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娉婷花了两天多时间,总算是考察完了四季青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女装店铺。
在第三天的时候,她终于可以停下来好好地喘口气了。
杭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以湖光山色闻名于世,令无数人向往之。
周娉婷也不例外。
清晨,当窗外透进清晨特有的、带着水汽的柔光时,周娉婷悠悠转醒。
她睁着双眼,望着顶灯,她这才真切地感受到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疲惫,以及一种尘埃落定后的松弛。
周娉婷又继续窝在被窝里放空自己,缓解疲惫。
良久,她才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然后麻溜的掀开被子,迅速穿戴整齐,又快速地洗漱完毕,打扮一新后,这才背着一个在中洲批发市场上新淘的一个包包,出门了。
她今天的目的地就是杭城的西子湖畔。
周娉婷像普通游客一样,跳上了一辆驶向湖滨的双层公交巴士。
周娉婷走上巴士的第二层,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晨风带着微凉的湿意拂面,舒服地让周娉婷忍不住发出一声喟叹。
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枝叶繁茂,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更是为周娉婷平添了几分悠然的心境。
车子驶过湖滨路时,周娉婷的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浩渺的碧波铺展开来,远处是如黛的青山,湖面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手划船和稍大些的机动游船,船工们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慢悠悠地荡着桨。
不知不觉间,周娉婷的身心都感觉得到了放松。
近岸处,晨练的人们打着太极,或沿着垂柳依依的湖岸慢跑。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水汽和草木的芬芳。
“真美……”
周娉婷忍不住轻声赞叹。
千禧年的西湖,少了几分后世过度的商业雕琢,更多地保留了那份天然的、带着烟火气的宁静与秀雅。
湖边的长椅上,坐着看报的老人,也有依偎着的情侣。
一些小贩挎着装满水和零食地竹篮,一边吆喝,一边重复地走着。
偶尔还能听到几声清脆的自行车铃声。
周娉婷在断桥附近下了车。
站在白堤上,望着开阔的湖面,周娉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连日来的疲惫和市场上的喧嚣都呼出去,再吸入这湖光山色的灵气。
微风拂过,垂柳轻扬,湖面泛起粼粼金光。
这份宁静与从容,是这里独有的气息,是其他地方无法给予的。
周娉婷没有刻意规划路线,只是沿着白堤随意漫步。堤上游人不多,三三两两。
她的目光不知不觉间就被眼前流动的风景和人物所吸引了。
蓦地,一位身穿墨绿色真丝改良旗袍的中年女士闯入了她的视野,她撑着一把素雅的油纸伞,在湖边驻足远眺。
那旗袍的剪裁极为合体,勾勒出女士优雅的线条,墨绿色在湖光映衬下显得沉稳又高贵。
这与周娉婷在四季青看到的、堆砌元素的“中国风”截然不同,这是一种内敛的、融于环境的韵味。
周娉婷心中一动,这不就是她隐隐追求的“杭派”气质吗?
不是表面的符号堆砌,而是骨子里的从容与精致。
可是,貌似和她选择创业的市场不太相融。
不过,这也和她单纯的欣赏并不冲突,不是吗?
她又注意到几个结伴而行的年轻女孩,穿着当时流行的八分微喇牛仔裤,搭配着款式简洁但色彩明亮的针织衫或小立领棉麻衬衫,脚上是轻便的帆布鞋或松糕鞋。
她们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说说笑笑,与湖边的景色相得益彰。
她们身上的衣服,看似简单,但版型合身,色彩搭配和谐舒适,透着一股不经意的时髦感。
这好的设计,最终是服务于人,让人与环境和谐,而非喧宾夺主。
“嗯,这些搭配也许会更符合自己的市场吧!”
周娉婷暗自思忖道。
走着走着,周娉婷走到了平湖秋月附近。她找了张临湖的长椅坐下。
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石阶,发出温柔的声响。
她拿出笔记本,却没有立刻翻开记录刚才的心得。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湖面,任由思绪飘飞。
这两天在四季青的见闻,如同走马灯般在她的脑海中一一回放。
走量爆款的喧嚣与“杭产”精品的初露锋芒形成鲜明对比。
而此刻,坐在这千年名湖畔,看着眼前流动的风景和融入风景的人,她似乎对“杭派女装”有了更深的感悟。
它不仅仅是更好的面料、更精细的做工、更高的价格标签,更是一种与这座城市气质相融的审美——
一种追求和谐、舒适、内敛的精致,一种能在西湖的烟波中也不显突兀的从容气度。
它可以是那件墨绿旗袍的沉静优雅,也可以是那几个女孩身上棉麻衬衫的青春活力,核心只在于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这让她对接下来寻找货源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休息够了,周娉婷起身,沿着苏堤慢慢往回走。
在路过一个卖丝绸制品的小摊时,她停下了脚步。
这个小摊上挂着许多色彩柔和的真丝围巾和手帕。
她想起家里人,想起了陈奶奶,于是又花了十几分钟挑了几条印着淡雅水墨荷花和其他花色的真丝小方巾。
小方巾触手温凉柔滑,料子确实是真正的杭产丝绸。
周娉婷把这份带着西湖气息的小礼物小心收好,然后她感觉自己的心,也像这西湖的水,经过沉淀,变得清澈而坚定。
杭城的美丽,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它悄然赋予的从容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