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妄”小组的成立,汇聚了国内顶尖的网络攻防专家、密码学家、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员,甚至还有两位精通虚拟现实架构的心理学家。
他们在京城远郊一处绝对保密的地下设施中,开始了对“伊甸”的攻坚。
林晚团队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他们将陈景安理论中关于意识数据结构的部分,与从“方舟”及楚风过往攻击中捕获的“镜像”信号特征相结合,构建出了一套独特的“数字意识特征识别算法”。
这套算法如同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寻找特定dNA,旨在识别出属于“伊甸”及其“居民”的独特数据印记。
攻坚工作异常艰难。
楚风构建的虚拟堡垒防御极其严密,其入口不断在暗网中跳转,加密方式融合了量子密码与生物特征绑定,几乎无懈可击。
“破妄”小组尝试了多种渗透方式,都如同撞上一堵无形的叹息之墙。
转机出现在一次看似无关的金融监控中。
苏文瑾的团队发现,“星瀚资本”控制的几个离岸账户,近期向数家分散在全球、业务涉及高端沉浸式VR设备定制和神经反馈训练的小公司,注入了大笔资金。
这些公司表面毫无关联,但其采购清单中,都包含了一种特定型号的超高分辨率视网膜投影模块和一套非公开标准的生物电信号采集器。
“这是……
构建沉浸式虚拟现实接口的关键硬件!”
一位“破妄”小组的专家立刻识别出来,
“楚风在现实世界有物理接口!
他需要这些设备将‘居民’的意识信号与‘伊甸’稳定连接!”
这提供了新的攻击思路——
既然数字堡垒坚不可摧,那就从现实世界的物理连接点入手!
代偿立刻授权动用国家力量,通过外交、商务乃至非常规渠道,对这些硬件供应商和采购链条施加影响,试图限制关键部件的流通,或在其内部植入监控后门。
同时,“破妄”小组调整策略,开始全力追踪这些特定硬件可能的最终流向,试图定位“伊甸”的物理接入点。
就在对“伊甸”的追查取得初步方向时,顾倾城那边传来了更令人不安的消息。
东南亚那家私立医院的地下,确实隐藏着一个高度先进的实验室。
通过收买的内线传出的模糊信息显示,顾倾城的团队似乎在尝试一种名为“意识侧写”的技术,他们并非直接读取记忆,而是通过监测濒死或深度昏迷者大脑最后的生物电活动,结合其生平大数据,逆向构建其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的“数字幽灵”。
更骇人听闻的是,内线提及实验室曾短暂接收过一位因意外脑损伤陷入昏迷的、国际知名的材料科学家。
而就在不久前,欧洲某研究所突然公布了一项与该科学家研究方向高度吻合、却略有突破的专利,申请者是一家空壳公司,背后隐约有顾倾城资本的影子。
她在盗窃!
盗窃那些无法反抗的天才们的智慧结晶!
甚至可能试图“复活”或“奴役”他们的数字幽灵!
“必须阻止她!”
苏文瑾义愤填膺,
“这是对人性最卑劣的践踏!”
代偿面色凝重。
顾倾城的行为,比楚风打造“伊甸”更令人发指,这是对个体意志最彻底的剥夺。
“收集证据,准备联合国际刑警组织,对该实验室进行突击调查。”
代偿下令,
“但要小心,顾倾城必然有后手,不能让她狗急跳墙,伤害人质。”
然而,就在代偿准备对顾倾城和楚风双线施压时,“信念方舟”那边,林晚团队监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异常波动!
一直缓慢进行的“信念融合”过程,速度突然提升了数倍!
方舟核心区域的金色光辉大盛,几乎完全压倒了理性与欲望的残留,但其能量波动却变得极不稳定,内部结构应力读数急剧升高!
“它吸收信念的速度超出了预期!
内部重构过于剧烈,可能导致结构性崩溃!”
林晚紧急汇报,
“按照这个趋势,最多七十二小时,平衡将被打破!”
是哪里出了问题?
代偿猛然想起,“破妄”小组构建的“数字意识特征识别算法”,其理论基础大量借鉴了陈景安关于意识结构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数据,与维持“信念方舟”平衡的共振参数同源!
“是‘破妄’小组的算法运算!
大规模的数据推演和特征匹配,无形中在数字层面强化了‘信念’锚点的某种‘定义’!
这种强化通过某种我们未知的量子关联,反馈到了现实的‘方舟’上!”
林晚瞬间找到了原因。
为了攻击虚拟的“伊甸”,他们险些提前引爆了现实的“方舟”!
“立刻降低‘破妄’算法的运算强度!
调整共振参数,稳定方舟状态!”
代偿立刻下令。
他感到一阵后怕。
数字与现实,意识与物质,之间的界限远比想象中模糊。
对“彼岸”的攻击,竟能直接影响“此岸”的稳定。
左臂的伤疤传来撕裂般的痛感,仿佛在警告他其中的巨大风险。
他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三个不同的危机源——“伊甸”的虚幻堡垒、顾倾城的意识窃取、以及“信念方舟”的失控风险。
它们相互独立,却又在更深层面隐隐关联。
破妄之剑,尚未出鞘,已险些伤及自身。
他意识到,面对这种层级的敌人,任何单一领域的行动,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
他需要一把更精准、更能统揽全局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