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抿嘴一笑,眼睛里满是自信与骄傲:“我相信我们这回排的阵,一定能打得漂亮。”
张伟缓缓呼出一口气,眼神明亮而坚定:“这一次,我们该出的牌,全部都出了。接下来,就等他们了。”
话落,两个人谁也没有再说话,只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窗外熙攘的街景。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和对未来即将到来的期待感。
不到一小时,小玲的手机铃声便迅速响了起来。
小玲看了一眼屏幕上闪烁的号码,露出微笑:“5号机构的陈总,来得比预期还快。”
张伟点点头,示意她免提接听。
电话那头,陈总语速极快:“小玲,我们机构刚内部开完会。额度我们要了,150万马上全额打款,投资协议后补,这样够不够干脆?”
小玲迅速抬眼望向张伟,给他一个大大的“oK”手势,张伟会意的点点头。
小玲对着电话回应:“陈总,非常够意思,我现在就把公司账户发给你。”
挂断电话后,小玲立刻把账号信息发了过去,笑着对张伟说:“伟哥,这第一家也太痛快了点吧,连多问一句的过程都免了?”
张伟笑容轻松:“这还是咱们项目有实力,越小的机构,越怕错过风口。150万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算大也不算小,但上车了啊。”
小玲刚要接话,手机再次响起,这次跳出来的是7号机构负责人发来的微信:“我们刚开完内部会,已经拟好投资协议扫描件,请张总先确认一下,签完之后,我们立马打款。”
张伟只是瞥了一眼内容,嘴角微微上扬,心里清楚,这一切都在计划内。
他笑着回应小玲:“这一家也不错,至少知道抢位子的重要性。”
就在这时,小玲的电脑弹出一条新的微信消息。她瞥了一眼,随即转头示意张伟:“2号机构的聊天截图,对接我们的投资总监发我的。”
张伟挑了挑眉,示意她念出来听听。
小玲清了清嗓子,用略带夸张的语气模仿道:“一个合伙人说:‘张伟这个项目虽然不错,但估值太高了,明显有议价空间,我们不必这么快妥协,再撑一撑他。’”
张伟点点头,似乎早已料到如此:“接着念。”
小玲继续道:“但另一个合伙人却驳回他的话,说:‘你没看清局势,张伟不是在找我们谈判,而是在决定我们还有没有机会上车。错过了,我们可能就要失去这个投资机会了。’”
小玲念完,忍不住笑了:“伟哥,看来我们真的把局势逼到对方内部起争执了。哈哈”
风险投资的逻辑是,在一家Nb公司很小的时候,购买这家公司,当然这就要看眼光和运气了。
运气不好,那就打水漂了,运气好、眼光毒一次成功的投资可以赚几百上千倍。
所以张伟他们这种公司,本身就是风投机构的‘商品’,他们会囤积了很多这样的商品。
但是这种商品,可以说是唯一的,错过了就真没有了,也可以说是烂大街的。
就看能不能慧眼识珠了。
真正的好公司,好项目,保准是稀缺资源具有唯一性,一定是被投资机构抢着投资的。
这也是张伟这个cEo、主帅,这次运作天使轮投资的,另外一个底层逻辑,用一步一步的外在形式,打造了一种稀缺性,唯一性。
也算是用投资圈的逻辑,反向对战投资圈了“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理工男做事,靠的是逻辑,是概率,是存量的势能,而不是昙花一现的运气,茫茫人海里的伯乐。
张伟站起身,缓缓走向窗前,再次看着楼下熙攘的街道。
阳光依旧温暖,行人依旧匆忙,但张伟却觉得,自己心里那道无形的阵线,正一步步变得清晰而稳固。
眼前这三家机构,不只是简单的金钱交易,更是一场理性的商战博弈。
他们三家,三种反应,注定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而张伟,现在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这局博弈的最终落子。
时间一分一秒地接近下午三点,张伟坐在办公椅上,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桌上的手机,屏幕黑沉沉的,仿佛在刻意考验他的耐性。
办公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
小玲坐在张伟旁边的工位上,双手捧着手机,神情专注而认真,一遍遍刷新着银行账户的信息,嘴里还小声念叨着:“怎么还没到账?”
张伟微微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心里非常清楚,这一次150万的到账,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资金,更是第四张骨牌的正式落地,是他用理性博弈换取的又一次战略胜利。
这次到账,才是真正的压舱石,总共250万的投资款,理论上已经完全够实现自己的产品了。
后面虽然还有500万的投资款,虽然金额很大,可是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伟哥,”小玲终于有点坐不住了,她刚准备起身去冲杯咖啡平复一下紧张的情绪,手机屏幕忽然闪了一下,随即清脆的短信提示音响起。
叮——
那一声铃声,短促而明确,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响亮,仿佛一记小小的锤子,稳稳地敲在了张伟的神经中枢。
小玲迅速拿起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着银行的短信通知:
[入账通知]:企业账户到账人民币壹佰伍拾万元整。
这短短一句话,张伟却感觉自己仿佛读了很久。
他盯着屏幕上的那一串数字,眼神没有过多的情绪起伏,反而是一种出奇的平静。
这是理性而克制的胜利,是每一步的设计都严格按照节奏推进,终于迎来了预期的结果。
张伟没有立刻做出反应,而是保持沉默,任由那份沉甸甸的满足感在胸口慢慢扩散。
脑海中再次迅速闪现出过往的种种:
从捅破企业信息化理论天花板,建立企业智能体理论的泼天兴奋,到构建产品想法,到自己搭建VR产品的沮丧。
从零开始写商业计划书,被投资人diss的体无完肤,到搭建产品原型,到逐一和投资人、客户展开近乎短兵相接的博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一步——账上250w+70万的合同。
想着自己已经税后年入百万,妥妥的行业骨灰级的大神、SAp顶级战力,居然还义无反顾的来品尝苦逼的创业,而且坚持到了现在。
对张伟来说,放弃的条件太优渥了啊,但是张伟带着妻子,毅然决然的搏杀到现在——真的太不容易啊。
自己完全不是那个农村的张伟了,不是那个三本的张伟了,不是那个顾问的张伟了。
而是那个怀揣梦想,发誓用一生的力量,去改变企业信息化世界的张伟了。
感谢SAp一路以来,让自己在SAp身上完成了筑基、结丹、化婴。
感谢SAp顾问职业生涯,让自己构建了六边形战士能力。
感谢那次飞机上《破伯乐》的顿悟‘以我为伯乐,纵横任苍穹;星辰作征途,宇宙再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