他的身影,也映着窗外城市的天空。他沉默着,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但心底却清楚,某些变化确实在悄然发生。故乡的那些光影、声音、温度,正以一种他未曾预料的方式,渗透进他引以为傲的逻辑世界,让那些冰冷的代码,生出了温暖的血肉。
这或许,就是“归乡”带给他的,最珍贵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