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的队伍在秋日的晨光里扬起细尘,玄色的旗帜上绣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徽章,随着马蹄声猎猎作响。他勒住马缰,目光穿过人群,精准地落在伊莎贝尔身上——八年未见,那个曾在卡斯蒂利亚宫廷里追着他要野蔷薇的小女孩,已长到能与他并肩骑马的高度,裙摆下的马靴沾着泥点,却比任何精心装扮的贵族少女都更显鲜活。
“贝拉。”查理翻身下马,声音里带着母语特有的低沉韵律,他走上前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剑柄,那是幼时伊莎贝尔曾好奇拨弄过的银饰,“没想到会在这里见你。”
伊莎贝尔握着缰绳的手微微收紧,她能感觉到父亲的目光落在自己后背,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查理表哥。”她翻身下马,动作利落得不像传统贵族女子,“父亲说你远道而来,让我陪你去驿站歇息。”
亨利国王适时上前,拍了拍查理的肩:“路途辛苦,先喝杯甜酒暖暖身子。”他朝身后的侍从递了个眼神,侍女很快端来两只银杯,琥珀色的酒液里浮着细小的蜂蜜结晶。亨利亲自将其中一杯递给伊莎贝尔,“贝拉,替我敬你表哥一杯。”
伊莎贝尔接过酒杯时,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心底忽然泛起一丝不安。父亲从未如此“周全”地让她参与待客,尤其是在涉及查理的场合。她抬眼看向查理,对方正低头看着她,眼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温柔——那是幼时他给她塞杏仁饼时才有的眼神,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表哥一路平安。”伊莎贝尔举起酒杯,将甜酒一饮而尽。酒液带着蜂蜜的甜腻滑入喉咙,却在片刻后化作一股灼热的暖流,顺着血管蔓延至四肢百骸。她眼前的景象渐渐模糊,耳边的马蹄声、说话声都变得遥远,最后只记得查理伸手扶住她的腰,声音焦急地喊着她的名字。
再次醒来时,伊莎贝尔发现自己躺在驿站的软榻上,身上盖着陌生的羊毛毯,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松木香——那是查理常用的熏香。她猛地坐起身,却发现自己身上的骑马装已被换成了柔软的睡裙,而床边的矮凳上,正坐着低头翻看文件的查理。
“你醒了?”查理听到动静,立刻放下文件起身,他的目光落在她苍白的脸上,带着几分担忧,“头还晕吗?”
伊莎贝尔下意识地缩了缩身子,警惕地看着他:“这里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里?”
就在这时,房门被推开,亨利国王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复杂的神色:“贝拉,你听我解释。”他在软榻边坐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查理需要一位能为他稳固势力的妻子,英格兰需要神圣罗马帝国的盟友。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伊莎贝尔浑身一僵,她终于明白父亲的“周全”是什么——是用一杯下了药的甜酒,将她推入政治联姻的棋局。“所以你就用这种手段?”她的声音带着颤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把我当成交易的筹码,连问都不问我的意愿?”
亨利国王的眼神黯淡下来,却依旧坚持:“这是为了英格兰,也是为了你。查理是个值得托付的人,他会好好待你。”
“我确实会。”查理走上前,目光诚恳地看着伊莎贝尔,“贝拉,我知道这件事让你受了委屈,但我对你的心意不是假的。”他从怀中取出一枚戒指,铂金的戒托上镶嵌着一颗梨形红宝石,周围缀着细小的钻石,“八年前在卡斯蒂利亚,你说喜欢红宝石,我就一直记着。”
伊莎贝尔看着那枚戒指,记忆突然翻涌——四岁那年的午后,她在宫廷花园里看到查理的母亲佩戴着红宝石项链,便拉着他的衣角说“以后我也要这样的宝石”。那时他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说“等你长大,我送你”。原来这些细碎的小事,他竟真的记了八年。
“可我不想嫁给你。”伊莎贝尔别过脸,声音却没了之前的坚定,“我想留在英格兰,继续推进改革,不想做困在城堡里的皇后。”
“我可以让你继续改革。”查理立刻说道,他在她面前蹲下,目光与她平视,“我不仅会支持你在英格兰的改革,还会让你的理念在神圣罗马帝国推行。你可以拥有自己的书房、自己的顾问,甚至可以参与朝政。我要的不是一个只会生育的妻子,是一个能与我并肩的伴侣。”
亨利国王也在一旁补充:“我已经和查理谈好了,订婚之后,你依旧可以留在英格兰处理改革事务,直到你愿意去奥地利为止。”
伊莎贝尔沉默了。她恨父亲的算计,却也明白这场联姻对英格兰的意义——有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英格兰就能摆脱法兰西和苏格兰的夹击,玛丽的继承权也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而查理的承诺,更是超出了她的预期。
“我需要时间考虑。”伊莎贝尔擦掉眼泪,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我要亲眼看到你兑现承诺,也要和母亲商量。”
查理松了口气,将戒指轻轻放在她手边的枕头上:“我给你时间。但这枚戒指,我希望你能收下——不是作为未婚妻的信物,是作为表哥给你的礼物。”
三天后,伦敦宫廷正式公布了伊莎贝尔与查理的订婚消息。消息传出时,伊莎贝尔正在与议会讨论税收改革,面对大臣们惊讶的目光,她只是平静地说:“联姻不会影响改革,反而会为英格兰带来更多机遇。”
而在宫廷的花园里,查理正陪着玛丽公主放风筝。他看着不远处与大臣们激烈讨论的伊莎贝尔,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或许这场婚约始于算计,但他知道,他会用余生证明,他给她的不仅是一个皇后的头衔,更是一个能让她自由生长的未来。
订婚仪式当天,伊莎贝尔戴上了那枚红宝石戒指。当查理为她系上象征婚约的银带时,她抬头看向他,眼中不再有抵触,只有一丝期待。阳光透过教堂的彩色玻璃,落在两人身上,将银带染成了温暖的金色——这束光,不仅照亮了他们的婚约,也照亮了英格兰与神圣罗马帝国携手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