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找猛龙社社员陪练这件事,秦天暂时搁置了下来。
不是找不到人,而是大家不熟。
这个时候对练放不开手脚不说,大家彼此并不熟悉彼此实力也很难打出效果。
而直接找李如梦对练这种事情,秦天暂时还没这么膨胀。
顶级武科大学的风云人物,能跟异武双修的大四学长中门对掏只是险败的人,实力暂时还不是他能碰瓷的。
别说是他不动用能力了,就算动用能力也不一定是李如梦对手。
昨晚那场擂台战,他还是做了功课的。
虽说没有实地去看,但校园网是有视频流出的。
尽管视频展示的只是过程,感受不到具体数值但多少也能看出点端倪。
至少秦天将自己带入到李如梦的处境,所能做出的应对是不如李如梦的,这还是不算数值差距的前提下。
李如梦数值不如自己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当然了,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也还有别的原因。
比如说隐藏自己的实力,至少不让王飞龙摸清楚大概。
又比如说隐藏自身秘密,不让别人察觉。
再比如说请人对战没问题,但报酬是不是要给?
就算不给报酬,最低得给人报销泡舱费用吧!
这部分费用可不便宜,没人会贴钱来陪秦天练。
而陪练又不是一次两次,肯定是相对较长的一个阶段。
所以无论是为了陪练还是自用,秦天都必须要把泡舱成本打下来。
疗养舱部署之后主要成本是修复液,跟修复液比起来维修费用不值一提。
而把修复液成本打下来这个课题,刚好是峰天青武丹药研究中心的专业领域。
修复液的调配,那可谓是百家争鸣。
丹院那些老同志们,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手法。
值钱的从来都不是手法,而是原材料。
没有破碎洞天稳定原材料产出,手法再好也没啥用。
眼下所有条件都齐活了,老前辈们正好可以用调配修复液来练练手。
而且调配修复液的过程,主要就是药液提炼、融合等工艺。
众所周知,丹药炼制也要需要药液提炼、融合的工艺。
所以说调配修复液,也能带动丹药生产工艺的进步。
所有环节,实际上都是相辅相成的。
只不过这些环节对于没有破碎洞天稳定产出的个人乃至公司来说,成本是完全无法负担的。
也只有峰天洞品这种掌控了上下游、并且有大笔资金注入的企业才能承担如此庞大的研发投入。
这,是峰天洞品独有的优势。
这,也是秦天和陈倩能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最大优势。
众所周知,正常开挂的速度真没这么快。
或者说术业有专攻,挂也分种类。
有修行挂确实很bug,但资源挂能让修行挂更加bug。
说回正题,秦天回来之后也没闲着就是了。
他先是去了一趟丹院,将自己的资源领了出来。
至于陈倩的,得陈倩自己回来领。
毕竟青都武科大学绿灯开再大,也只能开绿灯而不是说红灯也能畅通无阻。
领完丹药后,秦天回到基地。
喝点峰天洞品的残次筑基液,吞点峰天洞品残次气血丹,秦天开始了新一轮修行。
残次品倒不是故意弄出来的,而是代加工业务才刚起步,新的产线还在持续优化中、人员也在持续培养中,这些过程中难免会有纰漏,出现残次品也是可接受范围之内。
用不了多久,在深蓝、红阳两大制药厂商人员的协助下,峰天洞品的产品就能稳定输出了。
为什么是两大制药厂商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目前峰天洞品三大生产线板块。
第一条生产线,是自营产品业务,即筑基能量补剂板块,在收购之后大方向上将现阶段自营产品砍得只剩下主机能量补给,其它劣质气血丹等板块全部剥离出来,拆分到代加工生产线。
第二条生产线,是代深蓝加工筑基液板块,这项业务是与深蓝制药合作的,生产的产品优先供应青阳省本地厂商渠道以及秦天直播带货。
第三条生产线,是带红阳制药加工气血丹板块,这项业务是与红阳制药合作,生产的产品直接给红阳制药,销售去哪里与秦天无关,他也不会带货红阳制药的产品。
正常情况下,红阳制药是不可能接受这种条件的。
毕竟代加工业务给出去,实际上红阳制药才是正儿八经的甲方。
秦天这种流量选手不带货宣传,红阳制药不可能这么大方。
当然了,这是正常情况。
由于秦天拜了一个好老师,老师有恰好打下了一座破碎洞天,再加上他自己本人也争气拿下了顶上第一,再加上深蓝制药有在红阳制药家门口蹦迪的趋势,所以红阳制药哪怕是亏一点,也得往秦天这个桥头堡上插根旗。
能不能打下来不重要,重要的是至少不能就这么被深蓝拿下。
拉锯战第一回合输了,不代表后面会一直输。
这项合作,自然是苏耀阳牵的线。
更准确地说,红阳制药通过苏耀阳家人找过来的时候他就将这件事情汇报了上去。
甚至他家里的情况,也一并报了上去。
倒不是说苏耀阳有其他想法,而是通过自爆家里的窘境来向公司表忠心。
他家的困难,自然被陈倩顺手解决了。
不过出的钱算是公司借给他的,会在后续他工资里面慢慢扣。
不算利息,并且每个月会给他留一部分生活费。
至于和红阳制药的合作,陈倩也不排斥就是了。
她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商业合作上讲诚信没问题,但她也没有道德洁癖就是了。
不会因为之前合作不成,而视红阳制药为仇寇。
也不会因为有深蓝制药的合作在,就完全不跟红阳制药去谈。
毕竟和深蓝制药的约定,也只是宣传口的排他性。
基于以上考量,陈倩开启了谈判。
当然了,中途她也让秦天给深蓝制药传话了。
在商言商,深蓝制药的条件并没有红阳制药好。
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青阳是红阳制药的大本营。
红阳制药从自己的市场稍微切一点下来,就远超深蓝制药那些渠道商的体量了。
深蓝制药就算想跟,也得考虑下各方利益。
最终权衡之后,深蓝制药没有选择跟进。
这也是大集团之间对抗的常态,不是说吃不起亏也不会有人天真到想着一波带走竞争对手。
常态化对抗,有输有赢很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