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夜是凤城有史以来最静的夜,连墙根的虫鸣都歇了,静得让人心里发慌。
黎明时分,街道上忽然飘来一阵窸窣声——像无数细虫在爬,又像有人踮着脚挨家挨户走过。这正是老百姓睡得最沉的时候,连窗纸都透着倦意。
陈先如此时还睁着眼,听到外面的声音,起初只当是夜风卷着枯叶擦过墙根,他满脑子都是“留下”的难——在这乱世里,怎么护住一家老小?怎么保住父辈攒下的家业?总不能让这一切毁于自己手中。他的目光落向睡得正甜的陈一曼,想着她肚子里的孩子,心乱如麻。
东方的天际影影点点泛出了白色。他刚要合眼,就听外面由远而近地响起了密密麻麻、犹如排山倒海的脚步声,还裹着听不懂的日语。他猛地坐起,胡乱地套上衣服,刚推开门就看到旺儿正惊慌失措地跑过来。
“少爷,不好了,日军打进来了!——外面——外面全是带枪的!”
“慌什么?”陈先如沉声道,“立即叫人加固院门,告诉院里所有人,不管外面吵成什么样,都不许踏出大门一步!”
九一八事变爆发没几天,日军就占了凤城。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身影,老百姓蜷缩在屋里,门闩抵得死死的,连呼吸都不敢重了——没人知道这“不费一枪”侵占,往后会拖出多少人命。
一上午的时间,各个大街小巷空空的,静静的,除了全副武装的日军看不到一个中国人的身影。唯有一个穿日服打扮的汉奸,顶着炎炎的烈日在日本东洋刀的壮威下穿街走巷、卖力地叫喊着,“皇军说了,你们不要怕,皇军一定会善待你们,皇军是你们的朋友,你们都出来做生意吧,皇军不会侵犯你们------”
叫了半晌,嗓子也喊破了,也无人敢回应。他们只好怏怏而去,令人生厌的声音也渐渐地熄灭在烦燥的空气中,只留下几个扛着枪的日本兵不知向各个巷头张贴着什么,然后也消失了。
街面上渐渐地出现了几个从门缝里惶惶探脑的人,他们就像吓破胆的老鼠,在各个告示前警惕地窜来窜去。
陈先如一大早就被叫去了商会。他前脚刚走,陈一曼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后院禅房。
清晨的雾气才散,她便跪在门外,声音带着哭腔:“娘,儿媳一曼求见。”
片刻,门“吱呀”一声开了,念姝走出来,上前搀扶道:“二姨太,地上凉,快起来吧。老太太正在诵经,若无要紧事,不便打扰。”
陈一曼急了,几乎是哀求:“念姝姑娘,您通报一声吧。是关于陈家血脉的大事,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担不起啊!”
禅房内,木鱼声戛然而止。
“进来吧。”老太太的声音传来。
陈一曼深吸一口气,踏入禅房。
屋内,一尊佛像,两盏灯火,一禅一座,雅而不繁。
她抬眼一瞧,老太太端坐蒲团之上,闭目诵经。虽年岁已高,却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眉眼间与陈先如颇有几分相似。
陈一曼赶紧跪下磕头:“娘,儿媳给您请安。”
老太太缓缓睁眼:“你就是……先如的二房?”
“是。”陈一曼忙又磕头,“儿媳冒然前来,扰了娘的清修,望娘见谅!实是无策,才来惊扰。儿媳腹中已有陈家骨肉。如今局势危急,城里人心惶惶。我怕……怕有个闪失,对不起陈家列祖列宗啊!”
她泪眼婆娑地望着老太太:“求您劝劝先如,带我们母子去扬州避一避。等局势稳了,我们立刻回来孝敬您!”
老太太眉头微蹙:“这么说,你男人是不同意走了?”
陈一曼点头:“所以,儿媳才来找娘,为儿媳和您的孙子做主。”
老太太点头赞道:“我儿以家园为重,是个好男儿!比他那个死鬼爹强多了。”说罢,看向一旁的念姝。
念姝垂眸,声音平静:“老太太,二少奶奶心怀骨肉,情真意切。只是……如今外患当前,家中也需有人主事。”
陈一曼立刻接过话头:“姐姐(指少奶奶)有骨气,愿意留下守家,我敬佩她!可我不一样,我怀着孩子,不能拿陈家的血脉去赌啊!那日本人杀人如麻,实在不敢想像。”
老太太沉吟良久:“若你们去了扬州,家里家外确是少了主事的人。”
陈一曼眼神一亮:“姐姐能干,有威望,定能稳住局面!”
老太太的目光落在她微微隆起的腹部,最终缓缓开口:“血脉固然重要,但陈家的根,也不能断。”
陈一曼心中一紧,连忙磕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只要孩子平安,陈家就有希望!”
老太太抬手示意她起身,转向念姝:“你怎么看?”
念姝微微一笑:“佛曰,不可说。世间万事,皆有因果。二少奶奶心忧骨肉,是人之常情。少奶奶留守家园,也是大义之举。”
她话锋一转,看向陈一曼:“只是,二姨太,人心齐,泰山移。您若执意要走,老爷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恐伤了夫妻和气。”
陈一曼脸色微变,刚想辩解,老太太已开口:“好了,此事重大,容我三思。”
她转向陈一曼:“你先回去。待我与先如商议后,自有定夺。”
陈一曼虽急,但不敢多言,只能告退。
待她离开,念姝才轻声道:“老太太,二姨太此来,名为保子,实则……”
老太太摆手打断:“我知道。她想借我之手,拆散他们。看她面相,就是个不甘居下的主。先如是看走眼了。”
念姝低声道:“无缘不聚,无债不还!——那您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
老太太望向窗外,目光深邃:“家事,国事,如今都缠在一起了。让先如自己定吧。”
而后没再言语,只缓缓转身,目光落向案头上的“送子观音像上”。
前院房中,谢兰?临窗而坐,正为二姨太腹中的孩子绣着肚兜。银针刺入软布,她却走了神,指尖被扎得冒出血珠,才猛地回神。线轴滚到桌边,缠成一团乱结,像极了她此刻的心绪:陈先如早早就被商会叫走,往常商会议事从不会这么急,莫不是日本人插了手,要借着商会,找商户们“要说法”?
正攥着指尖出神,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