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的午后,正当苏明远在办公室整理各地财政报告时,书吏小陈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神色间带着几分惊慌。
苏员外郎,出大事了!小陈压低声音说道,河北路突发大事,需要立即调拨救急资金,钱郎中让您马上去议事厅。
苏明远立即放下手中的文书,快步走向议事厅。一路上,他的现代政治敏感度告诉他,这种突发事件往往是考验官员能力的关键时刻,处理得好可以建立威信,处理不好可能前功尽弃。
议事厅中已经聚集了度支司的主要官员,钱若水神色凝重地坐在主位,其他人都面色紧张。
苏员外郎来了,请坐。钱若水指了指自己身边的座位,情况紧急,我们需要立即商议对策。
苏明远坐下后,钱若水开始介绍情况:刚刚收到河北路转运使的紧急奏报,那里发生了严重的秋汛,多个州县受灾,急需救灾资金。按照惯例,这种情况需要从国库紧急调拨银两。
具体需要多少资金?主事李季良问道。
初步估算至少需要十万贯,而且要在七日内到位,否则灾情可能进一步恶化。钱若水回答。
十万贯!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苏明远快速在心中计算着,以北宋的财政状况,这种大额紧急调拨对国库会造成不小的压力。
国库现在的资金状况如何?苏明远询问道。
令史王承翻看着账册:目前国库存银约五十万贯,调拨十万贯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会影响到其他预算安排。
问题是,主事赵德明补充道,这种大额调拨需要皇帝批准,而且要经过复杂的程序。七日内完成几乎不可能。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正常程序,这种调拨需要层层上报、审批,时间远远超过七日。但灾情紧急,等不起这么长时间。
那么,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苏明远问道。
李季良摇摇头:按照祖宗成法,大额资金调拨必须严格按程序执行,不能随意变通。
但是,赵德明反驳道,救灾如救火,如果严格按程序走,等资金到位时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救援时机。
议事厅中陷入了沉默。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难困境:按程序走,时间来不及;不按程序走,违背制度规定。
苏明远在心中快速思考着解决方案。他的现代管理学知识告诉他,面对紧急情况,需要的是创新性思维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我有一个想法,苏明远开口道,我们可以考虑分步骤处理这个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具体来说,苏明远继续解释,我们可以先动用部门的机动资金,紧急调拨三万贯作为第一批救援资金,立即发往河北路。同时,启动正式的大额调拨程序,申请剩余的七万贯。
钱若水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但部门机动资金调用也需要审批啊。
部门机动资金的调用审批权限相对较低,我们可以先调用,后补手续。苏明远解释道,这样既能保证救灾的及时性,又不违背大的制度框架。
王承查看了一下账册:我们的机动资金确实有三万贯的额度,理论上可以这样操作。
但是,李季良提出质疑,如果后续的正式调拨程序出现问题,这三万贯就可能无法补回,责任谁来承担?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正式程序被否决,那么先期调用的三万贯就成了无授权支出,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严重后果。
这个责任我来承担。苏明远坚定地说道,我认为这个方案是可行的,愿意为此承担风险。
议事厅中再次陷入沉默。所有人都在评估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和风险。
苏员外郎,钱若水严肃地说道,这个决定的风险很大,您确定要这样做吗?
我确定。苏明远点头,救灾如救火,不能因为程序问题而耽误救援时机。而且,我相信正式的调拨程序最终会通过。
那么,你有什么把握正式程序会通过?李季良继续质疑。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首先,这是天灾救援,符合朝廷的基本政策方向。其次,我们有详细的灾情报告和资金需求分析,理由充分。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同时启动多个渠道的申请程序,提高成功率。
多个渠道?赵德明好奇地问。
我们可以向户部申请常规救灾资金,向皇帝直接上奏紧急情况,同时通过相关大臣的渠道进行协调。苏明远详细解释,多管齐下,总有一个渠道能够成功。
这个多渠道策略让在场的官员们眼前一亮。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单一渠道申请,成功率相对较低。而苏明远提出的多渠道并行策略,大大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
这个想法很好,王承点头赞同,而且即使某个渠道失败,其他渠道还有机会。
钱若水沉思良久,然后说道:苏员外郎的方案确实有创新性,也很实用。但我还是要提醒一下风险,如果所有渠道都失败,后果会很严重。
我明白风险,苏明远坚定地回应,但我认为这种情况下,不行动的风险比行动的风险更大。
李季良虽然还有些犹豫,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案的合理性:那么,具体操作上如何安排?
苏明远已经在心中有了详细的计划:首先,立即启动机动资金调拨程序,我亲自负责文书起草和审批。其次,同时向各个渠道递交正式申请,我可以分别联系相关部门。最后,安排专人跟踪进度,确保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时间安排呢?赵德明问道。
今晚完成所有文书准备,明日一早开始各渠道申请,后天机动资金应该可以发出。苏明远计算着时间,这样可以比原计划提前三到四天。
钱若水点头表示认可:这个时间安排是可行的。那么,大家还有其他意见吗?
众人面面相觑,虽然还有一些担心,但不得不承认苏明远的方案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就按照苏员外郎的方案执行。钱若水做出最终决定,不过,我要强调一点,这次行动的风险主要由苏员外郎承担,大家要全力配合。
会议结束后,苏明远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连夜起草各种申请文书,每一份都要考虑不同的申请渠道和对象,用词和论证角度都有所不同。
第二天一早,苏明远就开始奔走于各个相关部门。他先到户部递交常规救灾资金申请,然后到内侍省安排向皇帝的直接上奏,最后联系了几位开明派大臣,请他们协助推进相关程序。
在户部,他遇到了张景。张景看到他来申请救灾资金,神色复杂地说道:苏员外郎办事效率很高啊,这么快就拿出了完整的申请方案。
灾情紧急,不敢怠慢。苏明远恭敬回应。
张景看了看申请文书,然后说道:方案很详细,程序也很规范。不过,这种大额资金申请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希望你有心理准备。
苏明远听出了张景话中的暗示——他可能会在程序上设置一些障碍。但苏明远并不担心,因为他已经准备了多个渠道。
多谢张大人提醒,我们会耐心等待结果。苏明远表面平静地回应。
在内侍省,苏明远的直接上奏很快就被接受,因为救灾确实是紧急事务。内侍承诺会尽快呈递给皇帝。
最顺利的是与开明派大臣的协调。郑大人和王禹偃都表示会全力支持这次救灾行动,承诺会在各自的渠道推进相关程序。
三天后,好消息传来。皇帝亲自批准了救灾资金申请,不仅同意了十万贯的调拨,还表扬了度支司的高效应对。更让人意外的是,户部的常规申请也获得了通过,这样就有了双重保障。
当消息传到度支司时,整个部门都沸腾了。连一直持怀疑态度的李季良也不得不承认:苏员外郎这次确实做得很漂亮,既解决了问题,又没有违背程序。
钱若水更是赞不绝口:这次行动展现了苏员外郎卓越的判断力和执行能力,为我们部门赢得了荣誉。
但苏明远并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他知道,这次的成功固然有运气成分,但更重要的是证明了创新思维和灵活应变在官场中的价值。
当天晚上,王安为苏明远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庆祝。少爷,听说您这次在衙门里大显身手,连钱郎中都连连称赞。
只是碰到了合适的机会而已。苏明远谦虚地说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他知道,这次的成功让他在度支司初步确立了地位,但也必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有人会因此更加重视他,也有人可能会因此更加防范他。
望着窗外的夜色,苏明远心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对未来挑战的清醒认识。他已经在这个复杂的政治舞台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未知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