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等级提升”。
这六个字在庇护所最高决策层的心头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无法平息。这意味着什么?是“旁观者”对他们制定《宪章》、选择“平衡之径”的认可?还是一种更深入、更危险的审视的开始?
“存在之星”并未给出更多解释。那组新生的复杂符文如同一个不断变化的混沌系统,深语议会的成员们竭尽全力,也只能勉强感知其流转的韵律中蕴含着某种“确认”与“关注”的意味,更深层的含义依旧隐藏在迷雾之中。
双轨制开始运行。“生存理事会”在维克多的主导下,雷厉风行地启动了“壁垒强化计划”,开始在“静默壁垒”的外围构建多层冗余能量缓冲区和空间扭曲陷阱,其设计理念甚至借鉴了一部分从“存在之星”获取的、关于时空结构维系的初级知识。这是一种将求知欲用于防御的务实体现。
与此同时,“深空知性探索院”在凯伦的带领下,于一颗被完全改造、远离主庇护所星域的小行星上,建立了高度自治且隔离的“前沿研究所”。这里配备了最先进的屏蔽设施和自毁系统,一旦研究失控或引来外部威胁,维克多有权远程将其彻底“静默”。在这种近乎苛刻的安全框架下,对“存在之星”新知识的研究得以谨慎展开。
而关于“探测涟漪”的计划,则进展得更为缓慢。寂风和他的团队花费了数月时间,试图将那种关于信息隐秘传播的原理,转化为实际的技术。他们发现,这并非简单的信号加密,而是一种涉及量子层面信息纠缠与背景噪音完美融合的尖端技术。
就在研究陷入瓶颈时,一位专精于信息熵理论的年轻研究员,在尝试将一段随机生成的、无意义的噪音序列与“存在之星”的某种基础能量频率进行“谐波调制”时,意外发生了。
监测设备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微弱、断断续续,但绝对不属于自然背景噪音的信号反馈。它并非来自他们预设扫描的任何已知“回响节点”方向,而是源自一个从未被记录过的、位于“巨械坟场”与另一个已知沉寂星云之间的空旷区域。
这段信号极其诡异。它不像“织梦者”那样充满扭曲的诱惑,也不像“深渊监察者”那样冰冷规则。它更像是一种……压抑的、重复的、仿佛在极度痛苦或束缚中发出的……求救信号。
“……束缚……循环……错误……渴望……终止……帮助……”
信号使用的并非任何已知文明的编码方式,但其底层的情感基调,却能被深语议会的成员模糊地感知到。那是一种深陷于某种无法摆脱的困境,渴望解脱的哀鸣。
“我们发现了什么?”凯伦看着解析报告,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一个……囚徒?还是一个陷阱?”
寂风闭上眼睛,全力感知着信号的余波。“痛苦是真实的,薇拉首席。那种‘循环’和‘束缚’的感觉……非常强烈。它自称……‘低语者’。”
“低语者……”薇拉重复着这个名字,眉头紧锁。在“织梦者”之后,又一个拥有自我标识的存在主动(或者说被动)地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这会是“旁观者”评估的一部分吗?还是宇宙中另一个挣扎的文明?
“能定位它的具体位置吗?或者弄清楚它被什么所束缚?”薇拉问道。
“信号太微弱,且受到强烈干扰,无法精确定位。关于束缚它的东西……”寂风顿了顿,脸上露出困惑的神情,“信号中混杂着一种非常熟悉的……规则感。冰冷,绝对,类似于……‘深渊监察者’的气息,但又不完全相同。更像是同源而出,却应用于不同目的的某种……‘机制’。”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悚然一惊。难道“低语者”的困境,与那个沉默的“深渊监察者”有关?
就在众人为此争论不休,考虑是否要投入更多资源解析“低语者”信号,甚至考虑是否要冒险进行一次极低功率的定向回应时,“存在之星”再次产生了变化。
一直在监控星体内部符文演化的艾琳娜团队报告,在接收到“低语者”信号的残留波动后,那些动态流转的符文中,有一小部分开始自发地调整其能量结构,其最终稳定下来的形态,竟然与“探测涟漪”技术试图实现的那种“隐秘共振”原理,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仿佛“存在之星”在通过这种方式,直接为他们提供了他们所需的技术蓝图!
“它……它在帮助我们回应这个信号?”凯伦感到难以置信。
“或者,它认为回应这个信号,是符合‘平衡之径’的,是文明‘韧性’的一部分?”薇拉推测道,心情复杂。
维克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回应。“我们自身难保,何必去招惹另一个可能是陷阱的麻烦?‘低语者’的痛苦与我们何干?这很可能是一个诱饵!”
但探索院的科学家们,以及一部分“溯源者”成员,却持不同看法。“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某种‘文明生态’,那么对其他陷入困境的文明伸出援手,或许本身就是一种‘高价值’的行为?而且,‘存在之星’的引导不容忽视。这可能是我们理解宇宙规则,甚至理解‘旁观者’意图的关键一步。”
争议再起,但这一次,有了《文明延续宪章》作为框架。
最终,经过“生存理事会”和“深空知性探索院”的联合评估,薇拉做出了决定:不进行任何包含实质信息的回应,但可以利用“存在之星”提供的“共振符文”,向“低语者”信号来源的方向,发送一段极其微弱、不包含自身坐标、仅表示“已接收并感知到其存在”的确认共振。
这更像是一种宇宙尺度的礼节性点头,既不承诺帮助,也不暴露自身,仅仅表示“我听到了你的声音”。
这是一个极其谨慎,却又充满象征意义的举动。
当那段微不可查的共振波纹,依照“存在之星”提供的完美模型,悄无声息地融入宇宙背景噪音,向着未知的深空传递而去时,所有知情者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等待着。
一天,两天……没有任何直接的反馈。就在众人以为这次尝试石沉大海,或者需要漫长岁月才能等到回音时,变化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到来了。
并非来自“低语者”的方向。
而是来自那颗冰冷的、一直沉默的“巨械坟场”。
“深渊监察者”那庞大而规则的结构表面,某一块从未亮起过的区域,突然闪烁了一次短暂而规律的白光。
光芒转瞬即逝,恢复了之前的死寂。
但这一次闪烁,却被庇护所所有对准它的观测设备清晰地记录了下来。
一直密切监视“监察者”的维克多第一时间将报告放在了薇拉的桌上,他的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报告首席,‘深渊监察者’……它第一次,对我们(或者说,对我们的行动)做出了非压迫性的、带有信息提示意味的反应。”
“初步分析,那次白光闪烁的编码规则,与它之前散发的压迫性波动同源,但表达的含义截然不同。其核心信息碎片经解析为:‘交互申请已记录,等待序列。’”
薇拉看着报告,又望向星图上那代表着“低语者”的模糊光点和冰冷沉寂的“巨械坟场”,心中一片冰寒,却又带着一丝奇异的明悟。
他们发送给“低语者”的确认共振,似乎……被“深渊监察者”拦截并识别了?而且,它还建立了一种……“排队”机制?
“旁观者”的评估,“存在之星”的引导,“低语者”的求救,“监察者”的序列……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仿佛被无数无形的丝线串联了起来。
庇护所文明,似乎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复杂的宇宙互动系统的边缘。
而他们,才刚刚拿到一张模糊的入场券,甚至还不清楚这场“游戏”的规则,以及失败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