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像浸了墨的棉絮,一点点漫过环山坊市的青石板路。
林邑川用过晚饭,将白日听道的玉简小心收好,揣着所有的六百多块下品灵石走出家门。经云尘子一番点化,他心中对炼器的浮躁尽数褪去,反倒生出一种庖丁解牛般的通透 —— 既然修行重在心性,炼器何尝不是如此?
地摊夜市已在主街两侧铺开,灯笼如繁星般点亮,将修士们的影子拉得老长。
与白日不同,夜市的摊主多是散修,摆卖的货色也更驳杂,既有刚从黑风岭猎来的凶兽材料,也有不知传了几手的残破法器。
林邑川背着空储物袋,慢悠悠地逛着,灵识如细筛般扫过每一件物品,眼角的余光却时刻留意着摊主们的神色。
“道友看看这个?刚挖来的寒铁矿,质地纯得很!” 一个络腮胡修士吆喝着,唾沫星子随着话语飞溅。
他面前摆着几块灰黑色矿石,表面凝着白霜,刻意用灵力催发出丝丝寒气,看起来颇为不凡。
林邑川停下脚步,故作好奇地拿起一块掂了掂,灵识如探针般刺入矿石内部。
寒铁矿特有的冰冽灵力确实存在,但内里的杂质分布如蛛网般密集,炼制时稍有不慎便会碎裂。
他不动声色地将矿石放回原处,眉头微蹙:“道友这矿,寒气是够了,就是内里的石筋太多,怕是炼不出好东西。”
络腮胡修士眼神一凛,显然没想到这个看似年轻的修士竟懂行。
他干咳两声,强自镇定道:“道友说笑了,这可是黑风岭北坡挖的,那里的寒铁矿都是这般,炼法器时多提纯几遍就行。一口价,二十块下品灵石一块。”
“十五块。” 林邑川随口压价,指尖却在另一块矿石上轻轻敲了敲,“这块杂质少些,却比刚才那块小了一半,最多值八块。”
他故意混淆视听,实则早已断定这些矿石不值钱,说这话不过是为了试探摊主的底线。
络腮胡脸色涨红,显然被戳中了痛处:“道友若是诚心买,十块一块,少了不卖!”
林邑川笑了笑,没再接话,转身便走。
他知道这种货色坊市店铺里比比皆是,摊主漫天要价不过是想蒙骗外行人,继续纠缠只是浪费时间。
身后传来络腮胡的怒骂声,他却充耳不闻,灵识早已锁定了下一个目标。
走到拐角处,一个老妪的摊位前围着几人,地上铺着块旧布,摆着些锈迹斑斑的铁器 —— 断剑、残甲、变形的鼎炉,看起来都是些废弃的法器。
老妪佝偻着背,用一根木杖支撑着身体,浑浊的眼睛半睁半闭,仿佛随时都会睡过去。
林邑川本想路过,眼角却瞥见布角压着块拳头大的矿石,灰扑扑的毫不起眼,与旁边的碎石混在一起。
但灵识扫过的刹那,一丝极淡却异常精纯的金行灵力如闪电般击中他的识海 —— 是庚金髓!
他的心脏猛地一跳,面上却依旧平静,甚至故意往相反的方向瞥了瞥,仿佛对这些废品毫无兴趣。
待周围的人散去,才慢悠悠地蹲下身,拿起旁边一把断剑。
剑刃早已锈蚀,只剩下半截剑柄,灵力波动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
“老人家,这剑怎么卖?” 林邑川的声音刻意放得平淡,手指在断剑的缺口上轻轻摩挲,余光却死死盯着那块矿石,生怕被别人抢了先。
老妪抬起头,沙哑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看着给吧,都是些废品,换点灵米钱就行。” 她目光涣散地落在林邑川身上。
林邑川心中一动,这老妪要么是真的老眼昏花,要么就是在装傻。
他不动声色地将断剑放回原处,又拿起一面残破的铜盾:“这些东西看着实在碍眼,怕是没人要。这样吧,我给您十块下品灵石,把这堆破烂全收了,也算帮您清理摊位。”
他特意加重了 “破烂” 二字,眼角的余光瞥见老妪握着木杖的手指微微一动。
“十块?” 老妪重复了一句,似乎在盘算着什么,“道友说笑了,这断剑可是当年我家老头子用的,虽破了点,好歹也是件法器……”
“老人家,” 林邑川打断她的话,语气带着几分不耐,“您这堆东西,加起来也炼不出一块好矿石,十块灵石已是多给了。您要是不愿意,我可就走了。”
他作势要起身,灵识却紧紧锁定着那块庚金髓。
老妪沉默了片刻,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她知道这些东西确实不值钱,眼前这修士愿意出十块灵石,已是意外之喜。“罢了罢了,就当给道友凑个趣。”
付了灵石,林邑川将东西一股脑收进储物袋,指尖触到那块庚金髓时,心中一阵狂喜。
他强压着激动,转身便走,甚至没敢回头看老妪的表情 —— 生怕自己的神色泄露了秘密。
走出数十步,确认没人注意后,他快步拐进一条僻静的小巷。
将储物袋里的东西倒出,当那块灰扑扑的矿石露出璀璨的金色纹路时,林邑川忍不住低呼一声。
庚金髓!虽只有拳头大,却足够炼制一柄飞剑的剑刃,在坊市至少能卖数百块下品灵石。
他心中暗喜,这便是云尘子说的 “发现资源的眼睛”,若不是今日心境通透,怕是只会当它是块普通石头。
接着他又逛了几家摊位,在一个卖凶兽材料的摊位前停下。
摊主是个精瘦的汉子,正唾沫横飞地吹嘘着自己的货:“看看这赤鳞蛇的皮,水火不侵!练气期修士穿在身上,相当于多了一层防护!”
林邑川拿起蛇皮看了看,灵识探入便觉一股腥气,显然处理得不干净。
他故意皱起眉头:“道友这蛇皮,怕是没去鳞吧?带着腥气炼法器,只会坏了材料。”
精瘦汉子脸色一变:“胡说!我这蛇皮可是用灵水洗过的……”
“是吗?” 林邑川冷笑一声,屈指在蛇皮上弹了弹,“真正处理干净的蛇皮,敲击时会发出清越的声响,您这声音发闷,明显是内里还藏着血水。”
精瘦汉子被说中心事,脸上有些挂不住:“那道友说,值多少?”
“三块灵石。” 林邑川报出价格,“我买回去练练手,处理干净了或许还能用。”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五块灵石买下了三张赤鳞蛇皮和半块雷击木。
林邑川知道,这些材料虽不算顶尖,却足够今晚试炼。
路过一家杂货铺时,门口的旧书堆吸引了他的注意。
掌柜是个油滑的中年修士,正用灵力掸去书上的灰尘,见林邑川来看,立刻堆起笑脸:“道友眼光好,这些可都是老物件,说不定能淘到宝贝。一块灵石一本,随便挑。”
书堆里大多是残破的功法注解,林邑川翻了几本,都是些不值钱的货色。
正要离开时,一本蓝皮小册子却映入眼帘 ——《炼器师杂谈》。
封皮已经泛黄,边角卷起,看起来毫不起眼。
他抽出来翻开,开篇便是一行小字:“器者,道之具象也,非巧手不能成,非澄心不能精。”
心头一动,他不动声色地将册子捏在手里,又拿起几本残破的功法,故作随意地问道:“掌柜,这几本一起要,能不能便宜点?”
掌柜瞥了一眼他手中的书,见都是些破烂,摆摆手:“看道友诚心,五本算你四块灵石。”
林邑川摇摇头:“最多三块,你这书缺页少字的,买来也就是看看。”
他故意将《炼器师杂谈》压在最下面,不让掌柜看清封面。
掌柜眼珠一转,知道这些书确实卖不上价,便点头同意:“行,三块就三块。”
付了灵石,林邑川将书揣进怀里,转身走出杂货铺。
晚风带着灵米的香气吹来,他摸了摸怀中的小册子,心中一阵激动。
这本《炼器师杂谈》与白日听道的感悟相互印证,定能让他对炼器有全新的认知。
回到家中,林邑川反手布下防护阵盘,淡青色光幕将房间笼罩。
他做了静音禁制,与防护阵盘形成双重禁制 —— 今晚要尝试的炼器之法,需绝对安静的环境。
他靠在门板上,回想着刚才与摊主们的交锋,心中暗道:这修仙界的每一分收获,都离不开心性与智慧的较量。
将新买的材料一一摆在桌上:庚金髓放在中央,赤铜矿与寒铁矿分置两侧,雷击木切成细条,还有那本《炼器师杂谈》,被他郑重地放在玉简旁。
点燃灵木炭,青铜炼器炉很快便泛出橘红色的光,炉底 “王记” 二字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林邑川低声念着云尘子的话,指尖抚过庚金髓的金色纹路。
以往炼器总想着 “成与不成”,此刻却只专注于手中的材料 —— 庚金至锐,当主剑刃;
寒铁至坚,可做剑脊;
赤铜至韧,能为剑格;
雷击木至灵,宜为剑柄。
他没有急于熔矿,而是先闭上眼,让识海沉浸在平静中。
《炼器师杂谈》里的话语与云尘子的教诲在识海交织:“炼器如修心,躁则裂,缓则滞”“每一块矿石都有灵性,需顺其纹理,不可强为”。
半个时辰后,他睁开眼,眸中已无半分杂念。
灵识包裹着庚金髓,缓缓送入炼器炉。
与往日不同,这次他没有立刻加大火力,而是以文火慢煨,灵识如流水般渗入矿石内部,感受着庚金分子的排列规律。
“原来如此。” 他轻声自语,庚金髓的内部结构呈针状,若顺着针芒方向锻造,锋利度能提升三成。
以往只知提纯杂质,却忽略了顺应矿石本性,这便是《炼器师杂谈》说的 “顺势而为”。
当庚金髓化作金红色铁水时,林邑川没有急于加入其他矿石,而是用灵识在铁水中勾勒出剑形。
这一次,他不再执着于预设的样式,而是让铁水顺着自身的流动趋势成形,剑刃的弧度比预想中更平缓,却透着一股浑然天成的锐利。
接着加入寒铁矿,铁水瞬间泛起白芒。
他控制着火焰温度,让寒铁均匀地嵌入庚金间隙,形成天然的加固层。
这个过程极考验耐心,稍有不慎便会出现气泡,林邑川却心如止水,每一次灵力注入都精准如钟表,这便是白日听道悟得的 “张弛有度”。
赤铜矿熔化后呈暗红色,他将其浇铸在剑格处,灵识引导着铜分子与金、铁分子咬合,形成稳固的三角结构。
最后是雷击木,他没有直接将其作为剑柄,而是提取其中的雷电灵力,以特殊手法织成细网,包裹在剑身外层 —— 这是从《炼器师杂谈》中学来的 “灵裹术”,能让法器更易操控。
淬火时,林邑川念动法诀的声音沉稳悠长,第七个音节压得恰到好处。
飞剑入水的刹那,没有溅起水花,而是发出一声清越的嗡鸣,三枚符文在剑身上亮起:加速符文如流转的星光,锋利符文似跳跃的火焰,收缩符文若呼吸的圆环,彼此呼应,浑然一体。
当飞剑完全冷却,林邑川将其取出时,整个房间都仿佛亮了几分。
剑身呈淡金色,长一尺八寸,剑刃薄如蝉翼,在灯光下几乎透明,剑格处的赤铜纹路如火焰般蔓延,剑柄缠绕着雷电灵力织成的细丝,握在手中竟能感觉到微微的震颤,仿佛有生命般。
“试试锋芒。” 他走到测试石前,灵力注入飞剑。
淡金色的剑身瞬间暴涨至两尺,加速符文亮起,飞剑化作一道流光射向青石 ——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剑尖没入石中半尺,切口平滑如镜,仿佛不是被劈开,而是自然分开。
收回飞剑,他又试了收缩功能。剑身发出轻微的嗡鸣,从两尺渐渐缩短,最终停在三寸长,如同一枚精致的金针,比上次的五寸又精进了不少。
林邑川心中激荡,这柄飞剑的速度、锋利度、灵性,都远超上一柄,甚至比得上坊市售卖的三品法器!
他把这个飞剑命名金路。
祭炼后如同自己的手臂一样操作灵活。
借着兴奋劲,林邑川翻开《炼器师杂谈》,里面果然有关于炼器师品级的记载。
他将内容抄录在玉简上,越看越是心惊:
“炼器之道,分九品。1-3 品为炼器师,可炼法器、灵器,需练气至筑基修为;
4-6 品为炼器宗师,能炼法宝,需筑基至金丹修为;
7-9 品为炼器大宗师,可炼灵宝,需金丹至元婴修为。”
林邑川对照着自己的飞剑,心中有了计较。
按照书中的评判标准,一品炼器师需做到:法器成形好,能铭刻 1-2 枚符文,灵性波动稳定;
二品需:法器浑然天成,铭刻 3-5 枚符文,可小幅改变形态;
三品需:法器蕴含灵性,铭刻 6 枚以上符文或掌握特殊技法(如灵裹术),能随心意变化大小。
他这柄飞剑虽只铭刻三枚符文,却掌握了灵裹术,灵性之强远超普通法器,显然已摸到了三品炼器师的门槛!
这个发现让他激动不已,原来心境的提升,真的能让技艺产生质的飞跃。
《炼器师杂谈》里还记载着具体的评判方法:
观其形:上品法器需线条流畅,无一处冗余,无一处缺陷,如自然生成。
试其性:以测试石验锋利度,以灵力探延展性,以符纸测符文契合度。
感其灵:真正的好法器能与主人产生共鸣,甚至在危急时自主护主,这便是 “器灵初显”。
林邑川拿着自己的飞剑一一对照:形若天成,性如利刃,握在手中能感觉到清晰的共鸣 —— 果然符合三品门槛的标准。
他想起器韵阁那些售价数百灵石的法器,论灵性竟不如自己这柄,原来不是材料不够,而是炼器者的心性不到。
书中还介绍了几位着名炼器师:有位二品炼器师专精防御法器,每一件盾牌都融入自身精血,据说能挡筑基修士一击;
还有位三品炼器师偏爱农具,炼出的锄头能让灵田增产三成,被农户们奉若神明。
“原来炼器不止于杀伐。” 林邑川合上小册子,心中豁然开朗。
云尘子说 “大道在瓦甓”,炼器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是飞剑还是锄头,只要能倾注心性,做到极致,便是大道。
窗外的夜市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远处传来零星的叫卖声。
林邑川将新炼的飞剑收好,又开始整理材料。
庚金髓还剩一小块,他打算明日再炼一柄匕首,试试能否融入更多符文。
坐在蒲团上打坐时,他的心境前所未有的平和。
白日听道明白了修心的重要,今夜炼器懂得了技艺与心性的相辅相成。
原来无论是修行还是炼器,都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锤炼心性,方能不断精进。
“三品炼器师的门槛……” 林邑川睁开眼,眸中闪烁着光芒。
环山坊市的三品炼器师已是传说,若自己能达到这个境界,不仅能改善生活,更能在修仙路上多一份底气。
他摸了摸怀中的《炼器师杂谈》,又想起云尘子的教诲,心中生出无限动力。
炼器之路漫漫,今日的进步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技艺等待探索,更多的心性需要打磨。
夜色渐深,防护阵盘的光幕在黑暗中静静闪烁,映照着桌上的矿石与玉简。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林邑川结束打坐,拿起那柄淡金色的飞剑。
剑身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芒,仿佛在回应他的心意。
他微微一笑,将飞剑收入剑鞘,今天还要炼制一把匕首。
晨光透过防护阵盘的光幕,在青石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
林邑川端起陶碗,将最后一口灵米粥喝完,碗底残留的米粒还泛着淡淡的灵气。
经过一夜休整,昨日炼器的疲惫已烟消云散,丹田内的灵力如春水般温润流转 —— 这是他每日雷打不动的习惯,用灵米粥滋养灵力,再运转《白诀》功法一个时辰,确保身心灵都处于最佳状态。
收功时,指尖灵力凝成的气旋悄然散去。
林邑川走到桌边,目光落在那小块庚金髓上。
昨夜炼制飞剑后还剩约莫拳头一半大小的材料,足够打造一柄匕首。
他摩挲着矿石表面的金色纹路,脑海中开始盘算用途:若只当暗器,未免浪费庚金髓的锋芒;
若仅作工具,又辜负了这等罕见材料。
“不如做成多用途的。” 他打定主意,指尖在桌面上勾勒出大致形状。
匕首需长七寸,柄长三寸,刃宽一寸半,这样既能握在掌心当暗器,又能单手持握切割;剑脊要厚三分,增强坚固度,可用来撬动硬物;
柄尾铸个细小的圆环,方便系上灵绳,必要时能当作短匕甩出。
确定样式后,林邑川点燃灵木炭,青铜炼器炉很快便升腾起橘红色的火焰。
他没有急于熔化矿石,而是先将那本《炼器师杂谈》翻开到 “符文组合” 章节。
经过昨夜的实践,他对符文铭刻已有了新的领悟,这次打算尝试更复杂的组合 —— 六种符文,分别对应不同用途。
第一种是 “锋锐符”,刻在刃部,能增强切割力,对付凶兽皮毛尤其有效;
第二种是 “疾行符”,铭于柄首,可提升投掷速度,作为暗器时威力倍增;
第三种是 “固形符”,绘在剑脊,防止匕首在撬动硬物时变形;
第四种是 “缩微符”,位于柄尾,能将匕首缩短至三寸,方便藏在袖中;
第五种是 “吸血符”,刻在刃身内侧,微量吸收血液转化为灵力,虽不能疗伤,却能在紧急时补充一丝灵力;
第六种是 “辨识符”,隐于柄纹,注入灵力后会浮现独特的灵光,便于在混乱中认出自己的法器。
这些符文各有特性,如何让它们互不冲突是关键。
林邑川参照书中的 “星罗阵” 布局,将六种符文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锋锐符居天枢位,疾行符在天璇位,固形符列天玑位,缩微符占天权位,吸血符守玉衡位,辨识符藏摇光位,彼此以灵力丝线连接,形成微妙的平衡。
当庚金髓在炉中化作金红色铁水时,林邑川的灵识如最精细的刻刀,引导着铁水注入预先备好的模具。
与炼制飞剑时不同,这次他特意将刃部锻造成微弧状,刃尖却磨得如针尖般锐利 —— 这种设计能让切割更省力,穿刺时也更具穿透力。
淬火前,他屏息凝神,灵识顺着火焰纹路缓缓沉入半熔状态的匕首中。
六种符文在识海中流转,按预设的方位一一铭刻:锋锐符如锯齿般细密,疾行符似箭矢般灵动,固形符若磐石般厚重,缩微符像漩涡般内敛,吸血符呈漏斗状,辨识符则是个小巧的星形。
每一笔都注入三分灵力,确保符文与庚金髓的分子结构完美咬合。
当匕首浸入淬火水的刹那,没有发出刺耳的嘶鸣,而是响起一声清越的嗡鸣。
六种符文在刃身依次亮起,金红色的锋锐符、银白色的疾行符、土黄色的固形符、淡青色的缩微符、暗红色的吸血符、七彩的辨识符,如星辰般在水中闪烁,随即又隐入金属之中,只留下浅淡的纹路。
完全冷却后,林邑川将匕首取出。
庚金髓特有的淡金色泽在刃身流转,柄部缠绕着用赤鳞蛇皮制成的防滑纹,六种符文的印记若隐若现。
他拿起匕首对着测试石轻轻一划,青石如豆腐般被切开,切口光滑如镜 —— 锋锐符效果显着;
将灵力注入疾行符,匕首在指尖微微震颤,仿佛随时要挣脱束缚;
试着催动缩微符,匕首果然缩短至三寸,如同一枚精致的发簪。
林邑川将这把匕首命名为短刃。
“总算成了。” 林邑川将匕首收入特制的皮鞘中,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这柄多用途匕首虽不及飞剑威力强大,却凝聚了他对炼器更深的理解 —— 真正的炼器不仅要打磨器物,更要打磨对需求的洞察,对细节的掌控,正如云尘子所说,“道在细微处”。
林邑川盘膝静坐,识海中如走马灯般重现炼制匕首的全过程。
锋锐符的纹路可再贴合庚金髓的天然肌理,如此灵气流转更畅;
吸血符的漏斗弧度稍陡,致使吸纳之力滞涩;
六种符文的灵力脉络衔接处尚有微隙,尤以固形符周边灵气运行略缓。
这些细处瑕疵,皆需在下次炼制时悉心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