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日头毒得能把人晒化,蝉趴在老槐树上扯着嗓子叫,楚知夏却蹲在工坊里忙得热火朝天。
这会儿,她正拿着改良版传声筒,反复调试,粗布围裙上,沾着木屑和胶水,鬓角的碎发,早被汗水黏成一缕缕,手里还捏着根细长的铜丝,眯着眼往竹筒缝隙里戳。
“公主!玉簪姑姑来了!”
外头小太监扯着公鸭嗓一喊,惊得正在打磨零件的老工匠手一抖,差点削到手指头。
楚知夏“嚯”地站起身,竹筒“咚”地磕在木桌上,震得旁边的墨斗都蹦了起来:“快请!”
她一边用围裙胡乱擦着手,一边往门口迎。
玉簪姑姑迈着小碎步进来,怀里抱着个描金漆盒,老远就笑着打趣:“瞧瞧我们殿下,这围裙比御膳房大厨的还花哨。娘娘说了,你那些弟弟妹妹最近闷在宫里读《女诫》,眼睛都快读直了,让你去给换换脑子。”
“好啊,必须去,我也正想母后呢!”
楚知夏眼睛亮得像装了灯泡,伸手就往漆盒里摸,掏出块枣泥酥塞进嘴里,含糊不清道,“我早就列好课程表了,保证把他们教成古代版‘最强大脑’!”
换好衣裳往后宫走,楚知夏还在盘算课程表。
路过牡丹亭时,突然听见一阵娇笑,混着银铃响。
抬眼望去,就见贵妃斜倚着朱漆栏杆,十来个宫女,捧着青瓷花篮站成一排,正把各色花瓣往池子里撒,粉的白的落满水面,跟拍古装剧似的。
“哟,这不是咱们爱捣鼓破烂的公主吗?”
贵妃慢条斯理地转动着翡翠镯子,丹凤眼从上到下扫过楚知夏的裙子,“不玩你的破铜烂铁,跑后宫抢女官饭碗来了?”
楚知夏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笑得见牙不见眼。
她弯腰行礼时,瞥见贵妃新做的珍珠护甲,闪得人眼疼,突然计上心来:“贵妃您看这满池花瓣,红的配白的才叫绝。教育就跟插花一个道理——”
她故意拖长尾音,从袖袋里摸出个巴掌大的铜哨晃了晃,“得让新想法和老规矩碰出火花!”
“歪理邪说!”
贵妃的绢扇“唰”地甩开,扇面上的芍药花都跟着抖了抖,“公主就该学学针线女红、三从四德,整天鼓捣些奇技淫巧,传出去还以为皇家出了个怪物!”
楚知夏突然提高嗓门,吓得池子里的锦鲤“扑棱”乱窜:“亚丽士多德说过,教育是国家的根基!前儿个父皇还在朝堂上说,要博采众长,我这是响应领导号召,给皇家培养新时代学霸呢!”
她凑近压低声音,神神秘秘道:“听说大皇兄最近在研究西域算术,您不想让小皇子也弯道超车?”
贵妃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涂着丹蔻的指甲深深掐进扇骨:“伶牙俐齿!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皇后娘娘驾到——”远处小太监的尖嗓子,突然响起,惊得满院宫女齐刷刷跪下。
楚知夏刚转身,就看见母后的明黄裙摆,扫过汉白玉台阶,凤冠上的东珠,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
“见过母后!”
楚知夏蹦跶着迎上去,故意往贵妃那边瞟了一眼。
皇后轻轻捏了捏她沾着木屑的手,压低声音道:“又跟人斗嘴了?”
说着往贵妃那边瞥了一眼,眼神里带着三分警告。
贵妃脸色瞬间变得比哭还难看,勉强福了福身:“姐姐万安。”
楚知夏趁机举起手里的铜哨:“母后您看!这是改良版传声筒,在宫里喊话,再也不用扯破嗓子了!等会儿给弟弟妹妹们上课,正好能当教具!”
皇后看着女儿亮晶晶的眼睛,无奈地笑了:“就你鬼点子多。走吧,你八妹妹早上就开始念叨,说要学什么‘思维导图’。”
凤仪宫里,七八个公主皇子早坐得整整齐齐。
最小的公主才七岁,踮着脚直往门口瞅,发间的绒花随着动作轻轻摇晃。
看见楚知夏进来,小家伙“腾”地站起来:“七姐!你答应教我们做会响的木头鸟的!”
“别急别急!”楚知夏把带来的零件,往桌上一倒,铜哨、竹筒、细麻绳叮叮当当地散开,“今天咱们先玩个大的——思想对对碰!”
她转头看向皇后,见母后正翻着案头的《女诫》,墨迹还没干透,便灵机一动:“咱们分成两组,一组说老规矩,一组说新想法,看谁能把道理掰扯明白!”
她故意看向躲在母后身后的八公主,“就像八妹妹说想学骑马,老派人会说‘女子就该大门不出’,但新派观点认为......”
“认为女子也能驰骋沙场!”
八公主突然冒出头,眼睛亮晶晶的,一闪一闪。
“好!”楚知夏打了个响指,“这就叫思维碰撞!来,咱们从《女诫》里挑个话题——”
一时间,凤仪宫里吵翻了天。
六皇子举着竹简喊“女子无才便是德”,九公主奶声奶气地说“我想学做机器人”,惹得满堂大笑。
皇后坐在主位上,手里的茶盏都忘了端,看着孩子们涨红的小脸,眼角眉梢都是笑。
日头西斜时,课程还没结束。
楚知夏擦着汗走出宫门,怀里抱着孩子们写的“奇思妙想本”,里头画着会飞的马车、不用人力的织布机,还有人在幻想“用传声筒跟千里之外的人说话”。
她抬头看着漫天晚霞,突然觉得这古代生活也没那么难搞。
有母后在背后撑腰,她非得把这满朝文武、后宫妃嫔,都变成“教育改革派”不可!
路过御膳房时,还听见小太监们议论:“听说了吗?七公主在皇后宫里搞辩论会,把《女诫》都辩出花来了!”
“可不是嘛,贵妃娘娘气得晚饭都没吃......”
楚知夏嘴角勾起一抹笑,摸出袖袋里的铜哨轻轻一吹。
夜色里,清脆的哨声惊起几宿飞鸟,扑棱棱掠过宫墙,朝着灯火通明的坊间飞去。
身后,凤仪宫的烛火依旧明亮,时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