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发生在晚清时期的湘西某个偏远寨子,由寨老的口述代代相传。
寨子里有户石姓人家,是祖传的“哭丧人”。
不是寻常的哭灵,而是有一套古老仪式,专在葬礼上替主家哭丧,据说能安抚亡魂,引导其顺利前往阴间。
石家当家的,人称石老倌,他手里那根哭丧棒,更是寨子里出了名的邪乎物件。
那哭丧棒乍看普通,老竹制成,三尺来长,因常年摩挲,竹身油亮呈暗红色。
但细看之下,竹节处刻满了密密麻麻、似字非字的符咒,棒头还系着一缕不知是什么动物的黑色尾毛。
老人们说,这根棒子不能随便碰,更不能拿它玩耍。
石老倌用它哭丧时,棒子点地,哭声能直透幽冥,让亡魂听话。
但若被心术不正之人拿去,或是用在非丧事场合,就能“惊尸”、“引鬼”,甚至……让死人“开口说话”。
这年冬天,寨子里最有钱有势的土司老爷暴毙。
土司生前作恶多端,欺男霸女,寨民敢怒不敢言。
如今他一死,家里妻妾争产,乱成一团。
为了彰显哀荣,也为了镇住可能作祟的亡魂,土司家大管家亲自上门,重金请石老倌去主持哭丧,务必让老爷安安生生上路。
石老倌本不愿接这活儿,他知道土司死得不干净,怨气肯定重。
但管家威逼利诱,他拗不过,只得硬着头皮答应。
出殡前夜,停灵的正堂里,白烛高烧,纸钱灰飞。
石老倌穿上那件祖传的、浆洗得发白的麻布孝衣,手持哭丧棒,开始仪式。
他绕着棺材,一边用哭丧棒有节奏地敲击地面,发出“笃、笃、笃”的闷响,一边拖着长调,用一种极其悲切、仿佛不是人声的调子哭诉起来。
起初,一切正常。灵堂里只有他的哭声和棒子点地的声音。
可哭着哭着,石老倌感觉手里的哭丧棒越来越沉,越来越冰。
敲击地面的声音也变得有些异样,不再是单纯的“笃笃”声,里面似乎夹杂着细微的、像是很多人在低语啜泣的杂音。
灵堂里的烛火也开始莫名摇曳,光线忽明忽暗。
石老倌心里发毛,知道这是土司老爷的怨魂不肯走,在抗拒引导。
他咬紧牙关,更加卖力地舞动哭丧棒,提高哭丧的调门。
就在这时,躺在棺材里的土司尸体,盖着的白布突然动了一下!
紧接着,一只僵硬、青黑的手,猛地从白布下伸了出来,五指箕张,直挺挺地指向堂外某个方向——正是土司生前最宠爱、却也虐待最甚的七姨太居住的院落方向!
与此同时,那根哭丧棒在石老倌手中剧烈地震颤起来,棒头那缕黑色尾毛无风自动,根根直立!
一个极其沙哑、充满怨毒的声音,竟直接从棒子里传了出来,混在石老倌的哭丧调里,断断续续地嘶吼:
“毒……妇……害……我……报……仇……”
是土司的声音!他真的“开口”了!
灵堂里顿时炸了锅!守灵的家丁丫鬟吓得屁滚尿流,尖叫着四散奔逃。
管家也面如土色,连滚带爬地去禀报主子。
石老倌吓得魂飞魄散,差点扔了手里的哭丧棒。
他知道,这是怨气冲霄,借助哭丧棒的通灵之能显化了!
他强行中断仪式,连滚带爬地逃回了家,当晚就一病不起,嘴里反复念叨:“棒子说话了……怨灵附体了……”
寨子里很快传出风言风语,说七姨太与管家有染,合伙毒死了土司。
土司冤魂不散,借石老倌的哭丧棒说出了真相。
七姨太和管家又惊又怕,竟想出一条毒计。
他们买通了一个外乡来的、不懂规矩的二流子,趁夜偷走了石老倌那根邪门的哭丧棒,扔进了寨子后山那口据说能镇压一切邪祟的“锁龙井”里,想让它永不见天日。
哭丧棒被扔进井里的第二天,怪事就开始了。
先是那口沉寂多年的锁龙井,夜里开始传出隐隐约约的哭声,不是一个人的,像是很多人在哀嚎,又像是棒子敲击井壁的“笃笃”声。
井水也变得浑浊不堪,散发出一股腥臭。
接着,七姨太和管家开始精神恍惚。
七姨太总说看到土司青面獠牙地站在她床前,用那根哭丧棒指着她。
管家则夜夜噩梦,梦见自己被无数双从井里伸出的手往井下拖。
没过几天,七姨太在自己房里暴毙,死状惊恐,双目圆睁,像是被活活吓死的。
管家则在一个雨夜,疯疯癫癫地跑出寨子,失足掉下山崖,尸骨无存。
而那个偷棒子的二流子,也没落得好下场。
他变得痴傻,整天蹲在锁龙井边,对着井口傻笑,嘴里念叨:“棒子在叫我……它让我下去陪它……”
最后也莫名其妙地淹死在了那口井里。
石老倌病好后,得知哭丧棒被扔进了锁龙井,长叹一声:
“自作孽啊!那棒子沾了滔天怨气,又被扔进至阴的锁龙井,如同困龙入海,怨上加怨!它现在不再是引魂的器物,而是成了聚怨的邪物!那井……怕是镇不住它了!”
果然,自那以后,锁龙井成了寨子的禁地。
有人说深夜路过,能听到井里传来清晰的哭丧声和土司的咒骂声。
有人说井水泛红,曾捞出过刻着符咒的竹片。
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月圆之夜,能看到一根系着黑毛的竹棒影子,在井口若隐若现。
寨子里再办丧事,也只能请普通的哭灵人,再无人敢行那古老的哭丧仪式。
“哭丧棒,莫轻动,非丧勿用,怨深勿惹。”
这条用血换来的教训,成了寨子最深的禁忌。
那口锁龙井也被巨石封死,提醒着后人,有些承载了生死怨念的古物,一旦被惊扰、被亵渎,释放出的,将是活人无法承受的恐怖。
那根沉在井底的哭丧棒,或许仍在积聚着怨气,等待着某个契机,再次“开口”,诉说那未尽的冤屈与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