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组的风波刚刚平息,代偿还来不及喘息,另一枚重磅炸弹便轰然引爆
省委召开重要会议,初步议定苏文瑾同志作为省委统战部部长的接任人选,进入省委常委序列!
公示期即将开始。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L市。
一时间,道贺的电话、拜访的客人几乎踏破了代偿办公室的门槛。
所有人都清楚,苏文瑾一旦高升,留下的市委书记宝座,代偿将是最具竞争力的接任者。
但代偿却异常冷静。
他深知,这最后一步,往往是最凶险的一步。
潜在的对手会做困兽之斗,暗处的敌人会倾尽全力阻止他上位。
他谢绝了大部分应酬,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如同一个老练的猎手,等待着可能从任何方向射来的冷箭。
第一支冷箭,果然如期而至。
就在公示期的第二天,一封厚厚的匿名举报信同时寄到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和多家媒体。
举报信罗列了代偿“三大罪状”:
一是任人唯亲,在高新区大搞“代家军”;
二是生活作风腐化,与多名女商人(影射顾倾城)关系暧昧;
三是最致命的一条——指控其通过白手套林枫,在产业引导基金和园区项目中谋取巨额利益,并附上了一些经过精心裁剪、断章取义的“财务往来截图”。
这封信内容详实,真假掺半,极具迷惑性和杀伤力。
尤其是在苏文瑾公示的关键时期,此事一旦发酵,不仅代偿前途尽毁,甚至可能影响到苏文瑾的晋升。
压力如山崩海啸般涌来。
市委大院内的目光变得复杂,一些原本亲近的人开始刻意保持距离。
连苏文瑾都深夜打来电话,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
“代偿,举报信省领导已经看到了,影响非常恶劣!你必须立刻、马上做出最有力的澄清!需要市里什么支持,你直接说!”
代偿能听出苏文瑾话语中的焦虑甚至是一丝怀疑。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回答:
“苏市长,请相信我,也请组织相信我。
这些都是恶意诽谤,我会在24小时内,拿出确凿证据回应一切质疑!”
挂断电话,代偿眼中寒光凛冽。
他知道,这是高世昌阵营的最后一搏,手段卑劣但有效。
他必须反击,而且要反击得漂亮、彻底。
他立刻启动了应急预案:
正面迎击,晒出“阳光账本”:
他授权高新区官网和官方社交媒体,第一时间全文公开了产业引导基金自成立以来的所有投资决策记录、评审专家名单、会议纪要及资金流向审计报告!
每一笔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清清楚楚,经得起任何技术检验。
对于所谓的“财务往来截图”,他直接公布了未经裁剪的完整原始凭证,证明那完全是正常的业务往来,并悬赏百万追查图片伪造者。
法律武器,雷霆反击:
他让林枫的公司在权威媒体上发布严正声明,澄清与代偿的关系纯粹是合规的商业合作,并宣布已聘请顶级律师团队,对匿名诽谤者以及传播不实信息的媒体提起名誉权诉讼,索赔天价。
此举展现了绝对的底气。
争取支持,凝聚人心:
他主动来到高新区企业聚集区,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恳谈会”。
面对众多企业家和媒体,他坦然谈及举报信,动情地说:
“我代偿行得正坐得端,不怕鬼敲门!
高新区的发展成果,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容不得任何人泼脏水!
我相信组织的眼睛是雪亮的,也相信人民群众心中有杆秤!”
他的坦诚和担当,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多家受益于园区政策的企业家自发联名为代偿担保,形成了强大的正面舆论声势。
深挖源头,釜底抽薪:
他通过三清会的渠道(再次消耗贡献点),全力追查匿名信的制作和传播链条。
很快,线索指向了省城一家与高世昌秘书关系密切的公关公司。
24小时内,代偿打出的这套组合拳,迅速扭转了舆论。
晒出的“阳光账本”让专业人士无从挑剔;法律诉讼展现了强硬姿态;企业家的联名担保更是极具说服力。
相比之下,那封匿名信显得漏洞百出,疑点重重。
省委主要领导在听取了相关汇报后,做出了明确指示:
“对于脚踏实地干事的干部,要敢于保护!
对于恶意举报、破坏政治生态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风向,瞬间逆转。
匿名信风波不仅没有扳倒代偿,反而成了他廉洁无私、敢于担当的“另类证明”。
苏文瑾的公示期顺利通过,任命正式下达!
在送别苏文瑾赴任省委的座谈会上,苏文瑾紧紧握着代偿的手,语气充满了感慨和托付:
“代偿,L市就交给你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干得更好!”
这一刻,所有的猜疑和权衡都化为了沉甸甸的信任。
送走苏文瑾,代偿回到市政府大楼。
他站在走廊里,看着那间即将属于他的、全市最高权力的办公室。
一路走来,刀光剑影,步步惊心。
但他终究是踏着荆棘,走到了这里。
然而,他并没有太多时间沉浸。
手机响起,是顾倾城。
“代书记,恭喜高升。
看来,我们需要重新谈谈合作了。
不知您今晚是否有空?
我有个新的提议,或许您会感兴趣。”
顾倾城的声音依旧悦耳,但代偿能听出其中一丝不同以往的……急切?
代偿嘴角微扬。
旧的战场刚刚平息,新的博弈已经开始。
而这一次,他不再是棋子,而是真正的……棋手。
他对着电话,平静地说:
“好,时间地点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