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三日后的清晨,清远县衙门前聚集了不少百姓。他们都听说了朝廷要派大官来考核县令的消息,心中忐忑不安。苏明远这三年来的政绩有目共睹,但谁也不知道这位京城来的大人会如何评判。

苏明远站在大堂内,身着崭新的绯色官袍,神态从容。师爷赵文渊在一旁紧张地整理着各种册籍文书,生怕有什么疏漏。

大人,欧阳学士的仪仗已经到了县城外五里处。衙役飞奔进来报告。

苏明远点头:按礼制,本官当出城迎接。文渊,准备仪仗。

是,大人。赵文渊连忙安排。

半个时辰后,苏明远率领县衙官吏在城外迎接欧阳修。远远望去,一队仪仗缓缓而来,为首的是一位须发花白的中年文士,正是名满天下的欧阳修。

下官清远县令苏明远,恭迎欧阳学士大驾。苏明远上前行礼。

欧阳修下马还礼:苏县令有礼了。此次奉朝廷之命前来考察,还望多多配合。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颇为正式,但苏明远能从欧阳修的眼神中察觉到一丝审视和好奇。毕竟,一个地方小吏能够凭借一篇文章在京城引起轰动,确实值得这位文坛领袖的关注。

回到县衙,欧阳修在贵宾厅暂歇。苏明远吩咐准备了最好的茶水和点心,但都是清远当地的特产,朴素而精致。

苏县令,听闻你在清远为官三年,颇有政声?欧阳修端起茶盏,淡淡问道。

下官愚钝,只是尽力而为,不敢言功。苏明远谦逊地回答。

那你认为,何为好官?欧阳修忽然问道。

这个问题让苏明远心中一动。他知道这不是闲聊,而是考核的开始。欧阳修想要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中,了解他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

苏明远沉思片刻,说道:下官以为,好官者,当有三:一曰爱民如子,以百姓福祉为念;二曰勤政务实,不尚虚华;三曰革故鼎新,因时制宜。

欧阳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革故鼎新,因时制宜?这话有趣。不知苏县令在清远有何新政?

苏明远知道关键时刻到了。他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学士若不嫌弃,下官愿亲自带您察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欧阳修点头:甚好。

于是,苏明远开始了他精心安排的现场汇报。他没有选择在县衙里展示各种文书账册,而是带着欧阳修走出县衙,深入到清远县的田间地头。

第一站,他们来到了县城东郊的一片农田。这里的景象让欧阳修颇为意外——农田整齐有序,沟渠纵横,比起其他地方的农田明显更加规范。

学士请看,这是下官推行的方田制试点。苏明远指着眼前的田地说道,将原本零散的田地重新丈量规划,按照地形地势修建沟渠,既便于灌溉,又便于管理。

欧阳修仔细观察着,发现这些田地确实与众不同。田块大小合理,沟渠设计巧妙,看起来既实用又美观。

这种方法,是从何处学来的?欧阳修问道。

苏明远心中暗想,这当然是借鉴了现代农业的一些理念,但不能这么说。他回答道:下官参阅了《齐民要术》等农书,又请教了当地的老农,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和水利条件,慢慢摸索出来的。

这时,一个正在田间劳作的农夫认出了苏明远,连忙跑过来行礼:县令老爷!

苏明远示意他不必多礼,然后对欧阳修说道:学士不妨问问他们的感受。

欧阳修点头,和蔼地对农夫说道:老人家,这田地改制后,你们觉得如何?

农夫憨厚地笑道:好啊!以前我家那几块地东一块西一块的,走路都要半天。现在统一规划,不仅省时省力,收成也比以前好了两成呢!

欧阳修又问了几个农民,得到的回答都大同小异。他心中暗自点头,看来苏明远的这项改革确实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离开农田,苏明远又带着欧阳修来到了县城西南的一处工地。这里正在修建一座水库,数百名工人正在忙碌着。

这是下官主持修建的蓄水工程。苏明远解释道,清远县地势偏高,常年缺水。下官查阅历史记录,发现每隔几年就会有旱灾。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修建水利设施。

欧阳修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工地,问道:这工程耗资不菲吧?钱从何来?

主要有三个来源。苏明远如实回答,一是县府积年节余;二是富户捐助;三是以工代赈,让百姓参与建设,既解决了劳力问题,又给了他们收入。

富户如何愿意捐助?欧阳修敏锐地问道。

苏明远笑了笑:下官并非强迫,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水库建成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富户。他们投入一些资金,换来的是长期的收益保障。大部分人还是能算清这笔账的。

欧阳修暗自赞许。能够让富户主动出资支持公共建设,这本身就体现了苏明远高超的协调能力。

下午时分,他们来到了县城里的一个特殊场所——县学。这里原本只是一个简陋的小院,现在却被扩建得颇具规模,书声朗朗,学童满堂。

这里原是县学,但下官到任后发现,能够在此读书的多是富家子弟。穷人家的孩子即使天资聪颖,也无缘受教。苏明远带着欧阳修走进学校,因此下官在县学旁边开设了义学,专门招收贫寒子弟。

在义学的课堂里,欧阳修看到了一群衣着朴素但精神专注的孩子们。他们正在跟着夫子学习《千字文》,虽然条件简陋,但学习氛围却很浓厚。

夫子从何处请来?束修如何解决?欧阳修问道。

夫子主要是本县的一些退休官员和落第秀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至于束修,一部分由县府承担,一部分由富户资助,还有一部分来自学田的收入。苏明远详细解释道。

学田?欧阳修来了兴趣。

下官将一些荒地开垦出来,作为学田。收成用于补贴学校开支,既解决了资金问题,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欧阳修点头,这种做法确实很有创意。既保证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体现了耕读传家的传统理念。

一天的实地考察下来,欧阳修对苏明远的印象大为改观。他本以为只是一个有些文才的地方小吏,没想到在实际治理上也有如此多的创新。这些改革措施看似简单,但都切中要害,而且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实属不易。

晚上,在县衙的晚宴上,欧阳修主动提起了苏明远的那篇《浮沉录》。

苏县令的文章,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今日一见,发现你的实际才能比文章更加出色。欧阳修端起酒杯,文与政并重,这在当今官场中是很难得的。

苏明远连忙起身回敬:学士过誉了。下官只是觉得,既然身为父母官,就应该为百姓做些实事。至于文章,不过是有感而发,不值一提。

话不能这么说。欧阳修摇头,文以载道,政以安民。文章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政绩展现的是实际能力。两者兼备,方为全才。

席间,欧阳修又询问了许多关于清远县治理的细节。从财政收支到人事安排,从民情民意到未来规划,苏明远都能够详细回答,显示出对县政的全面掌握。

最让欧阳修印象深刻的,是苏明远对改革节奏的把握。他没有急于求成,也没有大刀阔斧,而是选择了渐进式的改革路径。先从不触及既得利益的小改革开始,取得成效后再逐步扩大范围。这种做法既避免了激烈的反弹,又确保了改革的可持续性。

苏县令,据我了解,你的这些改革措施,一定也遇到了不少阻力吧?欧阳修试探地问道。

苏明远沉默了片刻,然后坦诚地说道:确实如此。无论多么合理的改革,都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下官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改革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而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私利。

那你是如何化解这些阻力的?

有时候是说服,有时候是妥协,有时候是坚持。关键是要把握好度,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苏明远的回答很实在,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耐心和智慧。

欧阳修深深地看了苏明远一眼。这个年轻的县令,在政治智慧上已经相当成熟了。他既有理想主义的热情,又有现实主义的冷静,这种平衡是很难得的。

夜深时分,欧阳修在客房里整理着一天的见闻。作为考察官员,他需要对苏明远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苏明远无论在文才还是政能上,都达到了朝廷的要求。但真正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年轻人身上体现出的政治智慧和改革精神。

也许,朝廷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欧阳修在心中暗自想道。

第二天一早,欧阳修又安排了一些补充考察。他随机走访了几户百姓,了解他们对县令的真实看法;又暗访了几个商铺,询问营商环境的变化;还特意找了几个其他县的商人,对比不同地方的治理水平。

通过这些调查,欧阳修发现,苏明远在清远县的声誉确实很高。百姓们对他推行的各项措施普遍满意,认为他是一个真正为民办事的好官。即使是一些富户豪绅,虽然对某些改革措施有些怨言,但总体上还是认可他的能力和品格的。

最关键的是,苏明远的改革已经开始显现出效果。县里的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民生状况明显改善,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政绩,容不得半点虚假。

考察的最后一天,欧阳修与苏明远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

苏县令,如果朝廷调你进京任职,你愿意吗?欧阳修开门见山地问道。

苏明远的心中一紧,但表面上保持平静:如蒙朝廷不弃,下官自当竭尽所能,报效国家。

那你对清远县的改革事业怎么办?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这个问题确实让苏明远犯难。三年来,他在清远县投入了大量心血,许多改革措施刚刚起步,正需要持续推进。如果这时候离开,确实有些可惜。

但另一方面,他也明白,要想实现更大的理想,就必须走向更大的舞台。在地方,他只能影响一县之民;在朝廷,他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政策。

学士,下官以为,改革如星火,虽然微小,但只要方向正确,终有燎原之时。苏明远经过深思后回答道,在清远县的这些改革,虽然规模有限,但如果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造福的就不仅仅是清远的百姓了。

欧阳修满意地点头。这个回答体现了苏明远的大局观和长远眼光。他不是一个只关心自己政绩的小官,而是一个真正有抱负的政治家。

那么,你认为在朝廷任职和在地方任职,有什么不同?欧阳修继续考察。

苏明远想了想,说道:在地方,更多的是执行和实践;在朝廷,更多的是决策和协调。在地方,面对的问题相对单纯;在朝廷,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无论在哪里,为国为民的初心不能变。

这个回答让欧阳修非常满意。苏明远对于朝廷工作的认识是清醒的,没有天真的幻想,也没有过度的畏惧。

考察结束后,欧阳修准备返回京城。临别前,他对苏明远说道:苏县令,你在清远县的工作是成功的。但我希望你明白,更大的舞台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在朝廷,你将面对更复杂的政治环境,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更强的能力。

学士的教诲,下官铭记于心。苏明远恭敬地说道。

还有一点,欧阳修意味深长地说道,在朝廷,有时候坚持原则很重要,但有时候适当的妥协也是必要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个度。

苏明远若有所思地点头。他明白欧阳修这话的深意。朝廷的政治环境远比地方复杂,需要更高的政治智慧和更灵活的处事手段。

送别欧阳修后,苏明远独自站在县衙门前,心情颇为复杂。考察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等待结果了。虽然欧阳修没有明确表态,但从他的态度来看,这次考察的结果应该是正面的。

这意味着,他很可能即将告别清远县,前往京城开始新的生涯。三年来在这里建立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去。但同时,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也在向他招手。

晚上,苏明远在书房里写下了一首诗:

星火微光照远方,改革初心不可忘。 纵使前路多风雨,但求无愧对苍生。

这首诗,既是对过去三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道路的展望。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这个时代的百姓做些实事。

而那些在清远县播下的改革种子,虽然看起来微小如星火,但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总有一天会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大宋:这个潘金莲不对劲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林飞穿越记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穿梭万界,女神越多我升级越快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知不可忽骤得开局乞讨,走上大道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鹿踏雍尘携空间穿古代,挖到千年人参暴富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洛神仙界篇我在大明当销冠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大唐中兴重生水浒:我刘备,再造大汉丐帮神丐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嗨!我是朱祁钰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烬余书:寒江洗冤录从少爷到皇帝魏砥针灸鼻祖涪翁传异世谋主:乱世定鼎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躺赢的咸鱼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楚国一统华夏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穿越古史之枫华红楼之百变奇瑛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我在大周是天子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林冲君科举:寒门毒士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重生成为李承乾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