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预选赛场馆内,空气粘稠得像是凝固的工业胶水,混合着电脑散热扇的嗡鸣、电路板的松香味以及数百名参赛者压抑的呼吸声。陈默站在自己团队的展示台旁,指关节无意识地抵在冰凉的金属桌沿,微微发白。他的太阳穴一跳一跳地应和着隔壁展台一台老旧示波器发出的规律蜂鸣,那声音像一根细针,试图钻透他刻意维持的平静。
他的三个学生——李壮、李静,还有李壮那个一直沉默寡言、仿佛随时会隐入背景板的室友赵知——正围在自家那台其貌不扬的设备前,进行着最后的调试。设备代号“谛听”,一个取自神话中地藏菩萨座下神兽的名字,寓意能捕捉一切微弱之音。
“李静,第三通道的信号增益再调高百分之五。”陈默的声音不高,却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切进展台区域的嘈杂里。他的视线没有离开“谛听”核心处理器的数据反馈屏,喉结几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咽下那丝因高度专注而泛起的干燥。
李静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被她用手背快速蹭掉,在场馆顶灯照射下留下一点短暂的光亮。“搞定,陈老师。”她吐出一口气,胸腔里那颗因紧张而擂鼓般跳动的心脏稍稍平复。
李壮则像一尊门神,抱着胳膊,肌肉绷紧,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来往的评委和竞争对手。他的目光尤其在斜对面那个装饰华丽、设备崭新的展台多停留了几秒。那是省城顶尖理工科大c大的队伍,带队的是个下巴抬得比眼睛还高的青年,据说是指定的冠军候选。李壮的鼻腔里发出一声极轻的、近乎无声的哼气,像被什么东西呛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那副生人勿近的态势。
陈默的指尖在冰冷的金属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无人注意到他这个小动作下掩藏的一丝不确定。“学习光环”系统带来的提升是巨大的,但他和学生们真正磨合这套全新算法的时间还是太短了。这次预选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稳定性的极限考验。
“老师,”一直沉默的赵知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他指着屏幕上一段几乎淹没在噪声里的波形,“这个低频扰动……不是环境噪声。”
陈默的眉峰瞬间蹙起,所有杂音仿佛瞬间褪去,他的全部心神都聚焦在那段微弱的波形上。他俯身,靠近屏幕,眼睫低垂,屏住了呼吸。几秒钟后,他猛地直起身,后颈的汗毛似乎都立了起来,一股电流般的悸动顺着脊柱窜上去。
“不是噪声,”陈默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发现猎物的锐利,“是泄漏。隔壁c大团队的加密数据流泄漏。”
李壮的眼睛瞬间瞪大了,肌肉绷得更紧。李静倒吸了一口凉气,手指下意识地蜷缩起来。赵知则只是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更加专注。
就在这时,大赛组委会的巡视评委组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神色严肃的老教授,胸前挂着评委证。他扫了一眼c大团队那台光鲜亮丽的设备,点了点头,随即目光转向陈默这边简陋得多的“谛听”。
“江南工业大学的项目?”老教授拿起桌上的项目简介,语气平淡,“‘高灵敏度宽频段信号捕获与分析系统’……名字挺大。”话语里听不出褒贬,但他身后几个年轻些的评委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这种级别的赛事,来自普通院校的队伍,多半是陪跑。
陈默的胃部微微收紧,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握住,但他面上依旧平静无波,只是微微颔首:“请各位老师指正。”
评委们的目光在“谛听”粗糙的外壳和几根临时搭接的数据线上停留片刻,并未过多停留。那位老教授例行公事地问了几个基础技术参数问题,陈默一一作答,言简意赅。
正当评委组准备转身离开时,陈默忽然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各位老师,请稍等。”
所有评委的脚步顿住,疑惑地看向他。
陈默的指尖在“谛听”的主控板上轻轻一点,屏幕上的频谱图骤然变化。他抬眸,目光清澈地看向那位老教授:“方才评审经过c大展台时,我们设备偶然捕获到一段异常高频信号。经初步分析,该信号特征与大赛规定的加密通讯协议存在百分之三点七的偏差,疑似存在非授权数据外发。”
他的话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让周遭的空气瞬间凝滞。几位评委的脸色霎时变了,尤其是那位老教授,眼神骤然锐利起来,紧紧盯住陈默:“你说什么?证据!”
c大团队那个高下巴青年也听到了这边的动静,脸色猛地一白,额头上瞬间布满冷汗,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指节捏得发白。他身边的队友更是慌乱地试图遮挡设备后面的某个接口。
陈默没有说话,只是将“谛听”的屏幕转向评委。上面清晰地显示着两段信号波的对比分析,一段标红,异常醒目。铁证如山。
李壮感觉自己的血液嗡地一下冲上头顶,脸颊发热,但他死死咬着牙关,维持着表面的镇定。李静的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她用力掐了自己的虎口一下,才勉强稳住呼吸。赵知则默默地将刚才捕捉到的信号数据流完整备份,存入了加密区域。
老教授的脸色变得极其严肃,他深深看了陈默一眼,那目光里不再是之前的平淡,而是充满了审视和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惊。他没有再多问一句,直接对身后的人沉声道:“立刻去c大展台,检查他们的设备!启用备用检测方案!”
场面瞬间混乱起来。工作人员快步冲向c大展台,评委们低声急促地交谈,周围其他团队的参赛者纷纷伸长了脖子,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蔓延开来。
陈默静静地站在原地,看着这场因他一句话而掀起的波澜。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方才那阵胃部的紧缩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笃定。阳光从场馆高窗斜射进来,恰好落在他微颤的指尖上,那上面还残留着金属桌面的冰凉触感,但一股微小的、灼热的暖流正从心脏深处缓缓泵出,流向四肢百骸。
混乱的人群边缘,一个穿着深色西装、看似普通观众的男人收回了看向“谛听”设备的视线。他低头快速在手机备忘录里输入了几个字:“目标项目‘谛听’,性能超预估,潜力极高。带队教师陈默,需提高关注等级。”然后,他将手机滑入口袋,身影悄无声息地退入了更远处的人群阴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