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恭喜宿主征服神梁,获得暴君点十三万。”
在神梁最后落幕之前,姬玄并没有提取其将领和军队的暴君点。
如今放在一起结算,十三万的暴君点,数量已经不算少了。
毕竟之前就提取了一次的暴君点。
当然,整个神梁九域之中,肯定还有些小虾米,能够提供不少的暴君点。
九域,真的来算的话,其实姬玄占领的就只有南域和中域两域。
当然,无论如何,其他的地方,已经不能对大胤构成太大的影响了。
“所谓神梁,也不过如此!”姬玄心中痛快,哈哈笑道。
不过借此透支神通的反噬涌入,让其吐出了一口鲜血。
以其之力,哪怕是掌控天可汗之力,负担已经难以言明。
王越、赵高,还有早就候在一旁的孙思邈见此,连忙喊道:“陛下!”
孙思邈想要赶忙上前,给陛下服用丹药。
姬玄摆手,制止了想要上前救治的孙思邈。
“区区反噬,何足挂齿。”
他嘴角还带着一丝鲜红的血迹,望向那神都方向。
感受着天可汗和杀胡两个神通的颤动,明白力量提升许多。
“神梁已灭,其国运合该为朕所用!”
姬玄话音未落,操控神通!
“轰——!!”
冥冥之中,一股浩瀚无边、原本属于神梁的庞大国运。
如同决堤的洪流,失去了最后的束缚与核心。
而刚刚亲手终结了神梁的姬玄,以其无敌的兵锋与帝威,强行将其抢夺了过来!
金色的洪流跨越虚空,汹涌澎湃地注入姬玄体内!
他周身的气息如同坐火箭般疯狂飙升,原本因透支而略显萎靡的状态瞬间被扫空,伤势在国运的冲刷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那停滞已久的帝境瓶颈,在这股前所未有的外来巨力冲击下,发出不堪重负的碎裂声。
咔嚓!
一声只有姬玄自己能听见的壁垒破碎之音响起。
真帝境,成!
真帝一重!真帝二重!真帝三重!......真帝五重!
强大的力量,足足让他达到了真帝五重!
这等强大的神通之力,哪怕不依靠国运。
也足以让姬玄,轻松镇压仙王以下的所有强者。
磅礴的力量在他经脉中奔腾咆哮。
之前需要精心计算才能动用的种种神通、大道法则,此刻如臂指使,信手拈来。
整个帝国地脉山川,姬玄甚至能够做到了如指掌。
“呵……”姬玄轻笑一声,之前吐血的反噬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掌控一切的充盈与强大。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赵高的话语最快,连忙贺喜道。
其余两人,也连忙躬身行礼。
姬玄扫过殿内恭敬跪拜的臣子,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宣,内阁诸臣,即刻觐见。”
所谓战争,从来都是赢者通吃。
他赢了,那自然要将战争过程失败的东西全部补充回来。
接下来,就是如何统治神梁的百姓了。
这自然是不需要姬玄前来思考的。
他有一个忠诚且智慧的内阁,能够给自己提供不少的意见。
“诺!”赵高领命,身影无声退下。
片刻之后,李儒、贾诩、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快步走入殿内,躬身行礼,
此刻的他们已经知晓了发生了何事:
“臣等,恭贺陛下,踏灭神梁,武运昌隆!”
姬玄端坐于龙椅之上,周身真帝威压含而不露。
开门见山,声音平静:
“神梁国祚已终,其九域疆土,名义上已入朕之版图。
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乎一偌大皇朝?
如今有李靖元帅坐镇中域神都,暂稳大局。
接下来,该如何将这神梁故地,彻底化为朕之领地的血肉筋骨。
将神梁百姓,化为朕的子民,尔等,畅所欲言。”
他目光首先落在杜如晦与房玄龄身上:“克明、玄龄,你二人先说说,眼下首要,当行何事?”
杜如晦与房玄龄对视一眼,由杜如晦率先开口,言辞沉稳而切中要害: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有二。”
“其一,定名分,收权柄。
应立即颁布诏书,公告天下,废神梁国号。
其地统称为大胤,设立临时都督府。
由李靖暂领大都督一职,总揽军政,清查户籍、田亩、府库,将所有资源纳入朝廷管辖。”
“其二,稳秩序,抚人心。
迅速接管各关键城池、关隘,维持基本治安,防止大规模骚乱。
对于主动归附的神梁旧吏,可暂予留用,观其后效。
同时,严惩任何敢于趁机作乱的匪类与顽固余孽,以儆效尤。”
房玄龄紧接着补充道:“陛下,克明所言极是。
此外,臣建议,当立即着手梳理神梁遗留之人才、典籍、技术。
其工坊匠人、乃至知晓龙脉、灵气奥秘的修士,皆应登记造册,甄别选用。
能用则用,不能用或不愿为大胤效力者,亦需妥善处置,以防资敌。”
姬玄微微颔首,不置可否。
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眼神中闪烁着幽光的李儒与贾诩:
“文优、文和,你二人,又有何高见?”
李儒阴冷一笑,上前一步,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陛下,杜相、房相所言,乃堂堂正正之师,是阳谋。
然,欲要根除顽疾,非重药不可。
臣以为,当行斩草除根之策。”
“一,灭其史,断其念。
收缴焚毁所有神梁史书、歌颂前朝之诗文,禁绝其文字、语言于公开场合。
民间私藏者,以谋逆论处。”
“二,迁其民,分其势。
将神都及中域核心地带之豪强、大族、乃至部分平民,强制迁往大胤各域,分散安置。
同时,迁移忠贞之民实边,置换人口,使其再无聚众作乱之根基。”
“三,锢其修,绝其望。
对所有神梁修士,发放特殊身份符牌,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与修炼资源。
敢于私藏功法、聚众论道者,杀无赦。
要让他们明白,未来的路,唯有忠于陛下,方可有一线生机。”
贾诩则显得更为平静,但说出的话却更加诛心:
“陛下,文优之策甚善。
臣再补一愚见。
可效仿当年秦国,行告奸连坐之法。
鼓励神梁之民互相揭发藏匿之前朝余孽、心怀不轨者。
揭发有功者,赏;包庇隐瞒者,与逆贼同罪。
如此,可使其人人自危,内部瓦解,再无信任可言,则陛下之鹰犬稍作巡视,便可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