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中医院的门诊楼前,新挂的 “修炼指导门诊” 牌匾泛着温润的木光 —— 牌匾用灵植园的百年槐木制成,边缘刻着细小的双生脉灵纹,阳光下隐约能看到 “灵气感应区” 的淡金标识。刚过清晨七点,诊室外就排起了长队,队伍里既有背着书包的学生,也有提着菜篮的老人,还有穿着工装的上班族,每个人手中都攥着 “修炼记录手册”,手册上密密麻麻记着自己的灵气感应情况,偶尔还夹着简易监测仪的发光照片。
“之前在家练吐纳,总觉得胸口发闷,还以为是练得太急了,结果昨天监测仪只亮了半边,吓得我赶紧来看看。” 排队的张阿姨晃了晃手中的手册,上面画着她自己记录的 “灵气流动路线”,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听说这里能测灵脉,还能定制修炼方案,比自己瞎琢磨靠谱多了。”
门诊内部按 “修炼需求” 划分成三个诊室,每个诊室都配备了专属设备:
灵脉诊断室:核心设备是 “便携式量子脉息仪” 的升级版,不仅能显示灵气浓度,还能生成 “灵脉波动图谱”—— 红色代表灵脉紊乱,蓝色代表正常,绿色代表灵气充足,普通人只需将手腕放在感应区,30 秒就能出结果。苏清月的弟子负责这里,她们的双生脉灵气能辅助诊断,精准找出 “灵脉淤塞点” 或 “感应不畅区”。
修炼指导室:墙上挂着 “医武基础吐纳诀” 的动态图解,地面铺着灵脉感应垫(踩上去能根据个人灵气情况亮起对应光带)。医武小队的成员在这里坐诊,会根据诊断结果调整修炼细节 —— 比如体质虚弱者建议 “早晚各练 15 分钟,配合灵气茶饮”,容易急躁者则推荐 “先练 5 分钟柔水劲吐纳,再凝聚基础防护”。
应急处理室:配备 “灵脉舒缓仪” 和 “邪能中和贴”,专门处理修炼过度或灵气紊乱的情况。周明远亲自坐诊,他改良了传统针灸法,用 “细如发丝的纳米针” 刺入 “灵台”“膻中” 等穴位,既能快速缓解不适,又不会损伤灵脉,之前试点中出现的 12 例 “修炼不适”,经他处理后均在 1 小时内恢复。
刚走进灵脉诊断室,学生小林就紧张地将手腕放在感应区。监测仪屏幕亮起,灵脉波动图谱上出现一段红色曲线,旁边标注着 “肺经灵脉轻微淤塞,灵气流动受阻”。坐诊的弟子抬手将双生脉灵气轻轻覆在他的手腕上,片刻后笑着说:“别担心,你是练吐纳时呼吸太急,导致灵气堵在肺经了。以后练第一步‘灵植启脉’时,多擦 10 秒太渊穴,让灵植灵气温和点,吐纳时跟着我教的‘数息法’来 —— 吸 4 秒,屏 2 秒,呼 6 秒,慢慢练。”
她还从抽屉里拿出 “定制启脉贴”—— 比普通启脉贴多了一层 “润肺灵植膜”,“这个贴 3 天,每天练完吐纳后贴,能帮你疏通肺经,3 天后再来复查,应该就能恢复正常了。” 小林接过启脉贴,激动地连连点头:“之前总怕自己练坏了,现在有了诊断和定制贴,终于敢放心练了!”
修炼指导室里,李岩正调试着 “灵气感应垫”。一位上班族王先生站在垫上,垫子只有脚尖部分亮起绿光,其他区域都是暗的。“你这是典型的‘久坐导致灵脉不畅’,” 李岩指着垫子解释,“久坐会让下肢灵脉变弱,灵气聚不到丹田,所以练基础防护时总觉得掌心没力。以后上班每小时起来走 5 分钟,练吐纳前先做‘踮脚 3 次’的热身,再配合这个‘下肢灵脉茶饮包’—— 里面加了牛膝灵植,能通下肢灵脉,坚持一周就能看到变化。”
他还打开手机,调出 “修炼打卡小程序”:“这个能记录你的修炼时间、感应情况,还能提醒你热身、复查,绑定门诊的监测仪数据后,我们还能远程看你的进度,有问题随时留言,比你自己记手册方便多了。” 王先生立刻扫码关注,感慨道:“没想到修炼还能这么‘智能化’,连我这种忙得没时间复诊的人都能兼顾,太贴心了。”
应急处理室里,周明远刚处理完一位 “修炼过度” 的老人。老人为了快点练出基础防护,每天练 3 小时,结果导致头晕、失眠,灵脉波动图谱全是红色乱线。周明远用纳米针为她疏通灵脉后,又递上 “舒缓灵气枕”—— 枕芯里装着安神灵植的粉末,能缓慢释放灵气,帮助睡眠。“修炼讲究‘循序渐进’,不是时间越长越好,” 周明远耐心叮嘱,“你这个年纪,每天练 40 分钟就够了,重点是‘稳’,不是‘快’,等灵脉适应了,再慢慢增加时间,这样才安全。”
门诊开设一周后,统计数据格外亮眼:共接诊 2300 余人次,其中灵脉诊断 1500 例(87% 为轻微淤塞或感应不畅,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修炼指导 800 例(为 72% 的人定制了个性化方案),应急处理 32 例(无一人出现灵脉损伤后遗症);门诊的 “修炼满意度” 达 96%,有超过 600 人通过小程序绑定了远程监测,甚至还有周边城市的人专程来就诊。
林峰在门诊巡查时,看到诊室外的公告栏上贴满了 “修炼反馈”—— 有学生写 “练了定制贴,3 天就能感应到丹田发热”,有老人画 “灵气流动路线图” 标注 “现在全身都亮绿灯了”,还有上班族拍 “感应垫全亮” 的照片附言 “终于能凝聚基础防护了,以后能去灵脉巡查当志愿者了”。
苏清月走到他身边,手中拿着 “门诊扩展计划”:“现在各地都来咨询,想复制我们的修炼门诊模式,联盟也同意拨款支持,让我们培训‘门诊指导师’,下个月就能在 10 个城市开设分门诊。”
林峰望着诊室内忙碌却有序的场景,听着此起彼伏的咨询声、感谢声,心中满是感慨:“全民修炼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安全、有效地参与进来。这个门诊,就是为大家搭起‘安全修炼的桥’,让普通人不仅能练,还能练好、练安全,这样才能真正凝聚起全民的力量,为半年后的决战做好准备。”
夕阳西下时,门诊楼的灯还亮着。最后一位患者离开时,特意将自己种的 “小槐树苗” 放在诊室外,树苗上挂着一张纸条:“谢谢门诊的指导,我会好好修炼,以后也想为守家出份力。” 微风拂过,槐树苗的叶子轻轻晃动,与门诊牌匾上的灵纹产生共鸣,泛起淡淡的金光 —— 那是普通人的希望,也是全民守护的力量,正随着修炼门诊的普及,在华夏大地上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