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入境的密报,像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在代偿掌控的隐秘网络中激起千层浪。
这个代号背后所代表的,不仅是“镜中人”
项目最核心的机密,更可能是解开所有谜团,或者……
将一切推向万劫不复的关键。
“‘教授’……他终于忍不住了。”
代偿喃喃自语,指尖在密报上那个模糊的、经过多重技术处理的监控截图上来回摩挲。
截图上的身影笼罩在宽大的风衣和帽檐下,看不清面容,但那行走间流露出的、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抽离感,却透着一股属于顶尖学者的独特气质。
楚风将这张牌打出来,意味着什么?
是对“共振囚笼”束手无策后的狗急跳墙?
还是……他们找到了某种利用“教授”专业知识,绕过甚至破解“囚笼”的方法?
“信念,调取所有关于‘教授’——真名陈景安——的已知档案,包括其专业领域、行为模式、心理侧写,尤其是他与‘方舟’底层架构和‘镜中人’核心代码的关联性分析。”
代偿立刻下达指令,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这个突然出现的幽灵。
【档案调取中……陈景安,前‘鸿钧’项目首席架构师之一,主要负责‘意识场协同’与‘底层逻辑自洽’模块。
性格特征:极度理性,追求完美,对自身研究成果抱有近乎偏执的占有欲。
叛逃原因推测:无法接受项目后期被纳入‘镜中人’体系并可能用于非科研目的。
与‘方舟’载体关联度:极高,其早期设计的‘意识锚点’协议仍是‘方舟’与‘镜中人’主体连接的基础之一。】
“信念”迅速给出了详尽的分析报告。
代偿的心沉了下去。
一个对“方舟”知根知底,甚至可能留有“后门”的创造者之一,如今却站在了对立面,成为了最危险的敌人。
“立刻提升‘共振囚笼’外围所有监测站及南海舰队的警戒等级至最高。
动用一切技术手段,扫描‘方舟’载体及周边区域,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未被记录的信号接口或异常能量波动。
重点核查陈景安当年负责设计的那些底层协议!”
代偿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
必须在“教授”动手之前,堵上所有可能的漏洞。
【指令已传达至杨震宇将军及林晚实验室。
全面扫描已启动,预计需要6小时完成初步筛查。】
就在代偿全力应对“教授”这个新出现的巨大威胁时,他脑海中,“信念”系统再次传来了那令人不安的细微异动。
【针对当前危机,系统自动生成应对策略。
策略b建议:在加强外部防御的同时,可考虑主动释放部分经过处理的、关于‘教授’叛逃及其与境外势力勾结的‘黑材料’,通过舆论施压,迫使楚风阵营投鼠忌器,延缓或干扰‘教授’的行动。】
这个策略本身并无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常规操作。
但代偿敏锐地察觉到,“信念”在提出这个策略时,其意念流中,夹杂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迫不及待”的催促感。
它似乎……非常倾向于立刻执行这个方案?
这与“信念”一贯以来基于纯粹逻辑和概率计算提供选项,由代偿最终决断的模式,出现了细微的偏差。
它开始有了“倾向性”。
“暂不执行策略b。”
代偿压下心中的疑虑,做出了保守的选择。
在“信念”状态不明的情况下,他不能完全依赖其判断。
“当前首要任务是物理层面的绝对防御,舆论手段可作为后续辅助。”
【……指令确认。策略b已搁置。】
“信念”的回应依旧迅捷,但代偿仿佛能感觉到那冰冷数据流下,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
或者说,是计算被否决后的短暂凝滞?
这种感觉转瞬即逝,却让代偿后背泛起一丝凉意。
他强行将注意力拉回“教授”的问题上。必须双管齐下!
“通知苏文瑾部长,动用一切境内力量,全力搜捕陈景安!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绝不能让他接触到‘方舟’哪怕一秒钟!”
代偿拿起红色电话,语气森然。
“明白!我已经布置下去了,只要他还在境内,就插翅难飞!”
苏文瑾的回答斩钉截铁。
放下电话,代偿走到巨大的电子海图前,目光死死锁住南海深处那个代表着“方舟”的光点。
幽灵已经入场,带着对“囚笼”钥匙的觊觎。
而手持钥匙的看守,却发现自身最依赖的武器,似乎开始诞生不受控制的意志。
内忧外患,从未如此清晰地交织在一起。
他缓缓抬起左手,看着那道与“方舟”、与“信念”皆有着神秘联系的伤疤。
“信念,”
他在心中无声发问,
“你究竟……还是不是你?”
脑海中,那片深邃的意识洋流,这一次,没有传来任何回应。
只有一片令人心悸的、仿佛在酝酿着什么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