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天空湛蓝如洗,却不见一丝云彩。烈日炙烤着大地,田间的庄稼一片枯黄,土地龟裂如蛛网。百姓们挑着水桶,一担一担地从远处的大河往田里运水,可对于干渴的田地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林沐雪站在田埂上,眉头紧锁。她蹲下身,抓起一把干裂的泥土,指尖传来的触感让她心中一沉。远处,陆县令正带着衙役帮百姓挑水,汗水浸透了他的官袍,可他浑然不觉。
沐雪妹妹!萧山匆匆走来,手中拿着一卷图纸,我查过了,县里的大河水量骤减,如果把这水源引用过来,也能暂缓旱情,只是距离田地太远。如果能修建蓄水池,再配合引水渠,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林沐雪点点头:这是个办法。不过,单靠我们几个,怕是难以成事。她望向远处忙碌的百姓,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得让所有人都动起来。
当天下午,县衙内聚集了全县最有经验的农夫和工匠。陆县令站在堂前,朗声说道:各位乡亲,如今旱情严峻,单靠挑水救不了庄稼。我们需要一个长久的办法。
一位老农颤巍巍地站起来,粗糙的手掌紧紧握着拐杖,声音沙哑却带着几分恳切:陆县令,老汉种了一辈子地,可从没见过这么旱的天。往年还能靠天吃饭,今年怕是,原以为扳倒赵天霸日子就能好起来,谁知道老天不长眼……他说到一半,声音哽咽,浑浊的眼中满是无奈。
陆县令上前一步,扶住老农的手臂,语气温和却坚定:老人家,您别急,咱们一起想办法,总能渡过难关。
林沐雪见状,接过话头,声音清亮而有力:所以我们要靠自己。天不下雨,我们就自己找水。我有个想法——修建蓄水池。闲时可以养鱼,春种或干旱时就能派上用场。我们要做到,就算天旱,也有水可用。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至于怎么修建、选址,大家都可以提建议。修好蓄水池,不仅能解燃眉之急,还能造福子孙后代。
一位中年农夫皱眉道:林姑娘,这蓄水池虽好,可就算修了,也不过是近一点的地方有水,远处的田地还是干着啊。
林沐雪微微一笑,转头看向萧山:萧山哥,把东西拿出来吧。
萧山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个精巧的水车模型,放在桌上。众人好奇地围了上来,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萧山清了清嗓子,解释道:这是水车模型,是我翻阅典籍后设计的。它的作用是将低处的水引到高处,再通过水渠输送到远处的田地。这样一来,就算远处的田地也能得到灌溉。
他说完,便开始演示水车的运作原理。只见他轻轻转动水车的轮子,水流顺着木槽缓缓上升,最终流入高处的水渠中。众人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赞叹不已。
一位工匠忍不住问道:萧公子,这水车当真能行?
萧山点头:我已经计算过,只要选址合适,水车完全可行。而且,我们可以用水泥加固池壁,防止渗漏;在渠边种树,防止水土流失。这样一来,蓄水池和水渠都能用上几十年。
另一位老农激动地拍手:好!好!这法子好!林姑娘、萧公子,你们真是咱们边城的救星啊!
林沐雪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大家别急,这只是初步的想法。具体怎么实施,还得靠大家的智慧和经验。陆县令,您觉得呢?
陆县令捋了捋胡须,点头道:沐雪姑娘和萧公子的提议甚好。蓄水池和水车若能建成,不仅能解眼前之困,还能为边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本官全力支持!
众人齐声应和,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林沐雪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边城的土地一定会重现生机。
京城,朝堂之上,皇帝正为旱灾焦头烂额。户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北方大旱,百姓流离失所,臣等恳请陛下下罪己诏,以安民心。
皇帝脸色铁青,拳头握得咯咯作响。这时,丞相缓缓出列:陛下,臣以为,与其下罪己诏,不如让边城的林沐雪、萧山和陆县令来主持抗旱之事。他们能让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必有办法解决旱灾。
皇帝眯起眼睛,心中冷笑。他太清楚丞相的意图——若林沐雪等人成功,丞相举荐有功;若失败,罪责全在他们身上。然而,眼下别无他法,皇帝只得点头:准奏。
边城的夜晚,月光如水,洒在忙碌了一天的土地上。林沐雪刚回到家中,就被林屠夫一把拉住:闺女,你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爹看着心疼!今天可是春华祈丰节,说什么也得歇歇!
林沐雪一愣,这才想起今天是边城特有的节日——春华祈丰节。虽然今年旱情严峻,但百姓们依然用这个节日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沐雪妹妹!林小花抱着账本跑进来,饭店的账我都算好了,今天特意给大家放了假,还按你的吩咐,把工钱结了,每人发了五斤大肥肉、一盒糕点,还有一包白糖!
萧惠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走进来,笑眯眯地说:沐雪姐姐,哥哥,我特意做了你们爱吃的红烧肉和糖醋鱼,快尝尝!
萧山从门外走进来,身后跟着富贵。富贵如今已是水泥和白糖工坊的大管事,一身短打干净利落,脸上却带着疲惫:沐雪姐姐,工坊那边都安排好了,工人们也都领了节礼,大家可高兴了!
林沐雪看着满屋子的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笑着说道:好,今天咱们就好好过个节!
傍晚时分,边城的百姓们聚集在城中心的广场上。广场中央搭建了一座庄严的祭坛,祭坛上摆满了鲜花、夏季的初熟果实和五谷杂粮。祭坛四周挂满了祈愿风铃,微风拂过,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
林沐雪身着素雅的衣裙,头戴由鲜花和绿叶编织的花环,站在祭坛前。她的身后,是头戴花环的姑娘们,她们手持花枝,神情肃穆。陆县令和萧山分别站在祭坛两侧,手中捧着象征丰收的麦穗和稻谷。
祭坛前,百姓们肃立,目光虔诚。陆县令缓缓举起双手,朗声说道:今日是春华祈丰节,我们在此祈求天地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愿边城的土地重现生机,愿百姓的生活富足安康!
话音落下,百姓们纷纷低头祈愿。祭坛上的香烛燃起,烟雾缭绕,仿佛将人们的祈愿带向天际。风铃声此起彼伏,与百姓的低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庄严而神圣的乐章。
祭祀完成后,姑娘们跳起了传统的韶光流转舞。她们手持花枝,舞步轻盈,仿佛在演绎春夏交替的生机与希望。百姓们围成一圈,随着舞步轻轻拍手,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就在众人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时,一队官差匆匆赶来,为首的太监高声宣道:圣旨到!林沐雪、萧山、陆县令接旨!
众人纷纷跪下,林沐雪心中一惊,不知这突如其来的圣旨意味着什么。太监展开圣旨,朗声宣读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统御万方,夙夜忧勤,惟以民生为念。近闻北方大旱,赤地千里,百姓困苦,流离失所,朕心甚忧,寝食难安。边城县令陆怀远,勤政爱民,素有贤名;林氏沐雪,聪慧果敢,心怀百姓;萧氏山,才识卓绝,精通水利。此三人皆为民之栋梁,国之良才。
特命陆怀远、林沐雪、萧山三人,即刻肩负起抗旱救灾之事。望尔等体朕忧民之心,竭尽全力,解百姓之困,救黎民于水火。若有需朝廷相助之处,可速速上奏,朕必全力支持。
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广场上一片寂静。林沐雪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她知道,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她缓缓起身,接过圣旨,轻声说道:臣等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夜晚,林沐雪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干裂的田地,心中思绪万千。萧山走到她身旁,轻声问道:沐雪妹妹,你在想什么?
林沐雪微微一笑:我在想,春华祈丰节的祈愿风铃,是否能将我们的希望带到更远的地方。
萧山点点头:一定会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边城的土地一定会重现生机。
林沐雪看着满天繁星,轻声说道:是啊,韶光流转,希望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