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策拥紧谢清楹,头靠在她的肩膀上,远处传来几声蝉鸣,却让他无端的想起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赵策已经忘记自己那时候是几岁,只记得有一天自己翻上家塾的墙头,里头的夫子气堂兄不好好念书。
“我出自临南林氏,你们这群只知玩乐的世家子弟,简直是对文道的污辱!”
夫子神情激动,赵策却记住了临南林氏的名字。
后来有一天,生母唐氏说要带他回瑕水老宅祭祀。
赵策是高兴的,哪怕,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弟弟,也是第一次见到温柔的母亲,只是不是对他。
路上,唐氏说车坏了,要在客栈休息一晚,赵策并没有与唐氏睡在一间房。
那晚休息时,他还想着,如果自己再乖一点,像弟弟一样乖,母亲是不是也会对他好,是不是也会温柔的抱他。
可是赵策没有等来唐氏的温柔与拥抱,第二天醒来时,唐氏已经带着小儿子离开了。
赵策再一次,被丢弃了。
临南离京城千里之远,玄诚王世子一向是不大记得他这个儿子的,小小的赵策身上只有一块玉佩。
这是赵策第一次清醒的知道,唐氏彻彻底底把自己丢下了,在一个雪天,在一个孩子只有七八岁大的时候。
或许,她还想让他死,再也回不了京城。
再让玄诚王认下那个野种,过上她心中真正和美的生活。
赵策用玉佩换了钱,路上碰到了临南林氏的学子汇聚在湖中的亭上。
文人墨客,雪中联诗,好不清雅。
赵策无端想到自己在家塾墙头上偷听的那些诗书,他想,如果自己有一天也能这样就好了。
不用被唐氏关在小屋子里,看着心情给饭吃,不用因为无聊而爬上家塾的墙头,东一点西一点偷听那些堂兄堂弟不屑于听的诗书典籍。
许是上天怜惜,赵策走到了临南林家的角门,他看到了一个年纪相仿的少年跪在雪中,国字脸的中年男人冷着脸,斥他为何写不好文章。
母子间的温柔关爱,师徒间的严厉训斥,不管哪一种,他都很羡慕,他都没有过。
赵策最终因为偷听被发现,他被人拉了进去,少年却从雪中站了起来。
国家脸的男人语气不善,问。
“偷听墙角,实非君子所为。”
赵策虽然期望能得到母亲的关爱,却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逆来顺受,他同样语气生硬。
“未学过君子之道,何处来君子之仪?”
“纵环境艰苦,也应有最基本的礼仪廉耻。”
“这世上,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君子!”
赵策活着,仅仅只是活着,为了活下去,会去厨房偷旁人剩下的饭。
因为难得跑出房间,却翻不过玄诚王府的高墙,所以去偷听家塾夫子上课。
他不知道什么叫做礼义廉耻,他只希望能活下去,能被人在意,不被抛弃。
仅此而已。
“老师,此子见识独到,不如您收他为弟子吧?”
方才雪中跪着的少年为他说话。
国字脸的中年男人沉默很久,而后说。
“此子狂妄,日后必不能安心为你所用。”
后来的很多,赵策才知道。
雪中跪着的那个少年,叫做元诏,出自燕王府,一个不得父亲重视的二公子。
而站在旁边训斥少年的中年男人,叫做林涿,那个先帝伴读,门生遍布天下的临南林氏。
赵策是有些反骨在身上的,林涿说不行,他便偏要进临南林氏。
后来林涿喊来他当时最看好的大弟子,赵策斗诗赢过了他,开启了在临南林氏的七年求学生涯。
元诏是被先帝选中的人,所以林涿亲自教导他,这个秘密只有赵策一个知道,林涿收他进来,让他保守这个秘密。
赵策答应了,在林氏的日子其实很枯燥。
晨起念书,用早膳,然后再念书,用晚膳。
下午去陪元诏学习棋艺或骑射,用晚膳,晚上则是由林涿检查学习成果。
后来赵策身后多了一个小尾巴宋洵,在春日桃花正盛,冬日腊梅初开时,与师兄师弟们去踏青吟诗。
日子平淡温馨,但对于当时的赵策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日子了。
如果日子能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赵策十四岁时,先帝已经快不行了,元诏是他亲封的太子,自然要回京。
临南林氏没人知道元诏的存在,所以只有赵策和林涿给他饯行。
元诏走的那一日,林涿说要为赵策取个字。
“你虽是意外入我门下,但多年来,勤学苦读,日夜不息。
恒者,持之以恒也,日后,你便叫恒之。为师愿你,不忘初心,做一个对大荣,对社稷有用之人。”
元诏翻身上马,对他说。
“恒之,我在京城等你。我若登临九五,必封你做我的丞相,让我大荣百姓,无衣食之忧,无外敌之扰!”
那人纵马远去,令读了多年经史子集的赵策,有了真正的目标。
赵策十五岁那年,入京春闱,他没有辜负元诏的期望,成为了那一年的榜眼。
少年意气风发,但时间,总是世上最无情的东西。
玄诚王府因为他争气让他回去,未等琼筵宴,先帝便已崩逝。
接下来,就是国丧,太子登基。
国丧期间,太子遇刺,消失两月,燕王主持大局。
赵策,就是在那时救了元诏。
缘分是很奇妙的东西,七年前元诏为赵策说话,改变了他的一生,七年后,赵策救下元诏,联系林涿与太子党,拥立新帝登基。
新帝登基,改年号为清宁。
取天下清明,宁静太平之意。
只是那时节,大荣却没有众人眼中看到的那般太平。
连连的天灾,农忙时旱灾,秋收时蝗灾,还有虎视眈眈的邻国。
新帝年少,又有燕王这个手权重兵的亲父。
无数人等着揪元诏的错,无数人盯着那九五之位。
包括他的父亲。
皇帝不好做,元诏自然也没有封赵策为丞相。
但好在赵策救了元诏,元诏可以正大光明的给他高官,让他自由出入皇宫大内。
赵策是世人皆知的新帝近臣。
元诏因各种事怀心,那一天,他将赵策召进宫,很是认真的说。
“恒之,这大荣,还是要变一番新天地,才能让人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