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国影视基地的虚拟摄影棚中,岳川身穿着动作捕捉设备,他的指尖如同灵动的舞者,在空气之中轻轻划过。
就在这一瞬间,奇迹发生了——眼前原本静止的《清明上河图》全息投影,竟然开始一点一点地“活”了过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虹桥上的小贩,他们热情地吆喝着,叫卖着美味的枣糕。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接从李叔的老茶馆中传来,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烟火味道。
再看那汴河之上,商船悠然地摇着橹,橹声与夏晚晴精心编制的《古今辙》中的江南小调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悠扬的交响乐,让人陶醉其中。
而在更远处的戏楼里,林野设计的虚拟演员们正深情演绎着改编版的《西厢记》。那婉转的唱腔、细腻的表演,让人不禁沉浸在这古典的艺术氛围中。
而这唱词之中,还巧妙地隐藏着《玄黄纪》的“五行”暗语,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这其实是借鉴了他记忆里前世地球上的《黑镜:潘达斯奈基》的互动剧模式。”
他轻轻地摘下了身上的设备,然后指着屏幕上的剧情分支图,继续说道,“观众们可以通过触屏来选择剧情的走向。
比如说,如果选择‘帮书生递信’,那么就会触发《西厢记》的戏曲支线,让观众们更深入地体验到这段经典爱情故事的魅力;
而如果选择‘跟着商船走’,则能够解锁《天工开物》里的造船工艺科普,让大家了解到古代造船的奥秘和智慧。”
咱不做单纯的互动,要让观众摸着手绘的画轴,就像走进了活的历史。”
制片人老周盯着测试数据,眉头微蹙:“韩流刚出了部互动综艺《偶像侦探社》,观众能选偶像的破案路线,上线三天播放量破亿。他们说咱们这‘古画互动’太严肃,年轻人坐不住。”
夏晚晴正调试“声景互动系统”,观众触碰画里的“茶摊”,会响起《暗涌》里的紫砂壶滴水声;点“戏楼”,则切换成《戏台新声》的电音秦腔。
“严肃才是特色。”她调出一组用户反馈,有中学生留言:“选‘学造船’时,系统弹出《天工开物》的造船图,突然看懂了历史课本里的‘宋代航海’。”
还有家长说:“孩子为了解锁全剧情,主动查了《东京梦华录》,比看纪录片认真多了。”
林野的虚拟美术团队在给画轴加“彩蛋”:虹桥的栏杆上,藏着《星尘纪》的星图密码;书生的书箱里,露着《玄黄纪》的竹简一角。
“韩流的互动靠偶像颜值拉流量。”他用数位笔勾勒虚拟小贩的表情,皱纹里藏着老北京胡同的烟火气,“咱靠的是‘处处有伏笔’——观众每点一下,都能摸到文化的纹路,这比颜值更让人上头。”
拍摄现场,饰演“汴河船工”的老演员对着空气比划,身后的全息投影里,商船正随着他的动作起伏。
“这船的吃水深浅,得按《营造法式》的记载来。”
他手里捏着本翻旧的古籍,“刚才试戏时,道具组把船帆画大了半尺,我跟他们说,宋代的船帆讲究‘三分受风’,大了反而慢——这些细节,才是互动剧的魂。”
韩流公司很快放出“古风互动剧”的预告,画面里的古装偶像在虚拟古街里谈恋爱,剧情分支全是“选A送花”“选b牵手”。
有粉丝转场来看《清明上河图》的测试片,看完发了条热评:“那边的互动是哄小孩,这边的互动是带大人补课——摸船帆能学造船,听戏能懂昆曲,这才是真·涨知识。”
内部审片时,有人提出“剧情太散”。
岳川指着“虹桥相遇”的分支:“选‘帮商人算账’,会触发《九章算术》的古算法;选‘听老人讲古’,能听到《东京梦华录》的原文诵读。这些支线看着散,其实都围着‘宋代生活’这根主线,像画轴上的线,看着乱,凑起来才是全图。”
他翻出平行世界《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案例,“人家能用推理串起古画,咱能用互动让观众走进画里,道理是一样的。”
《清明上河图·互动秘卷》上线那天,服务器差点被挤爆。
观众最爱的是“时空对比”功能:点画里的“酒楼”,会弹出现在的开封古城照片;选“说书人”,能听到《时空信使》里的民国电台播报。
有海外观众发视频,对着虚拟画轴里的“活字印刷”道具惊叹:“原来龙国的古人,早就玩起了‘可替换组件’,比我们的活字印刷早四百年!”
韩流的《偶像侦探社》播放量断崖式下跌,制作人称“没料到观众会腻”。
但他们没明白,《清明上河图·互动秘卷》的成功,从来不是靠“互动”这个形式,而是让观众在选择中触摸到文明的温度——就像有人在评论里写的:“选‘帮小贩收摊’时,他说‘多谢客官,明日还来’,突然觉得千年前的人,和现在的李叔没两样。”
国际流媒体平台找上门时,提出要删减“古籍科普”部分,理由是“外国人看不懂”。
岳川直接拒绝:“看不懂才要留着。可以加翻译,但不能删——就像给画轴装个放大镜,让他们看清龙国文化的纹路,而不是只看个热闹。”
最终,海外版保留了所有细节,甚至加了“文化注解”弹窗。
有外国历史学者在专栏里说:“这部互动剧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龙国宋代的生活密码。最动人的不是技术,是每个选择背后,都藏着‘人’的温度——船工的汗,小贩的笑,书生的执着,和现在的我们没什么不同。”
老裕泰茶馆的看片会上,李叔指着屏幕里的“枣糕摊”笑了:“这吆喝声,跟我年轻时一模一样。”
夏晚晴突然点开“声景混音”,把李叔的吆喝混进画里,虚拟小贩的声音和现实的吆喝重叠,像两个时代的人在对答。
岳川翻着新的策划案,是借鉴平行世界《旺达幻视》的《戏楼幻梦》,让主角在不同朝代的戏楼里穿梭,用戏曲程式破解时空谜题——这次,他要把京剧的“四功五法”变成解谜线索,比如“唱”对应密码歌,“做”对应机关手势。
雪团跳上投影幕布前的茶几,爪子踩在虚拟画轴的“汴河”上,惊起一串全息浪花。窗外的月光落在画轴投影上,把千年的虹桥和胡同的槐树照在同一片光影里。
没有人再纠结“抄没抄模式”,因为当平行世界的互动框架里,填满了龙国的画、戏、书、人,那些“模式”早已成了讲述自己故事的新语言。
就像《清明上河图·互动秘卷》的结尾字幕:“最好的互动,不是选A或b,是让你发现,千年前的画里,早有你的影子;而你现在的选择,也在给未来的故事,留一个伏笔。”而他们的笔,还在这伏笔里,继续写着未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