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们悻悻离去后,小院里只剩下风吹过老槐树的沙沙声。李母还坐在那张小板凳上,背影佝偻,不住地用衣袖擦拭眼角。
王亚茹轻轻走过去,蹲在她身边,将一杯温水递到她手里:娘,喝点水。
李母没接,只是喃喃道:都走了……这下,是把人都得罪光了啊……
李铁柱走到母亲面前,声音比刚才柔和了许多,却依旧坚定,您看着我。
李母抬起泪眼朦胧的脸。
您还记得我爹走的那年冬天吗?李铁柱的声音低沉下来,家里断粮,您抱着我去二叔家借米,他在屋里吃着白面馍,隔着门缝说家里也没余粮。
李母的身体微微颤了一下,那段记忆显然依旧刺痛。
还有我发烧那次,李铁柱继续道,您去求堂伯借点钱抓药,他在村口跟人下棋,头都没抬,说孩子发烧挺挺就过去了
要不是隔壁王婶偷偷塞给咱们两个鸡蛋,我可能就……
别说了……李母哽咽着打断他,眼泪流得更凶。
娘,我不是要记仇。李铁柱握住母亲冰凉的手,我是想让您明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如今咱们日子刚好过点,这些当年冷眼旁观的人就全扑上来了。
他们看中的不是我李铁柱,是这块肥肉!今天要是开了口子,明天他们就能把公司啃得骨头都不剩!
王亚茹也轻声劝慰:娘,铁柱说得对。咱们现在看着是风光,可商场如战场,一步走错就可能万劫不复。铁柱肩上担着几十号员工的饭碗呢,他不能心软。
李母看着儿子坚毅的脸庞,又看看准儿媳担忧的眼神,长长地叹了口气。她粗糙的手反握住儿子的手:
娘……娘不是不明白。就是这心里头……堵得慌。乡里乡亲的,往后低头不见抬头见……
李铁柱语气坚定,咱们行得正坐得端,该低头的是他们。您放心,真到了年节,该有的礼数我一样不会少。但想靠着脸面来挖墙脚,绝对不行!
他扶母亲站起身:您要实在觉得过意不去,这样——村里谁家孩子真考上中学、大学,学费不够的,您跟我说,这钱我出,算是给村里积德。但想不劳而获,免谈!
这话让李母的眼睛亮了一下,她迟疑道:这……这能行?
怎么不行?王亚茹立刻接话,笑容温婉,娘,这叫助学,是积德的好事。比把钱扔给那些只想占便宜的人强百倍。
李母看着眼前这一对,一个强势果断,一个温柔坚定,心里那团乱麻渐渐被理顺了。她抹干眼泪,点了点头:
娘懂了……是娘老糊涂了,光顾着那点脸面……你们年轻人,看得远。
她看向儿子,目光里多了份释然和骄傲:铁柱,你现在是当家人,你拿主意。娘……支持你。
李铁柱看着母亲通红的眼圈却强装坚强的样子,心头一酸。他知道,母亲这是在努力理解并适应他的世界。
娘,谢谢您。他声音有些哑。
王亚茹适时挽住李母的胳膊,岔开话题:娘,今天市里新店送来了几种窗帘样品,您眼光好,帮我们挑挑?就挂咱们新房子的。
李母被拉着往屋里走,嘴上推辞:我个老婆子懂啥……脚步却跟着去了。
李铁柱站在院子里,看着她们的背影,深深吸了口气。
他知道,立规矩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但有了母亲的理解和王亚茹的支持,这道最难的坎,他终于迈过去了。
从此,的发展将少了许多人情的桎梏,而他的背后,则多了两份更加坚实的理解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