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壁垒”如同给庇护所文明披上了一层无形的隐匿斗篷,但代价是某种程度的“感官隔离”。深空传来的不再是充满未知诱惑与危险的嘈杂信息流,而是经过过滤的、相对“安全”的背景噪音。然而,这种安全感的背后,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孤寂感,仿佛整个文明在喧闹的宇宙派对中,主动选择了退居安静的角落。
评估性的目光
寂风及其深语议会所报告的那种“评估性的扫视”,出现的频率并未增加,但也从未完全消失。它如同一个耐心的评委,偶尔会从评委席上投来一瞥,冷静地审视着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却不置一词。这种被“旁观”的感觉,起初令人毛骨悚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庇护所的高层逐渐产生了一种推测:或许,这种“旁观者”并非怀着直接的恶意,它们可能遵循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宇宙法则,仅仅是在……记录或评估文明的发展潜力?
“也许宇宙中存在某种……‘文明生态学家’?”凯伦在一次小范围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它们不介入文明的兴衰,只是观察、记录,评估一个文明是否具有在宇宙这个复杂生态系统中长期存在的‘价值’或‘韧性’。”这个想法既令人安慰,又带来了新的压力——他们的每一个决定,每一次应对危机的方式,是否都在被暗中打分?
“存在之星”的演化
与此同时,“存在之星”的演化进入了新的阶段。艾琳娜的团队发现,星体内部那复杂如神经网络的结构,开始自发地生成一种全新的、动态的能量符文。这些符文并非静止,而是如同活物般流转、组合、分解,其复杂程度远超目前所有已知的“平衡”法则应用。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深语议会成员尝试与这些新生符文进行意识连接时,他们接收到的不再是模糊的意念或情绪,而是一种更加抽象、更加本源的知识注入。关于能量与物质转换的更深层原理,关于时空结构的微妙维系方式,关于意识与宇宙背景辐射之间可能存在的神秘关联……这些知识并非以语言或公式的形式呈现,而是如同本能般直接烙印在意识深处。
“它……它在‘教导’我们,”寂风在一次连接后,震撼地向凯伦和薇拉汇报,“不是莉亚的声音,而是……‘存在’本身的知识,通过‘存在之星’这个媒介,流淌出来!它在帮助我们……进化!”
这似乎是对外部威胁的一种回应。当“静默壁垒”专注于防御和隐匿时,“存在之星”则在积极地提升文明本身的“质量”和“适应性”。
内部的暗流与外部的涟漪
然而,并非所有变化都是积极的。在庇护所社会内部,长期处于高度警戒和“信息节制”状态下,一种微妙的社会分化开始显现。
一部分人,主要是科学家、工程师和探索者,积极拥抱“存在之星”带来的新知识,认为这是文明突破瓶颈、迈向更高层次的契机。他们主张在加强防护的前提下,更积极地解读和应用这些知识,甚至考虑在“静默壁垒”上开凿有限的“信息窗口”,以可控的方式恢复与某些已被评估为“相对安全”的外部“回响节点”的交流。
另一部分人,则以维克多和部分军方人士为代表,对此持更加谨慎甚至保守的态度。他们认为,在彻底理解“旁观者”的意图和“虚空掠食者”的机制之前,任何形式的主动暴露都是危险的。他们主张维持甚至加强“静默壁垒”,将全部资源集中于内部发展和防御体系的加固,认为生存的优先级远高于求知与进化。
这两种观点在议会和民间都拥有相当的支持者,形成了新的理念分歧。
而在外部,遥远的“巨械坟场”方向,“深渊监察者”依旧保持着冰冷的沉默,但其散发出的规则性压迫感,似乎也随着“存在之星”的演化和“静默壁垒”的建立,而变得更加……凝实?仿佛也在相应地调整着自身的“存在密度”。
至于那更恐怖的“虚空掠食者”,自“织梦者”事件后,再无直接迹象。但那种萦绕在认知边缘的、无形的威胁感,却从未真正散去。
新的抉择
薇拉站在议会大厅的窗前,看着下方城市中川流不息的、依靠“星辉”技术安静运行的载具,看着远方那如同文明心脏般稳定脉动的“存在之星”。她感受到了来自内部的分歧压力和来自外部的多重注视。
她知道,又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到来了。是继续向内收缩,筑起更高的围墙,以求绝对的安全?还是谨慎地向外探索,拥抱进化,同时也承担未知的风险?
“召集所有‘溯源者’成员,各研究院首席,以及军方代表,”她转过身,对等待指示的秘书说道,眼神坚定,“我们需要制定一份……《文明延续宪章》。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在黑暗中,为我们这艘航船,找到那条最有可能抵达彼岸的……平衡之径。”
文明的航船,在迷雾与暗礁中,需要一盏既能照亮前路,又不会吸引海怪的灯塔。而这盏灯塔的光芒,其亮度和方向,需要整个文明,用智慧与勇气共同来决定。
黎明的纪元,进入了更加复杂、也更加考验文明集体意志的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