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八年八月一日,台北,“深蓝”基地。
郑耀先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目光锐利如刀。“深渊计划”四个字如同毒蛇,盘踞在他心头。李振的野心和狠毒超出了他的预估,这不再仅仅是内部倾轧,而是一场旨在彻底摧毁我党潜伏根基的阴谋。
他复盘所有线索:“昌茂贸易”是资金和联络渠道;密钥测试是试探和诱饵;针对“林青石”的行动可能是计划的一部分,意在打开缺口;而王继平、孙义这些棋子,则构成了计划执行网络的一部分。要查明“深渊”,必须找到一个关键的、能接触到核心机密的突破口。孙义,这个厉剑锋身边被拉下水的副官,价值骤然提升。
他再次秘密召见钱斌。
“孙义最近有什么动向?”
“回区长,孙义最近很不安。我们监控到他又与李振的人见过一次面,似乎发生了争执。之后他多次试图联系厉次长,但好像都没成功。另外,我们发现他最近在秘密转移一些资产,似乎有跑路的打算。”
“跑路?”郑耀先眼中精光一闪,“他是预感到了危险,还是被李振当成了弃子?” 无论是哪种,孙义的恐惧和动摇,都是可以利用的机会。
“想办法,让孙义‘意外’地知道,”郑耀先压低声音,“李振正在清理可能暴露的环节,而他知道的太多。另外,让他隐约感觉到,厉次长那边,或许已经注意到了他的异常。但要做得自然,绝不能让他察觉是我们在推动。”
他要给孙义施加双重压力,逼他在绝望中寻找生路,而自己能提供的“生路”,就是让他倒戈。
钱斌心领神会:“明白,区长,我知道该怎么做。”
处理完孙义这条线,郑耀先将注意力转回“深蓝”内部。李振提出的那个“诱饵计划”合作请求,正好被他拿来大作文章。他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名义上负责研究与李振部门的协作,实则借此权限,开始系统性地调阅、分析“深蓝”成立以来所有与大陆潜伏网络相关的人员档案、通讯记录、资金流向,特别是那些经由李振部门中转或提供的信息。
他要从海量数据中,逆向还原出“深渊计划”的轮廓。
与此同时,南京的局面也进入了关键阶段。
苏晓晚冒着极大风险,在一次林部长来监察科了解技术问题时,看似无意地提及:“部长,我们最近在核查旧系统遗留问题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看似无关的匿名举报,其信息源头和资金往来,有时会指向一些特定人员,比如之前被清退的原保密局电讯处的钱友德。”
她没有直接点破刘铭章的案子,而是提供了一个调查方向和范例。
林部长是何等精明之人,他深深看了苏晓晚一眼,没有追问,只是点了点头:“嗯,这种关联性值得注意。你们按程序继续核查,有确凿证据按规矩上报。”
这番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几天后,刘铭章(林青石)察觉到审查风向的微妙变化。保卫科的人不再纠缠技术细节,反而开始详细询问他过去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与钱友德的过往恩怨。他心中了然,苏晓晚的信息起作用了!
他抓住机会,将自己与钱友德的旧怨,以及钱友德被清退前后的一些异常表现(如其突然阔绰),“如实”地进行了陈述,并再次坚决否认了所有诬告。
八月三日,台北。
郑耀先期待的效果开始显现。负责监控孙义的人报告,孙义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频繁更换联络方式,并试图通过中间人打听“跑路”的渠道。更重要的是,他再次出现在厉剑锋官邸外,这次,他徘徊了更久,似乎下了某种决心。
“是时候了。”郑耀先对钱斌下令,“在他离开厉剑锋官邸,情绪最低落、感觉最无望的时候,给他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意外’接触到一条信息——如果想活命,明天下午三点,独自去‘慈湖路废弃仓库’,或许有一线生机。注意,绝不能暴露我们。”
八月四日下午两点五十分,慈湖路废弃仓库。
郑耀先没有亲自前往,他坐在“深蓝”基地的办公室里,通过钱斌布置的隐秘观察点,远程监控着仓库内外的动静。他不能直接露面,风险太大。
三点整,一个穿着普通工装、戴着鸭舌帽、神色仓皇的身影,果然出现在了仓库门口,正是孙义。他警惕地四下张望,犹豫了片刻,才咬牙走了进去。
仓库内空旷破败,只有些许阳光从破损的屋顶投射下来。孙义紧张地等待着。
预先放置好的一个经过改装的老旧收音机,突然发出了带着杂音、仿佛信号不良的广播声,但仔细听,却能分辨出是经过处理的、低沉而模糊的人声:
“孙副官……你想活命……唯一的机会是说出……‘深渊’,李振……要弃车保帅。“
声音断断续续,刻意营造出一种神秘和不确定感。
“谁?!谁在说话!”孙义惊恐地四处张望,掏出了手枪。
“你的时间不多……‘昌茂’……密钥……目标名单……说出来……否则……“
声音继续引导,并提到了几个关键点。
孙义的心理防线在极度恐惧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终于崩溃了。他对着空荡荡的仓库,几乎是哭喊着说道:“我说!我说!‘深渊’是李振制定的一个长期计划,利用我们故意泄露的部分旧密钥和假情报,反向筛选和甄别大陆的潜伏电台,找出真正的‘磐石’核心节点,‘昌茂’是洗钱和联络的壳,我只是负责利用职务,帮他们传递一些经过筛选的、关于军方动向的模糊信息,用来取信目标名单,名单在李振自己手里,是最高机密,我知道的就这么多!放过我!”
虽然孙义不知道最核心的目标名单,但他透露的“反向筛选”机制,已经让郑耀先不寒而栗。李振这是在用钝刀子割肉,利用时间和技术,一点点地将“磐石”网络剥离出来!好狠毒的计划!
“如何证明你说的是真的?”收音机里的声音追问。
“我偷偷复印过一份经过我手的资金流转记录副本,藏在我家书房《曾文正公家书》的封皮夹层里!那上面有‘昌茂’和几个海外账户的关联记录!还有一次李振让我传递指令的录音片段,藏在书房地板下面!我可以都给你们!只求你们保我一命!”孙义为了活命,拿出了保命的底牌。
“离开这里,忘记今天的事,等待联系。”收音机的声音戛然而止。
孙义失魂落魄,连滚带爬地逃离了仓库。
郑耀先关闭了监听设备,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过程惊险,但收获巨大!不仅证实了“深渊计划”的存在和运作机制,更拿到了获取实质性证据的线索!
他立刻命令钱斌:“派人严密监视孙义家,确认安全后,不惜一切代价,将他提到的证据取出来!但要绝对小心,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几乎在台北取得突破的同时,南京也传来了好消息。
在林部长的亲自过问下,对钱友德的调查取得了迅速进展。证据确凿地显示,钱友德在匿名举报前,收到了一笔来自海外的、经过多次洗转的汇款,而汇款的原始路径,与某个已被监控的、与国民党特务系统有牵连的地下钱庄有关联。同时,调查组还找到了钱友德在赌场酒后吹嘘自己“马上就要发财”、“有人出大价钱让他办件事”的证人。
面对铁证,钱友德心理防线迅速崩溃,承认了自己受人指使、捏造事实诬告林青石(刘铭章)的罪行。虽然他无法说出指使人的具体身份,但诬告的事实已澄清。
八月五日,南京华东军政委员会邮电管理局正式下发通知,撤销对刘铭章(林青石)的停职审查决定,恢复其技术顾问职务,并就此次调查对其造成的困扰表示了歉意。笼罩在刘铭章头顶的乌云,终于散去。
他走出被限制了多日的宿舍,阳光有些刺眼。他深吸一口自由的空气,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郑耀先在外策应、苏晓晚在内冒险相助、以及组织力量运作的结果。他对着苏晓晚办公室的方向,投去感激的一瞥,随即迅速收敛心神,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只是比以往更加谨慎。
而在台北,钱斌成功取得了孙义藏匿的证据,清晰的资金流水记录和一段虽不完整但能辨认出李振声音及“深渊”“清理”等关键词的录音片段!
手握这些铁证,郑耀先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是立刻向毛人凤和厉剑锋揭发李振?还是暂时隐忍,利用这些证据,谋求更大的战果?直接揭发,可以重创甚至除掉李振,但“深渊计划”可能并未被完全摧毁,李振的党羽可能会转入更深的潜伏。继续隐忍,则可以借助李振的渠道,向组织传递更多关于“深渊”的预警,甚至伺机获取那份终极“目标名单”。
他看着窗外台北的夜色,目光深邃。扳倒一个李振,不是最终目的。彻底粉碎“深渊”,保护成千上万的战友,才是他潜伏的意义。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装有证据的文件夹,心中已然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