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将紫禁城的琉璃瓦染成暖金,宫道两侧的宫灯刚被宫人点亮,昏黄光晕里浮着细碎的飞絮。甄嬛携着海兰并肩而行,葱绿宫装的裙摆扫过青石板,偶有玉饰相撞的轻响。海兰鬓边新簪了支素银缠枝钗,是前日甄嬛亲手所赠,她指尖轻轻摩挲着钗头,终是忍不住侧首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试探:“姐姐,你怎么看这几日宫里传得沸沸扬扬的‘贵子’一事?”
自海兰迁居延禧宫,便日日跟着甄嬛临帖读史。往日里总垂着的眼帘渐渐抬了起来,说话时也少了几分瑟缩,眉宇间添了层书卷气的温润。甄嬛闻言脚步微顿,转头看向她,唇角噙着抹浅淡的笑意,并未直接作答,反倒反问:“那你又是怎么看的?”
海兰垂眸思忖片刻,指尖无意识地捻着袖口的绣纹,再抬眼时眼底已多了几分清明:“依嫔妾浅见,这‘贵子’不过是个虚名罢了,倒像那钓鱼人手中的鱼饵,看着光鲜,实则是引着人往钩上凑呢。”
甄嬛闻言缓缓点头,目光里添了几分赞许,抬手轻轻拍了拍海兰的手背:“不枉你日日跟着我读书习字,如今瞧事倒比宫里那些只盯着荣华的人通透多了。”
“姐姐说的是!”海兰像是得了肯定,语气也添了几分底气,“从古至今,哪朝哪代的帝王登基后,第一个孩子就被称作‘贵子’?便是先帝一朝,也从未听说六阿哥有过这般名号。臣妾实在想不明白,这‘贵子’究竟‘贵’在何处!”
甄嬛听她这话,心底不禁掠过一丝自嘲:若按这说法,先帝一朝的自己,岂不是妥妥的“贵子之母”?可当年即便有六阿哥,不还是要费尽心机与皇后周旋?她压下心底的波澜,只淡淡笑道:“还是妹妹想得通透。左右不过是旁人闹出来的动静,由着她们去争去抢便是,咱们守着延禧宫,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最要紧。”说话间,二人已走到延禧宫的朱漆宫门前,宫人连忙上前推开宫门,暖融融的灯火从殿内漫出来,将二人的身影拉得悠长。
“贵子”之说传开后,后宫顿时像炸了锅。永和宫的白答应日日差人送精致点心,启祥宫的金玉妍更是亲自献舞,连素来安静的钟粹宫偏殿,都不时传出丝竹之声。各宫为了请弘历去坐坐,可谓绞尽脑汁,唯有延禧宫依旧静得能听见窗外的蝉鸣。
这日午后,甄嬛正与海兰在窗前的软榻上对坐看书,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书页上洒下细碎的光斑。海兰捧着《诗经》看得入神,甄嬛则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史记》,指尖偶尔在字句间停顿。阿箬却在殿内来回踱步,终于忍不住凑到甄嬛身边,声音里满是焦急:“主儿!您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啊?”
甄嬛缓缓抬眼,目光落在阿箬紧绷的脸上,眼底带着几分戏谑:“我瞧着,你倒比我这个主子还急上三分。”
“主儿!那可是‘贵子’啊!”阿箬急得声音都高了些,又怕惊扰了海兰,连忙压低了音量,“您看这些日子,皇上不是去永和宫,就是往启祥宫去,她们个个都想当这‘贵子之母’,您就真的一点都不想吗?”
甄嬛闻言,缓缓合上书册,封面的烫金花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她抬眼看向阿箬,语气里带着几分冷静的疏离:“做了‘贵子之母’又能如何?上边还有皇后与贵妃压着,难不成凭一个‘贵子’的名头,就能越过她们去?再说,当了这‘贵子之母’,不就是把自己变成了满宫人的活靶子?明枪暗箭的,日子只会更不太平。”
阿箬被她这话点醒,愣在原地琢磨了片刻:是啊,这时候谁要是怀了孕,满宫的眼睛都得盯着,稍有不慎便是祸事。她想通了其中关节,脸上的焦急渐渐褪去,讷讷地应了声“是”,便退到一旁,再也不提“贵子”的事了。
可平静的日子没过上几日,内务府的刁难便悄然而至。起初只是送来的衣料略有些陈旧,甄嬛只当是库房存货,并未在意;后来饭菜里偶尔混着些变味的食材,她也只吩咐宫人撤下,没再多追究。直到这月的月例银子少了近三成,甄嬛才终于意识到,内务府是瞧着弘历不常来延禧宫,开始敷衍欺主了。
她放下手中的茶盏,指尖在杯沿轻轻摩挲,眼底掠过一丝冷意:这内务府的人,倒比先帝时期的黄规全还大胆!当年黄规全有华妃撑腰,也不敢这般明目张胆地苛待妃嫔,如今竟欺负到自己头上来了。
“三宝。”甄嬛扬声唤道,守在殿外的小太监连忙应声进来,垂手侍立。“去把内务府总管秦立给本宫叫来。”她顿了顿,补充道,“若是他找借口推脱不来,你便直接去长春宫回禀皇后,就说他违抗上命,让皇后定夺。”
三宝领了命,快步去了内务府。秦立一听是娴妃传召,还带着皇后的名头,哪敢怠慢?忙整理了衣袍,跟着三宝匆匆往延禧宫来。
一进正殿,秦立便满脸堆笑地跪下行礼:“奴才秦立,给娴妃娘娘请安!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甄嬛端坐在上首的宝座上,并未叫他起身,只是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平淡却带着压迫感:“要请秦公公来延禧宫一趟,可真不容易啊。”
秦立心里一紧,连忙叩首道:“娘娘说笑了!奴才虽琐事缠身,可一听见娘娘传召,哪敢耽搁?这不马不停蹄地就赶来了吗!”
“哦?”甄嬛拖长了语调,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原来秦公公是事多忙不过来。也是,连送衣料、备膳食、发月例这些小事,都照顾不过来,想来公公的差事确实繁重。”她话锋一转,眼底的笑意却冷了几分,“前几日我还听皇后娘娘说,内务府的副总管赵春做事干练,很是能干。不如本宫替你在皇后娘娘面前提一句,让他来帮你分担忧愁,也好让公公能喘口气?”
这话里的威胁再明显不过,秦立的额头瞬间冒出冷汗,连忙重重磕头,声音都带着颤音:“是奴才疏忽!是奴才办事不力,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惹娘娘生气了!求娘娘开恩,饶过奴才这一回!”
甄嬛瞥了眼一旁的阿箬,阿箬立刻会意,端着一个描金漆盘走上前,盘中正是前日内务府送来的烂衣料——青蓝色的绸缎上破了好几个洞,边缘还泛着霉点。她将漆盘递到秦立面前,语气平静却带着分量:“还请秦公公往后多费心,莫要再让这些东西进延禧宫的门了。”
“是是是!”秦立连忙应下,视线落在那烂衣料上,脸涨得通红,“奴才回去就亲自挑选最好的衣料、最新鲜的食材,明日一早就给娘娘送来!绝不再出半点差错!”
“这次,本宫就当你是一时疏忽。”甄嬛缓缓起身,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警告,“若是下次再出这样的事,本宫可就不会再跟你商量了。”说罢,她转身走向内殿,留下秦立在原地僵着。
秦立擦了擦额角的冷汗,连忙起身,身后的小太监慌忙端起那盘烂衣料,亦步亦趋地跟着他离开了延禧宫。殿内,甄嬛望着窗外渐渐沉下的暮色,心底不禁感慨:先帝时期即便有华妃撑腰,黄规全也不敢如此放肆,如今这内务府,倒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就在这时,一道冰冷的机械音突然在她脑海中响起:“叮!系统提示:修正‘内务府欺主’漏洞,积分+10,当前总分60分。您已解锁‘修正不正常人物’权限,是否现在查看可修正人物列表?”
“不正常人物?”甄嬛微微一怔,心底暗忖:这后宫里不正常的人可不少。她在脑海中问道:“先说说都有谁。”
系统立刻列出名单:“太后(不正常值50分)、皇后(不正常值50分)、贵妃(不正常值50分)、纯嫔(不正常值50分)、阿箬(不正常值30分)、惢心(不正常值20分)、弘历(不正常值100分)、金玉妍(不正常值100分)。请问宿主是否选择修复?”
“怎么分数还有高有低?就只有这些人吗?”甄嬛疑惑道。
“分数根据当前人物的不正常值实时计算,已修正人物及未出场人物不在列表内。”系统解释道,“例如海兰,此前亦存在不正常分数,但经与宿主相处后已完成修正,故不再显示。”
甄嬛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她又琢磨道:阿箬和惢心日日待在自己身边,若是自己慢慢引导,是不是就能自行修正她们,不用消耗积分了?
“bingo!”系统的声音多了几分轻快,“完全正确。宿主是否现在进行人物修正?”
甄嬛沉吟片刻,摇了摇头:“暂时先不修正,我倒要看看,这后续的故事还会怎么发展。”
系统提示:“人物修正所需积分会随其不正常值变化而增减。若后期人物不正常行为加剧,所需修正积分将相应提高,请宿主留意。”
“知道了,等我需要的时候再找你。”甄嬛在心底回应道。系统的声音随即消失,殿内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甄嬛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的那棵老槐树,指尖轻轻捻着窗纱的纹路。她仔细梳理着眼下的宫局:弘历对“贵子”之说的态度不明,皇后与金玉妍虎视眈眈,内务府又敢如此欺辱,如今还有系统提示的“不正常人物”……若要让后宫回归正轨,究竟该先从谁下手修正才好?暮色渐浓,她的眼底却渐渐燃起一丝明悟,仿佛已有了初步的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