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云传话给颜翎玥,说翊王殿下大捷,正在回京的路上,不日便可到达。听了此信,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
“薏绿,去尚书府给雨薇姐姐捎个话去,二哥平安归京,让她放心吧。”
“是,小姐。”说完薏绿便派人去给朱雨薇去口信了。
朱雨薇得知此事,竟然有些想哭,随即便觉得肚子特别特别饿,“母亲,我饿了。”看女儿如此,尚书夫人也终于放下心来。“好,母亲这就派人去给你做一桌子你爱吃的给你端来。”
这一顿,是朱雨薇这三个月来,吃的最饱的一顿。
墨翊白和颜卓进了都城要先进宫去圣上那禀报战况,墨翊白一身玄色铠甲未卸,甲叶上还沾着边关的风尘与干涸的暗红血迹。他单膝跪地,身姿挺拔如松,声音铿锵有力:“臣弟墨翊白,幸不辱命,已平定北境之乱,斩敌首三万余,俘虏敌将五人!”
御座之上,当今圣上墨宏 龙颜大悦,猛地一拍扶手,起身走下台阶,亲手扶起墨翊白:“好!好一个翊王!不愧是我耀兴的战神!你这一去,也让边境百姓能安享太平了!”
墨翊白垂首道:“此乃臣弟分内之事,不敢居功。全赖将士用命,圣上运筹帷幄。”
圣上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扫过一旁同样跪地的颜卓和颜若城,语气缓和了些许:“颜将军,若城,你们父子二人辅佐翊王,也是劳苦功高。”
颜卓连忙叩首:“臣等不敢当,一切皆是翊王殿下指挥有方。”他心中暗自庆幸,墨翊白果然没有提及下毒之事,他不知墨翊白为何会如此。身旁的颜若城也跟着附和,眼神却忍不住瞟向墨翊白,带着几分复杂。
圣上回到御座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吟片刻,朗声道:“传旨!”
侍立一旁的太监总管立刻尖声应道:“奴才在!”
“翊王墨翊白,平定边关动乱有功,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良田千亩,另赏王府侍卫百人,府邸扩建三倍!”
“谢陛下隆恩!”墨翊白再次跪地谢恩,语气平静,似乎对这些封赏并不十分在意。
圣上微微点头,目光转向颜卓:“镇军大将军颜卓,此次随军出征,调度有度,保障了粮草军械的及时供应,功不可没。朕封你为‘镇北侯’,赐黄金五百两,锦缎五十匹,良田五百亩。”
颜卓心中一喜,连忙磕头:“臣颜卓,谢陛下圣恩!臣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颜卓心中一喜,随即便忧愁几分上心头。
接着,圣上看向颜若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颜若城,你年轻有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朕甚是欣慰。特封你为‘定远将军’,赐黄金二百两,锦缎二十匹,良田二百亩,另赏宫中御制宝剑一把!”
“臣颜若城,谢陛下圣恩!”颜若城心中激动,这是他第一次凭自己的战功获得如此高的封赏,他挺直了脊梁,眼中充满了斗志。
圣上又与墨翊白讨论了一些关于军队整顿和安抚边境百姓的事宜,墨翊白都一一作答,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让圣上十分满意。
半个时辰后,圣上才摆摆手,道:“好了,你们一路舟车劳顿,也辛苦了,先回去歇息吧。明日早朝,再商议后续之事。”
“臣等遵旨!”三人再次行礼,然后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走出宫门,夜色已经降临,宫灯高悬,映照得整个皇宫庄严肃穆。
颜卓率先停下脚步,脸上堆起恭敬的笑容,对着墨翊白拱手道:“殿下劳苦功高,今日圣上赏赐丰厚,真是我耀兴之福。时辰不早,臣就先带犬子回府,不打扰殿下歇息了。”他特意加重了“臣”二字,姿态放得极低,眼神却飞快地扫过墨翊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墨翊白身着玄甲,身姿挺拔如夜中寒松,甲叶上的血迹在宫灯下泛着暗沉的光。他微微颔首,声音平静无波:“镇北侯客气了。今日一战,颜将军调度粮草有功,这封赏也是实至名归。回去吧,好好歇息。”
一旁的颜若城也跟着拱手行礼,目光复杂地看着墨翊白。他心中既有对这位战神的敬佩,又有几分因父亲之事而生的忐忑。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被颜卓用眼神制止了。
颜卓再次拱手,语气带着一丝刻意的亲近:“那老臣就先告辞了,殿下也早些回府安歇。”说罢,他拉着颜若城转身,快步离去,背影显得有些仓促。
墨翊白站在原地,看着颜卓父子离去的背影,眼底闪过一丝冷光。他自然知道颜卓心中的不安,他有自己的打算,眼下还不是清算的时候。
片刻后,墨翊白收回目光,对身后的随从沉声道:“回府。”
夜色中,玄甲身影转身,大步走向停在不远处的马车。甲叶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宫道上显得格外清晰。马车缓缓启动,朝着翊王府的方向驶去,留下一路车轮碾过石板的声音,消失在沉沉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