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刚穿透云溪谷的灵雾,林邑川便已整理好衣襟,将客卿令牌贴身收好。
院外的桃林枝叶上还挂着露珠,灵溪潺潺的声响伴着鸟鸣,构成天然的晨曲。
他轻手轻脚穿过灵田,生怕惊扰了正在给凝露花浇水的母亲,指尖掠过院门前的盘龙石柱 —— 上面的聚灵符纹路在晨光中流转,灵气比昨夜更显充沛。
典籍楼位于凌云峰的东侧山腰,需乘坐宗门的 “灵犀飞舟” 前往。
飞舟掠过灵溪上空时,林邑川低头望去,能看到母亲正弯腰在灵田插小木牌,父亲则在炼器房的窗边调试灵火炉的控温旋钮,两人的身影在淡青色的晨雾中格外安稳。
半个月前,父母相继突破:父亲踏入练气七重,丹田内的灵液凝成细密的气旋;
母亲则更进一步,达到练气八重,木水双灵根的优势愈发明显,灵植与炼丹的技艺也随之精进。
典籍楼的五层 “阵法专区” 是林邑川每日的目的地。
刚踏入藏书阁,浓郁的墨香便与灵气交织扑面而来,书架上整齐排列着泛黄的古籍,从《上古灵脉阵考》到《五品阵纹拆解》,涵盖了阵法从基础到进阶的全部知识。
他熟门熟路地走到 “灵脉引导” 区域,取出昨日未读完的《灵脉阵眼精准控制详解》,盘腿坐在窗边的玉椅上,指尖划过书页上的符文拓印。
书中记载的 “灵脉节点共振法” 让他眼前一亮。
以往他炼制聚灵阵盘,只是简单将灵脉水晶嵌入阵眼,却不知不同灵脉的 “波动频率” 需与阵眼符纹匹配 —— 比如云溪谷的灵脉偏温润,需用 “柔水纹” 包裹水晶;
而青木城的灵脉偏刚劲,则需搭配 “锐金纹”。
他立刻取出纸笔,结合自己的五品聚灵阵盘图纸,在空白处勾勒新的阵眼结构,笔尖流淌的灵力在纸上形成淡淡的符纹残影。
“林道友对灵脉波动的理解很透彻啊。” 身后传来温和的声音,是典籍楼的值守长老,一位白发苍苍的金丹修士,“这《灵脉阵眼精准控制详解》,老夫当年看了三个月才悟透共振法。”
林邑川起身行礼:“长老过奖,晚辈只是结合实战有所感悟。” 他指着图纸上的修改处,“晚辈想将这种共振法融入防护阵,让阵眼能自动适配不同灵脉,不知是否可行?”
长老俯身细看,眼中闪过赞许:“可行!但需加入‘频率调节符’,老夫给你找本《符纹动态调节考》,或许能帮你解决调节延迟的问题。”
上午的时光在典籍与探讨中流逝,临近正午,林邑川才带着满满的笔记离开典籍楼。
下午的实践环节是他最期待的 —— 云溪谷西侧有一片废弃的试炼场,正好用来测试新阵法。他取出灵脉水晶与刻刀,在空地上勾勒出改良后的聚灵阵:阵眼用柔水纹包裹水晶,外围嵌套三道频率调节符,每道符纹都预留了灵力接口。
注入灵力启动阵法的刹那,淡青色的灵光从阵眼涌出,顺着符纹快速蔓延,与地下灵脉形成精准共振。
灵识探入阵中,能清晰感受到灵气浓度比之前提升了三成,且波动极为平稳,没有丝毫滞涩。“成功了!” 他心中狂喜,又取出防御阵的材料,尝试将共振法与混元防御阵结合 —— 当灵脉灵气更充沛时,防御符纹的亮度自动增强,反之则减弱,实现了 “灵脉自适应防御”。
夜幕降临时,林邑川回到洞府。
修炼室内的五品灵脉聚灵阵已自动调至 “充盈档”,灵气形成淡淡的漩涡。
他盘膝坐下,运转《白诀》,丹田内一寸八深的灵液池泛起金光,灵液顺着经脉流转,滋养着每一处细微的脉络。
筑基九重的根基在日复一日的修炼中愈发稳固,灵识已扩展到四百五十米,能清晰捕捉到隔壁炼器房父亲锤炼玄铁的细微震动,以及灵田旁母亲整理丹方的指尖动作。
法术修炼同样没有松懈。他将下午阵法实践中领悟的 “灵力精准控制” 融入中级法术:火球术能凝聚成拳头大小的 “金丝火球”,表面的破灵纹随灵力调节疏密;
雷暴术召唤的三道雷电能精准击中十米内的三个目标,误差不超过一寸。
更让他惊喜的是,他尝试将阵法符纹融入法术 —— 在冰封术的冰面上刻制简易防御纹,让冰盾的防御力提升了五成,这是以往从未想过的组合技巧。
林父的修炼日程同样紧凑。
清晨天未亮,他便在炼器房点燃灵火炉,借着晨露的湿气淬炼赤阳铁精 —— 凌云仙宗提供的三品灵火炉控温精准,他只需专注于灵纹刻制。
半个月来,他参照典籍楼借来的《三品灵纹进阶图谱》,将 “锐金纹” 与 “加固纹” 结合,成功炼制出三品上阶的 “灵纹剑”。
剑身泛着淡金色灵光,刻制的灵纹能让灵力流转更顺畅,刚在宗门的炼器阁展示,便有内门弟子愿出两千中品灵石购买。
“老林,你这剑的灵纹刻得真规整!” 同是客卿家属的王炼器师常来交流,手中摩挲着灵纹剑,满脸赞叹,“我之前炼的剑总在劈砍时灵力溃散,你这加固纹的收尾太妙了。”
林父笑得憨厚:“都是典籍楼的书教得好,还有这炉子给力,以前在家炼十次成三次,现在十次能成七次。”
他毫不藏私,拿出自己的笔记,指着 “灵纹闭环技巧” 讲解,两人常常一聊就是一下午。
晚上的修炼时光,林父则在修炼室巩固练气七重的境界。五品聚灵阵自动调至 “温润档”,灵气如同细流滋养丹田,他按照林邑川修改的《基础吐纳法》运转灵力,气旋旋转速度比以前快了两成。
“以前总觉得练气期难进,现在才知道,不是资质不够,是灵气和功法跟不上。” 他常常对林母感叹。
林母的日子则被灵植、炼丹与灵膳填满。
清晨的灵田是她的主战场,在凌云仙宗灵植师的指导下,她将 “灵草轮种法” 升级 —— 把吸阳的火阳花与储水的紫纹藤间隔种植,中间穿插耐阴的月心草,让灵田的灵气利用率提升了近一倍。
原本带来的百年清心草种子,在灵泉与聚灵阵的滋养下,成活率达到九成五,叶片比坊市售卖的宽厚近半,灵气浓度也高了三成。
“苏道友,你这凝露花种得真好,花瓣上的灵露比我们灵植园的还多!” 宗门的灵植师前来巡查时,忍不住称赞,“你这‘晨露收集法’太巧妙了,用玉盘接露还能避免杂气沾染。”
林母笑着分享经验:“主要是灵泉的水好,再加上每天清晨用灵力轻拂花瓣,能促进灵露凝结。”
她顺势请教了 “灵草催熟符” 的用法,回来后便在月心草旁刻制,果然让成熟期缩短了十天。
炼丹房的成果同样喜人。
借助炼丹房的恒温丹炉,她炼制三品清心丹的成丹率从六成提升到七成五,偶尔还能炼出纯度八成的上品丹。
最让她自豪的是,她将灵植的经验融入炼丹 —— 用不同生长期的凝露花入药,发现花期刚至的花瓣能让丹药的清神效果提升一成,这个发现还得到了宗门丹师的认可。
闲暇时,林母会去迎宾楼的灵膳房请教。
学到的 “灵液勾芡法” 让她做的 “灵菇炖鸡” 汤汁更浓郁,灵气也更易被人体吸收。
每次林邑川修炼结束,喝上一碗热汤,灵力便能快速回满,连声道:“娘,您这手艺快赶上宗门的灵膳师了!”
半个月后的一个午后,林邑川正在试炼场调试新改良的 “灵脉自适应防御阵”,秦风的传讯符突然亮起:“林道友,三老祖已到您的洞府,有请。”
他心中一动,连忙收起阵盘赶回。
刚进院门,便看到三老祖坐在灵泉边的石桌旁,正与父亲闲聊炼器技巧,母亲则端上了刚泡好的凝露花茶。
“三老祖。” 林邑川快步上前行礼。
三老祖笑着招手:“坐,刚看了你布的防御阵,灵脉共振用得很妙,比老夫上次教你的又精进了一步。”
他呷了口花茶,话锋一转,“今天来,是给你说神木宗的处理结果。这次清查由老夫的亲传弟子李统领带队,他已是元婴初期修为,麾下带了三名金丹修士、十二名筑基修士,规格可比寻常监察高多了。”
林父林母立刻停下手中的活,神色专注起来 —— 元婴修士亲自带队,足见凌云仙宗对这事的重视,也让他们对结果多了几分期待。
三老祖的神色沉了下来,缓缓道来:“李统领十天前率队抵达青木城,刚落地便察觉到不对劲。神木宗副宗主赵坤表面率长老团出城迎接,实则暗中布下了‘阴煞阵’,虽伤不了元婴修士,却透着十足的敌意。”
李统领身着凌云仙宗的银纹道袍,周身元婴修士的威压如同实质,刚踏入城门便将赵坤布下的阴煞阵震得溃散。
“赵副宗主,凌云仙宗奉五大仙宗令清查‘修士迫害案’,还请出示近半年的征召令原件与执法记录。” 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灵识早已铺开,将神木宗的核心区域笼罩 —— 赵坤藏在袖中的传讯符刚要催动,便被他的灵识强行压制。
赵坤脸色发白,他没想到凌云仙宗会派元婴修士亲至,原本准备的 “拖延计” 瞬间失效。“李统领说笑了,征召令都按规矩存档,只是近日库房整理,部分文书暂借他处,可否宽限几日?” 他一边赔笑,一边给身旁的金丹长老使眼色,试图让对方暗中煽动弟子闹事。
可李统领早已看穿他的伎俩,身后三名金丹修士立刻上前,亮出监察令牌:“赵副宗主,按仙宗规矩,清查期间需接管执法堂与库房,若拒不配合,便以‘阻挠监察’论处。” 话音未落,十二名筑基修士已分散开来,控制了城门、传送阵等关键位置,动作干脆利落。
赵坤见状,只能硬着头皮应允,却暗中下令将被林邑川废掉的三名练气修士转移到城外的秘密据点,还让心腹散布 “林邑川勾结邪修、屠戮同门” 的谣言,想借坊市修士的舆论逼退监察队。
李统领当即下令搜查张长老的旧宅,三名金丹修士亲自带队,没用半个时辰便在密室的暗格中找到了被藏匿的练气修士。“是赵副宗主让我们…… 让我们强行征召林伯山,逼他妻子去服侍长老,说事成后给我们筑基丹……” 三名修士被元婴威压震慑,当场全盘招供,还交出了赵坤亲写的指令手谕。
就在赵坤的罪行初露端倪时,李统领的灵识在搜查赵坤书房时,察觉到书架后的灵力波动异常。
“破开它。” 他话音刚落,一名金丹修士祭出飞剑,将书架劈成两半,露出后面的暗门 —— 暗门内的黑色匣子上刻着浓郁的邪修符文,刚一碰触便发出刺耳的尖啸。
匣子打开的瞬间,一股阴煞之气扑面而来:里面除了半本记载着吞噬凡人神魂的《噬心邪功》,还有五十余枚刻着 “黑岩邪尊” 标记的传讯符,最关键的是一封封蜡的密信。
“迫害你,主要是你们建立的问心阵破坏他们的计划,特意下令让他除了你全家。结果没想到你连金丹都能灭掉。” 三老祖道,“赵坤见密信被搜出,知道再也瞒不住,当场便想引爆丹田逃遁。”
李统领展开密信,灵识扫过便勃然大怒 —— 信中清晰记载着赵坤三年前便投靠邪修,用神木宗掌控的凡人村落灵草资源,换取邪修的阴毒功法与法器;
可他刚运转灵力,便被李统领的灵识死死锁定。“元婴修士的灵识压制,岂是金丹修士能挣脱的?” 三老祖嗤笑,“李统领只是屈指一弹,便废了他的丹田灵力,将人扣了起来。本以为这事就此了结,没想到他的党羽竟疯到敢劫狱。”
赵坤的亲信 —— 金丹后期的吴长老,暗中聚集了五十余名私兵(其中十名筑基大圆满),还拿出了邪修赠予的 “血魂幡”,趁着夜色突袭关押赵坤的临时据点。
“凌云仙宗欺人太甚!放了赵副宗主!” 吴长老挥动血魂幡,幡面上浮现出数百道冤魂虚影,朝着据点的防御阵扑去,阴煞之气瞬间笼罩半个城池。
“不知死活的东西!” 李统领冷哼一声,并未亲自出手,只是给身后的金丹修士递了个眼神。
三名金丹修士立刻结阵,祭出 “凌云清灵符”,金色的灵光如同烈日般升起,将冤魂虚影灼烧得惨叫连连,血魂幡的黑气瞬间溃散大半。
吴长老见状,竟咬破舌尖将精血喷在血魂幡上,催动邪修禁术:“我跟你们拼了!” 血魂幡暴涨到三丈高,幡尖射出一道黑色光柱,直刺李统领。
“米粒之珠,也敢放光。” 李统领指尖凝聚起一缕淡金色灵力,轻轻一弹便击中光柱。“轰隆” 一声巨响,光柱崩碎,血魂幡也被震得倒飞出去,吴长老喷出一大口鲜血,修为瞬间跌落至金丹初期。
十二名筑基修士趁机发起冲锋,手中的宗门制式飞剑如同银虹,将私兵们的防御阵撕开缺口。“降者不杀!” 带队的筑基修士大喝一声,剑光闪过,两名负隅顽抗的筑基大圆满修士当场被斩杀。
私兵们见首领溃败、元婴修士坐镇,哪里还敢抵抗,纷纷扔下武器投降。
吴长老想趁乱逃跑,却被李统领的灵识锁定,一道灵力丝线缠住他的脚踝,狠狠摔在地上:“勾结邪修,叛乱劫狱,罪加一等!”
激战平息后,李统领以元婴修士的权限,接管了神木宗的所有事务,用三天时间完成了全面清查:共揪出与赵坤勾结的修士三十四人,其中金丹修士两名、筑基修士三十二名,涵盖了宗门的执法、库房、外门等关键部门。
“处理结果绝不含糊。” 三老祖语气坚定,“原宗主李默因‘纵容下属、监管失职’被撤职,押往凌云仙宗的‘静心崖’闭门思过二十年;赵坤、吴长老等主犯,因‘勾结邪修、迫害同道、叛乱劫狱’三罪并罚,废去修为后打入‘锁魂地牢’,永世不得踏出;其余三十二名从犯,废去气海,贬为凡人,流放至边境开垦灵田。”
他顿了顿,补充道:“为了彻底肃清神木宗的邪祟之气,凌云仙宗已派元婴初期的周长老接管宗门。周长老是老夫的师弟,一辈子镇守边境对抗邪修,为人刚正不阿。上任第一天便废除了赵坤的所有苛政,还拿出灵石安抚被迫害的修士与凡人。”
林邑川听到这里,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他起身对着三老祖深深鞠躬:“多谢三老祖,多谢李统领,若非凌云仙宗如此公正,晚辈一家怕是还要受无妄之灾。”
林母眼圈微红,抹了抹眼角:“这下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有人找上门。”林父也拱手道谢:“老祖亲自主持公道,真是大快人心!”
三老祖笑着扶起林邑川:“你不必谢老夫,这是凌云仙宗该做的。正道之所以为正道,便是要守规矩、护良善,岂能容得下赵坤这种败类?对了,周长老还托我给你带了份谢礼 —— 两百块上品灵石,还有一本神木宗珍藏的《五品阵法实战精要》,里面记载了不少对抗邪修阵法的技巧,对你日后定有大用。”
他从储物袋中取出图谱与灵石,递给林邑川:“你阵法天赋出众,好好钻研这本图谱,早日突破金丹。邪修之乱未平,未来还需你这样的阵师撑起防线。”
送走三老祖后,云溪谷的暮色已浓。
林邑川坐在灵泉边,翻看着《五品阵法实战精要》,书页上 “邪煞防御纹”“聚灵反杀阵” 等实战案例,与他之前的灵气石转换器思路相互印证,不少对抗邪修的阵法细节瞬间清晰起来。
父亲在炼器房打磨着新的刻刀,准备尝试炼制能刻 “破邪纹” 的三品上阶灵纹盾;
母亲则在灵田旁给凝露花盖好防寒的灵草毡,嘴里哼着轻快的小调。
灵溪的流水声、炼器的金属声、母亲的哼唱声,交织成最安稳的旋律。
林邑川抬头望向夜空,凌云峰的轮廓在星光下格外清晰,典籍楼的灯火如同点点繁星,映照着无数修士的精进之路。
成为凌云仙宗的客卿,不仅为家人寻得庇护,更为自己铺就了进阶的阶梯。
典籍楼的古籍、三祖的指点、充沛的灵气,让他的阵法与修为一日千里;
神木宗的公道昭彰,更让他坚定了 “守护正道、庇护凡人” 的信念。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
邪修与魔修仍在边境作乱,三老祖提及的 “五大仙宗结盟” 尚未完全成型,灵气石转换器的推广还需时日。
但此刻,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 有家人的陪伴,有凌云仙宗的支持,有李统领这样的元婴前辈坐镇,前路纵然布满荆棘,他也有足够的勇气与力量去面对。
林母端来一碗刚炖好的灵菇鸡汤,香气弥漫在夜色中:“邑川,快趁热喝,补补灵力。明天娘给你做新学的‘灵米珍珠丸’,用灵泉水煮的,可香了。”
林邑川接过汤碗,暖意顺着喉咙滑入丹田。
他看着父母眼中的笑意,心中满是期许 —— 筑基九重只是起点,金丹、元婴,乃至更高的境界,他都会一步步走去。
而这云溪谷的安稳时光,便是他积蓄力量、迎接未来挑战的最好基石。
星光下,灵脉聚灵阵的灵光泛着淡淡的金光,如同无声的誓言,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也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