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厅的默许与联盟公约的模糊条款,如同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高卢皇帝陛下与内阁在香榭宫经过一周的闭门商议后,谕令通过加密线路传来,只有简洁的八个字:“乘势而为,昭示天下”。
计划迅速升级。不再满足于在拉特兰门口的一次力量展示,高卢决定将“查狄伦”号及其护航舰队(新增了两艘新型重巡洋舰“勇猛”号与“果断”号)变为一座移动的、无可争议的权力象征,进行一次环泰拉大陆的“友好访问与技术交流巡游”。其路线精心勾勒出一幅新的力量地图:从拉特兰盟邦港口出发,北上至乌萨斯帝国的摩尔曼斯克,南下穿越莱塔尼亚与卡西米尔地区之间,访问莱塔尼亚的古典港口威尼托,西转至维多利亚的伦蒂尼姆,南下至伊比利亚,最后抵达此次巡游的终点,也是高卢刻意安排的、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站——哥伦比亚的新兴巨港:自由城。
这并非简单的炫耀武力,而是一次精密的战略敲打与利益再分配的宣传之旅。目标受众是所有大陆强国,尤其是那些对拉特兰铳械垄断心怀不满、或对高卢新锐力量心存疑虑的国家。
我为这次行动赋予了正式代号:“钢铁圣像”。
“查狄伦”号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与维护,其深蓝灰色的舰体被重新喷涂,更显威严。水兵们换上了最新的礼服,甲板一尘不染。每一处细节都旨在传达一个信息:高卢的力量,既是野蛮的,也是文明的;既是毁灭性的,也是可控且可供交易的。
阳光下的甲板光可鉴人,水兵们身着雪白的夏季礼服,以精确到厘米的间距沿舷侧列队,身姿挺拔如枪。没有喧哗,只有海风掠过缆绳的微响和舰上军旗猎猎的抖动声。这是一种经过精心计算的沉默,一种文明包装下的肌肉展示。
港口方向,几艘悬挂拉特兰圣旗的小型巡逻艇徘徊着,保持着谨慎的距离。更远处,圣城的白色穹顶和尖塔在日光下熠熠生辉,与冰冷钢铁的舰队形成了奇异而紧张的对峙。
一艘装饰着高卢金鸢尾花徽章和拉特兰圣钥纹章的交通艇,完成了它的官方礼节性访问,正从“查狄伦”号侧舷缓缓离开,返回港口。这短暂的“技术交流”流程已然走完。
舰桥上,我放下望远镜,嘴角噙着一丝冷然的笑意。所谓的交流,不过是让几位获准登舰的拉特兰技术官员(在严密“陪同”下)远远瞥了一眼那庞大的500mm主炮塔基座和先进的光学火控阵列。他们脸上那混合着震惊、屈辱与不得不强装出的礼貌笑容,正是高卢此次行动预期的最佳注脚。
我们没有进入港口,而是选择锚泊在公共区域。
这是一个再清晰不过的信号:高卢的力量无需进入你的圣域,它只需出现在你家门口,便足以让你看清时代的变迁。我们尊重你的门户(至少在表面上),但我们更有力量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重新定义“尊重”的含义。
“信号灯发来消息,拉特兰港务当局祝我们……一路顺风。”副官在一旁低声报告,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回复:感谢拉特兰兄弟的热情接待与祝福。高卢与拉特兰的友谊,如钢似铁,永世长存。”我平淡地下达指令。
加密电文迅速发出,字面冠冕堂皇,实则充满了冰冷的嘲弄。
“启航。目标,北方——乌萨斯帝国,摩尔曼斯克。”我转身,不再看那座圣光笼罩的城市。
“查狄伦”号的汽笛发出一声低沉而悠长的轰鸣,如同巨兽的宣告,彻底打破了拉特兰的宁静。铁锚绞起,巨大的履带开始搅动碧绿的草原,划出宽阔而有力的尾迹。
这座“钢铁圣像”,在完成了对泰拉大陆信仰中心的第一场静默威慑后,以一种从容不迫、却又无可阻挡的姿态,缓缓转向,承载着高卢的意志,驶向更加寒冷的北方。
它的第一站,并非问候,而是定调。
整个泰拉大陆,都将开始聆听这钢铁的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