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年(4064年)春季正月初一(戊寅日)。
壬午日,将容美洞等地的军民宣抚司改为黄沙、靖安、麻寮等地的军民宣抚司,任命田光宝掌管宣抚司事务,并设立太当、平台、宜、麻寮等十个寨长官司。
癸巳日,湖广行省参政戴德、参军詹允亨率军攻取沅州。
乙未日,设置宁国卫,任命元帅陈德成为指挥使,同知刘仲才为指挥同知。
中书省下属机构的工匠报告中书省大臣说:“我见到一位老人,他对我说:‘吴王即位三年,就会统一天下。’”问他老人是谁,他说:“我是太白金星神。”说完就不见了。中书省大臣将此事上奏皇上,皇上说:“这是荒诞虚妄之言,不可相信。如果太白神真的显现,应当告知君子,怎么会跟小民说话呢?今后凡是涉及荒诞怪异之事的报告,不必奏闻。”
戊戌日,皇上对中书省大臣说:“我曾亲自到乡间察访,见百姓生活困苦,土地荒芜,失业者众多,这皆因长期受战乱困扰,民生未能恢复。就像中暑的人渴望清凉,受冻的人向往温暖,作为统治者的我们,理当体念百姓疾苦。况且太平、应天、宣城等府,是我渡江后开创基业之地,当地百姓最先承担了供应军需的劳役。这些地方的田租赋税,应酌量减免,稍解民困。”中书省大臣傅??(璩)回奏说:“体恤百姓是君王的善政,主上能想到这些,实为施政行仁的根本。百姓得到恩赐,如同大旱逢甘霖,其喜悦之情可想而知!”皇上于是感叹道:“我昔日在军中,曾缺粮断炊,空腹出战,归来得一餐,纵然粗粝,也吃得甘甜。如今身居万民之上,饮食丰美,但未曾忘却往事。何况我百姓居于乡野,谋生有限,而各种赋役繁多,岂非加重其困苦?”于是下诏免除太平府两年租赋,应天、宣城等地一年租赋。
戴德等率军抵达沅州,围城六天,守将李兴祖(即李胜)出城投降,俘获将士一千三百二十人。
庚子日,松江府嘉定州守臣王立中等人到徐达军营投降。
辛丑日,皇上对中书省大臣说:“古人祝颂君主,常寓含规诫之意。近日看群臣所呈贺表,颂美之辞过多,规谏之言却无,这实在有违古代君臣以诚相见的正道。今后贺表文辞只需平实达意,不必追求浮华虚美。”
甲辰日,皇上遣使致书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说:“听闻有匡扶天下之志者,必有包容天下之量,方能成就安定天下之业。若其心胸狭隘、见识短浅,器量自然微小,又怎能成就安天下之功?我自起兵以来,开拓江左之地;阁下先父(察罕帖木儿)则以‘复兴’为名,领兵河北。我们相隔遥远,各据一方。后闻令尊去世,阁下继承父业,忽遣尹焕章携书礼跋涉而来,令我振奋,知阁下能行令尊未竟之事,岂不快哉!故遣汪河携礼同往,吊唁逝者,庆贺生者,并非无故之举。然汪河一去不返,我初时不免生疑,但转念想到当时孛罗帖木儿跋扈专权,掌控元朝兴衰,阁下以静制动,一则恐激起天下豪杰争雄之心,二则防备孛罗日后为患。汪河被扣留,似乎情有可原。但岁月流逝,终不见其归还,方知阁下见识不广,度量不弘,为何初时自信而终失信义?我请再以古事为喻:春秋时诸侯并立,亦有以社稷为重、生灵为念者,故按时朝聘,依礼会盟。如鲁襄公即位初,卫使子叔、晋使知武子来聘,襄公亦遣季武子使卫、穆叔使晋,两国交好,从未扣留使者。齐桓公伐楚,楚遣使问故,齐军虽驻陉地,亦未扣留楚使。古人岂不知扣留区区一使?只是明白此举失大于得!阁下控守之地,东连齐鲁,西抵秦陇,北接幽蓟,南临黄河,地广兵多。然所虑者,张思道(良弼)握兵潼关,李思齐抗衡秦陇,俞宝肘腋生变,王信近郊挑衅。恐阁下自以为功成名就,安如泰山,坐视群雄连结,一旦祸发,首尾难救,我深为阁下惋惜!故屡次遣使致书,反复陈说,是欲尽忠告于阁下。阁下为何自负,扣留使者不予答复?近来山东生乱,秦地兵连,幽并纷扰,鼎沸不宁。此皆我前信所预言,今成明证,阁下何不引以为鉴?又闻古之成大事者,必求博学之士以广才,深谋之士以益智。阁下用兵中原近十年,帐下岂无人才?若有,岂不知卫、晋使鲁与鲁报聘之礼?若能尽礼如古,磊落光明,尽忠言于阁下,便应依此行事,速遣使定约,放还汪河、钱祯等人。如此不仅不违前盟,亦可取信天下。否则,便是重启我南方战端,为阁下后路添患。祸网日紧,恶贯日盈,强敌益增,仇怨难解。纵使阁下智谋如王莽、曹操,诡计如司马懿、朱温,英雄环伺,何以求生?古云:‘功盖天下,以谦逊持守;富有四海,以谦和持守。’何况为人臣者?望阁下深思。”
本月,设置辰州卫。
二月初一(丁未日),扩建都城的工程完工,下令奖赏筑城将士。
元将扩廓帖木儿派左丞李二进犯徐州,驻军陵子村。行省参政陆聚命指挥傅友德抵御。傅友德率兵二千余乘船至吕梁,待敌军出营抢掠,立即弃舟登陆突袭。李二遣副将韩乙率兵迎战,傅友德挺矛猛刺韩乙坠马,敌兵败退。傅友德料李二必增兵来攻,急返徐州城,开城门列阵城外,命士兵伏地持枪待敌。不久,李二果率大军至,傅友德击鼓,伏兵奋起冲锋,击溃敌前锋,李二部众大败,溺死者甚众,生擒李二及将士二百七十余人,缴获战马五百余匹。
辛亥日,征召张士诚降将吕珍所部军校一千八百余人至建康。
壬子日,原已归降的茗洋贼首周遂卿反叛,浙东按察佥事章溢派其子元帅章存道联合平阳、瑞安总制孙安部讨伐,斩杀周遂卿,俘获其党羽六十余人。
癸丑日,设置昆山、吴兴、安吉三卫,任命羽林卫千户常守道为昆山卫指挥同知,天策卫千户刘宁为吴兴卫指挥使。
在杭州设置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下辖芦沥、鸣鹤、鲍郎、清浦、黄岩、昌国、正监、清泉、大嵩、穿山、钱清、三江、龙头、曹娥、玉泉、天富(北监)、岱山、袁浦、下砂、芦花、杜渎、长林、长山、西路、横浦、天赐、双穗、天富(南监)、青村、石堰、仁和、海砂、长亭、永嘉、浦东、许村、西兴等三十六座盐场,年产盐二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引余(每引重四百斤)。其制法:浙东用竹篾编盘,涂以石灰、柴灰,注入卤水煎烧。每八亩“赡盐田土”办盐一引。浙西灶户自备废铁铸盘,每盘重千数百斤,下用铁柱,周围砖石支撑。下砂、青村等场晒灰取卤,其余各场取泥土曝晒,浇洒海水,朝洒暮收,五七日后泥土泛白(盐花),入溜淋卤,以莲子测试卤水浓度(三莲浮起为合格),然后下盘煎烧。除灶户外,另有柴丁、车丁、火工、验丁等分工承担煎办事务。
乙卯日,皇上闻傅友德陵子村之捷,对大都督府大臣说:“此次陵子村之胜,实乃扩廓帖木儿游兵,其意在诱我骄惰,乘我不备突袭。古人警诫,正在于此。善战者知己知彼,明察未形之兆,故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传谕安丰、六安、临濠、徐邳守将,严加戒备,常如敌至,则无患矣。”
丁巳日,任命陈桓为合肥卫指挥同知。
乙丑日,遣使至陈州,致书晓谕左君弼。当初,左君弼自庐州逃至汴梁,元将克彝命其守陈州。至此,皇上致书道:“昔日兵连祸结,非一人之过。我于酷暑劳师与足下交战,足下竟弃亲投奔异国,此皆轻信部属之言所致,悔之晚矣!今足下奉异国之命,守御边疆,与我接壤。若欲献计侵境,其中利害轻重,当自权衡。况我大明乃足下故国,合肥乃足下故乡祖坟桑梓之地,岂不思念?天下兵兴,豪杰并起,非仅为乘时取功名,亦欲乱世保全父母妻子。足下以身为质求安于人,已属失策,更令白发老母、糟糠之妻独居寡处,天各一方,朝思暮想,度日如年。足下纵不念妻儿,何忍忘情于至亲?功名富贵可再图,生身父母不可复得!足下若能醒悟来归,我必尽释前嫌,待如故旧,则天理人心皆顺。”君弼得书犹豫不决。皇上遂将其母送回陈州。
江淮行省参政陆聚遣兵攻宿州,擒获元佥院邢端等一百四十一人。
丁卯日,江西行省派兵会同湖广行省千户徐兴,进取平江赖寨,伪镇守杨五献寨投降。
癸酉日,慈利军民宣抚使覃厚、夏克武遣其子覃仁、夏荣祖及部属汪应瑞、黄寿兴、耆老周天成、蛮官什大虫、墨剌什用等进贡马匹及土产,朝廷分别赏赐织金彩缎。
甲戌日,大将军徐达派人自军中前来请示事宜。皇上敕谕慰劳道:“古之帝王兴起,必有命世之才为辅佐。周伐殷有吕望鹰扬,汉兴邦赖群策群力,故能成大功、肇基业。将军昔年相随,忠义天成,沉毅多谋,端重善武,故能戡乱弭患,建不世之功,古之豪杰亦不能过。今如期请示,欲禀命而行,此贤臣事君之道,我甚嘉许。然所请诸事多可相机专断,将军思虑周详,不肯轻率违制,实乃邦国之庆。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乃古之常理。此后军务缓急,将军可便宜行事。”
三月初一(丁丑日),宣州进贡新茶,皇上命内廷女官亲煮,荐献于宗庙。
戊寅日,设置应天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朱明、李郈为指挥佥事。
行省参政蔡哲自蜀地归来,详述蜀中自明玉珍死后,其子明升暗弱,群臣擅权,并呈上所经山川险要地图。
壬午日,改骁骑卫为骁骑右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千户郭子英、张林为指挥佥事。
湖广行省参政杨璟率军由松滋至澧阳等地招抚,驻军三江口。慈利军民宣抚使覃厚、夏克武等到军营谒见。
戊子日,思州、沅州两界军民安抚使黄元明率辖地归附朝廷。
丁酉日,下令开设文武科取士。诏书曰:“闻上古帝王创业之时,凭武力安天下;守成之际,修武备威天下。至于治国安民,则赖文臣。二者不可偏废。古者八岁习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五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故《周礼》选举之制讲求六德、六行、六艺,文武兼用,贤能并举,此三代盛世之由。今欲效法古制,设文武二科广求贤才。应文举者,察其言行观其德,考经术观其业,试书算骑射观其能,策问经史时务观其政事。应武举者,先考谋略,次试武艺,务求实效,不尚虚文。此二科必待三年育才。有司当预先劝谕民间才俊智勇之士,勉励向学,待开科之年,贡至京师。中式者按科目等第授予相应出身。”
沂州千余家流民欲返灵璧、虹县复业,遭王信追至宿迁杀害并劫掠。余民逃至两县边境乞食。皇上闻讯悯之,曰:“王信不仁至极!百姓无家可归而思乡,人之常情。既不能安抚,反加杀戮,虽死其民,岂不畏天道?”遂遣人抚恤赈济幸存者。
参军詹允亨奏称:“黔阳县前元帅蒋节率义兵千人结寨自保,甲辰年归附后,即纳租赋、服徭役。近有李指挥叛乱,蒋节仗义率民兵助征有功。湖南贼兵犯境时,官军未至,蒋节又遣兵击退。今靖州虽设安抚司镇守,然黔阳地处偏远荒僻,居民流散,又无城池。若官府派兵筑城防御,不免劳民转运。今会同县旧有城池,若授蒋节为安抚司官,令其率旧部修缮会同城池,自筹粮饷,招抚流民充实其地,且耕且守,讨平靖州山寨,实为便利之计。”皇上准奏。
参政杨璟进军攻取澧州石门县,原陈友谅守将邓义亨率众投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