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工坊联盟,以利破局
朝堂上的风波暂平,获得了皇帝“谨慎推广”的旨意,林凡深知这仅仅是开始。要将新制机真正推向民间,触动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单靠行政命令远远不够,甚至会激起更强烈的反弹。
“幽螭”的阴影依旧笼罩,那场废墟夜战和螭龙卫的神秘现身,都提醒着他暗处的凶险。但明处的阻碍,同样需要破解。周崇儒等守旧官员代表的观念壁垒,以及民间大织坊、原料商组成的利益同盟,如同一堵无形的墙。
“堵不如疏,禁不如引。”林凡在将作院的书房内,对墨老、玄七以及刚刚伤愈、脸色仍有些苍白的青鹰说道,“我们不能只靠皇庄和官营织坊,必须让民间力量,尤其是那些中小织户,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自愿加入进来。”
他铺开一张京城及周边的舆图,手指点在上面:“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工坊联盟’。由将作院提供技术支持,统一制作核心机括部件,以成本价供给加盟的织户,并指导他们改造旧织机或组装新机。同时,联盟负责统一采购生丝等原料,以量制价,降低成本。织出的布匹,由联盟统一鉴定、统一销售,确保品质,打造品牌。”
这是一个初步的产业化、集约化构想。核心在于让利与技术共享,将中小织户从被大商户压榨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捆绑成一股新的利益共同体。
墨老捻须沉吟:“此法甚妙!可避开与大商人直接冲突,又能迅速聚拢人心。只是,初期投入巨大,核心部件的制作、原料的垫款,皆需银钱。”
林凡看向青鹰:“青鹰统领,陛下那边……”
青鹰点头,声音还有些虚弱,但眼神锐利:“陛下已准。内帑可先拨付五千两,作为联盟启动之资。并允诺,联盟前三年的税赋,可减半征收。”这是弘帝能提供的最大支持。
“五千两……虽不算多,但精打细算,足以启动。”林凡心中有数,“关键在于,要让第一批加盟者,迅速见到效益,形成示范。”
计划既定,便雷厉风行地执行起来。
由墨老出面,凭借其多年积累的人脉和信誉,联系那些口碑良好、但规模不大的织户。青翎卫和玄七则负责背景核查,确保没有“幽螭”或其他敌对势力的渗透。
林凡亲自带队,在皇庄工坊的基础上,扩建了一条专门生产飞梭、踏板等核心部件的流水线,由可靠工匠严格把控质量。同时,派出算学能手,与几家大的生丝产地接洽,洽谈长期供货契约。
起初,响应者寥寥。大多数织户持观望态度,既畏惧大织坊和行会的报复,也对这闻所未闻的“联盟”心存疑虑。
转机发生在一个名叫李老实的织户身上。他家传三代织锦,手艺精湛,但因本钱小,常被大商户压价,日子过得紧巴巴。在墨老多次劝说下,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第一个加入了联盟。
将作院的技术工匠上门,帮他改造了旧织机。联盟预付了生死款。不到半月,李老实用新织机织出的第一批锦缎,不仅速度快了数倍,而且纹理均匀,光泽度更佳!经由联盟渠道售出,价格比他自己零卖高了三成,还供不应求!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织户圈子里传开。实实在在的收益,比任何说辞都更有力量。
短短一月之内,主动要求加盟的中小织户从寥寥数家激增到上百家!京郊开始出现集中生产的工坊区,机杼之声日夜不绝。联盟统一采购的原料成本优势开始显现,统一销售的品牌效应也逐渐形成。
那些原本联合抵制的大织坊和原料商坐不住了。他们发现,不仅无法阻止新技术的扩散,连原本掌控的原料渠道和销售市场,都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打压、恐吓(在青翎卫和神秘螭龙卫的暗中震慑下收敛了许多)效果甚微,因为联盟给予了织户们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高的利润。
“林大人这一手‘以利破局’,真是高明!”墨老看着联盟名册上越来越多的名字,感慨道,“如今,不是我们求着他们用新织机,是他们抢着要加入联盟。”
林凡站在工坊区的了望台上,看着下方井然有序、充满活力的景象,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这只是第一步,墨老。联盟内部的管理、技术的持续改进、市场的开拓,乃至可能出现的新的不公,都需要未雨绸缪。”
他顿了顿,低声道:“而且,‘幽螭’和那些守旧派,绝不会就此罢休。明的打压不行,他们可能会用更隐蔽的方式,比如……在联盟内部制造矛盾,或者,从其他方面给我们设置障碍。”
玄七静静立在他身侧,闻言目光微凝:“兵来将挡。”
星火已然成势,形成了燎原之火最初的阵仗。但这火焰能燃烧多久,能否烧尽沿途的荆棘,仍需时间的考验。技术的进步,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必然搅动原有的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带来新的矛盾与挑战。林凡脚下的路,依旧布满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