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牛群,众人并未停歇,移驾至邻近一处更为开阔的皇家马场。
此地方圆数十里,专为检阅、驯养大型马群而设,地势平坦,水草丰美。
正适合用来安置那三十几万匹来自高原的精灵。
随着李恪大手一挥,无数矫健的马匹出现。
它们的皮毛,在阳光下闪耀着各异的光泽。
有乌云般的黑色。
有火焰般的赤色。
有闪电般的白色。
更有青骢、黄骠、枣红……各种色彩,汇聚成一片移动的瑰丽织锦!
三十多万匹马同时落地、奋蹄,那场面,比牛群更具动态的震撼力。
马儿们展开四肢,在辽阔的草场上奔腾起来!
“轰隆隆隆!!!”
如暴雨倾盆般的马蹄声,连绵成片。
马蹄翻飞间,草屑与泥土被高高扬起,飞扬的鬃毛,好似燃烧的旗帜。
“好马!都是好马啊!”
李世民看得双目放光,忍不住大声赞叹:
“肩高体壮、四肢修长,都是上好的战马!”
房玄龄、杜如晦也是激动莫名,死死盯着马群,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大唐缺马啊!
无论是战马,还是驮马,亦或是耕马……
统统都缺!
有了这三十几万匹马,能大大解燃眉之急。
戴胄同样激动的很:“陛下,此三十余万匹马,价值更在牛群之上!”
“需得立刻调集最好的相马师、兽医,进行严格的筛选、分类、驯养。”
“最优者充入战马,次者作为驿马、驮马!”
“再次者亦可分发边地,充实民间马政……”
“爱卿所言甚是!”
李世民连连颔首。
这支庞大的马群,不仅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是大唐未来军事力量,交通运输能力实现飞跃的关键!
它意味着更强大的骑兵,更高效的后勤,更广阔的疆域控制力!
接下来的羊群,应李世民的要求,没有放出来。
没办法!
牛和马加起来还不到八十万头,而羊群有近三百万只,太多太多了!
这么一大群羊,可不是轻易就能安置完的。
李世民和大臣们的意思是,先安置马和牛。
等安置消化完,再来处置这300万羊不迟。
接下来处置牛、马的具体庶务,交给房玄龄、戴胄这些能臣去操心。
李恪随着李世民,回到了太极宫两仪殿。
屏退左右。
殿内只剩父子二人。
李世民脸上的振奋之色稍稍褪去,叹道:
“恪儿,此次西征,你居功至伟!不仅开疆拓土,更带回如此海量资财,壮我国本!朕心甚慰!”
“此乃儿臣分内之事。”李恪微微躬身。
李世民摆摆手,随即揉了揉眉心,话锋一转,说起了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不过……恪儿啊,最近总有一帮大臣,日日上奏,劝朕早立太子。”
李世民哼了一声:“朕原本不想搭理,储君之位,关乎国运,岂能儿戏?”
“可耐不住这帮人天天在耳边聒噪,引经据典,絮絮叨叨,着实令人心烦!”
李恪闻言,轻轻摇头,语气带着几分戏谑:
“父皇,若儿臣所料不差,跳得最欢的,怕是魏王门下的人吧?”
李泰的那点小心思,李恪又岂会不知?
自从李承乾被废之后,长孙皇后所出的嫡子,只剩下李泰和李治了。
可李治今年才三岁,年幼懵懂,不堪大任。
故而。
按照‘立嫡立长’的惯例,嫡次子李泰,自然是最名正言顺的太子人选。
可偏偏李世民这么久都没动静,李泰能不急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确是如此,青雀手下那些人最为活跃。不过……”
“便是玄龄、克明他们,私下里也劝朕,当早定国本,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说到这里,李世民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恪,语气半是认真,半是探究:
“恪儿,此事你怎么看?要不你来当这个太子?”
李恪愣了一下,随即调侃道:“父皇,都这时候了,您还试探儿臣?”
“试探个屁!”
李世民有些恼羞成怒,没好气道:“朕跟你讲正事!休要胡搅蛮缠!”
李二叹了口气,背着手在殿内踱了两步:
“朕知道你的本事,也知晓你的志向,远远不止于这区区皇位罢了。”
“但眼下群臣逼得紧,朕总要有个决断!”
“总不能一直拖着,让天下臣民人心惶惶。”
李世民向前一步,目光灼灼看着李恪。
“是!按照祖制旧礼,你并非嫡长子!”
“但是,恪儿!”
“你的能耐!”
“你的功绩!”
“你为大唐带来的变化,朕看得最清楚!这满朝文武,谁人能及?”
李世民板着手指,一项一项地数着,如数家珍:
“发明透明琉璃,让我大唐财源滚滚!”
“研制肥皂、水泥,惠及民生,强固根基!”
“改良炼钢之法,让我大唐军械锋锐无匹!”
“更不用说,你极力促成美洲开发,为我大唐开辟万世不拔之基业!”
“如今,你更是亲率大军,一战灭吐谷浑,扬我大唐国威,俘获无数!”
李世民越说越激动:“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不是经天纬地之功?”
“你之能力!”
“你之智慧!”
“你之魄力!”
“都堪称完美!”
“若论对大唐的功劳与未来的潜力,诸皇子中,谁人能与你并肩?”
若是以前,承乾被废,李二必然会考虑李泰,此子聪慧,也懂得经营。
但如今,有了恪儿珠玉在前,青雀那点心思和才具,显得太过平庸了!
李世民是皇帝,是大唐的天子!他要为这万里江山,为亿兆黎民负责!
让他舍弃一个等经天纬地、屡创奇迹的麒麟儿,去册立一个平庸之子?
真的做不到啊!
而且。
李世民也清楚,就算册立李泰为太子,有恪儿在,他这个皇位能坐稳吗?
一个弄不好。
又得上演玄武门之变,届时又是一场悲剧,这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
与其如此,还不如力排众议,一步到位。
直接册立恪儿!
“至于你担心身份问题……是,你母亲是隋朝公主,以前或许会有人拿这个做文章,但现在?”
李世民嗤笑一声:“今时不同往日!你之功劳实实在在、谁也无法抹杀!”
“不说别人,玄龄、克明、戴胄、萧瑀,这些国之柱石哪个不承你的情,不佩服你的能为?他们心中必然早已属意于你!”
“还有军中那些将领!李靖、知节、敬德、叔宝、侯君集、张公瑾他们……”
“他们不极力站在你这边,还能支持谁?”
李世民双手一摊:“恪儿,你看,于公,你能力最强,功劳最大!”
“于私,朕最属意于你;于朝堂,重臣支持,军方拥戴!这太子之位,已是众望所归,非你莫属!”
“你还犹豫什么?”
“难道要朕……求你来做这个太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