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早春的深圳,南方电子家属院的玉兰花刚开,秀兰就踩着花香去超市上班了。她手里提着个崭新的帆布包,里面装着 Excel 培训手册和那台磨白的卡西欧计算器 —— 昨天超市正式任命她为 “收银系统培训员”,负责教新入职的收银员用 Excel 录库存、做报表,而她 “用计算器核对电子数据” 的严谨习惯,成了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秀兰姐,这个 VLooKUp 函数我还是不会,您再教教我呗?” 刚到超市,新员工小吴就拿着笔记本跑过来,眼里满是依赖。
秀兰笑着翻开手册,指着上面的示例表格:“你看,咱们把‘商品编码’当‘钥匙’,就像用计算器对账时找对应的商品名,只要‘钥匙’对了,数据就不会错。” 她边说边在电脑上演示,手指在键盘上灵活移动,再也没有了当初的生涩。演示完还不忘掏出计算器,当场核对数据:“你看,电脑算出来是 580 元,计算器算也是 580 元,双保险才不会出错。”
小吴佩服地点头:“秀兰姐,您这又懂 Excel 又懂计算器,比纯靠电脑的会计靠谱多了!”
秀兰心里甜滋滋的。想起一个月前还在为考核哭鼻子,现在却能站在同事面前当老师,她突然觉得,数字时代的门槛虽然高,但只要肯学、肯琢磨,普通人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午休息时,秀兰想起小赵昨天帮她申请的 qq 号。她打开超市的办公电脑,双击桌面上的 qq 图标,输入账号密码 —— 这是她第一次用即时聊天工具,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好友列表里只有两个人:小赵和建军,小赵给她设的头像还是个卡通计算器,跟她的 “老本行” 格外契合。
她犹豫了半天,点开建军的对话框,敲下一行字:“今晚做油泼面,等你回家。” 刚发送出去,屏幕上就跳出 “对方正在输入” 的提示,她的心突然跳得快了些 —— 以前用 bp 机,发完留言要等半天才能收到回复,现在连 “正在输入” 都能实时看到,这种即时的连接感,比任何语言都让人觉得踏实。
很快,建军的消息弹了出来:“好!今晚我早点回,还要跟你说个好消息 —— 幼儿园请我去给孩子们上编程课!”
秀兰看着屏幕,忍不住笑了。她想象着建军在幼儿园里,跟孩子们讲定位模块、讲编程的样子,突然觉得,他们一家人都在跟着数字时代慢慢成长:她从只会用计算器的会计,变成能教别人 Excel 的培训员;建军从专注硬件的工程师,变成 “软硬通吃” 的技术专家;连五岁的李梦,都开始接触编程积木,这大概就是最幸福的生活吧。
下午下班,秀兰特意绕到社区书店,买了本《Excel 高级函数教程》。她想趁着现在劲头足,多学些技能,以后不仅能做好超市的工作,说不定还能帮建军整理项目数据 —— 上次看建军用 Excel 做测试报告,她觉得自己也能帮上忙。
另一边,建军正在幼儿园的 “数字启蒙教室” 里,准备晚上的编程课。教室里摆着十几套彩色的编程积木,这是 2000 年刚兴起的儿童编程工具,不用写复杂的代码,只要把不同功能的积木拼在一起,就能控制小机器人动起来。
“爸爸!” 李梦背着小书包跑进来,手里还拿着她画的 “定位机器人”,“我要跟小朋友们一起听你讲课!”
建军抱起女儿,指着桌上的编程积木:“你看,这些积木就像爸爸做的定位模块,红色的是‘前进’,蓝色的是‘转弯’,拼对了顺序,小机器人就能按咱们的要求走路,跟定位模块按代码工作是一个道理。”
李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拿起一块红色积木:“那我要让小机器人走到妈妈面前,给妈妈送花!”
晚上六点,编程课正式开始。十几个孩子围坐在桌子旁,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建军。他先拿出一个小机器人,演示怎么用编程积木控制它前进、转弯、唱歌,孩子们立刻兴奋地欢呼起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建军举起一块蓝色积木,“这个‘转弯’积木,就是定位模块里的‘方向控制电路’,硬件电路决定了机器人能转多少度,就像积木决定了机器人要往哪转。咱们生活中的公交车、地铁,能准确地找到路,就是因为有定位模块里的‘硬件’和‘软件’在配合工作。”
他边说边教孩子们拼积木,李梦学得最快,很快就拼出了 “前进 — 转弯 — 前进” 的程序,小机器人真的按照她的要求,移动起来。
“爸爸真棒!” 李梦跑过来,抱着建军的腿,“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既会做硬件,又会写软件,让小机器人能找到全世界的路!”
台下的家长们纷纷鼓掌,有人拿出手机拍照,还有人围过来要建军的联系方式。“李老师,您太会教了!能不能也教教我们家孩子?” 一位妈妈递来名片,“我们家孩子对电脑特别感兴趣,就是不知道怎么引导。”
“是啊是啊,” 另一位爸爸也附和,“现在都说是数字时代,让孩子早点接触编程,以后肯定有好处。您要是开培训班,我们第一个报名!”
建军笑着接过名片,跟家长们交流:“其实不用急着报培训班,平时可以多让孩子玩些拼图、积木,培养逻辑思维,等他们再大些,再接触简单的代码就好。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技术是有用的’,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感兴趣。”
家长们听得连连点头,纷纷表示要向建军学习,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引导他们接触数字技术。
晚上回家,秀兰已经做好了油泼面,还特意加了建军爱吃的豆芽。饭桌上,建军把幼儿园编程课的事讲给秀兰听,李梦在旁边补充:“妈妈,爸爸教我们用积木控制小机器人,我还让机器人给你送花了呢!”
“真厉害!” 秀兰给女儿夹了口面,又给建军盛了碗汤,“我今天也有个好消息 —— 超市老板说,下个月给我涨工资,还让我负责整理全超市的电子账本!”
“太好了!” 建军放下筷子,握住秀兰的手,“我就说你能行!以后咱们家就是‘数字家庭’了,你负责财务数据,我负责项目技术,梦梦负责‘未来编程’,咱们一起进步!”
李梦举起手里的筷子,像举着编程积木:“我要当最厉害的编程小老师,教爸爸妈妈玩新的积木!”
一家人的笑声在小小的房间里回荡,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落在桌上的 Excel 教程和编程积木上,温柔而明亮。
第二天上班,建军刚到公司,就被周老叫到了办公室。“建军,好消息!” 周老递来一份订单合同,“上海公交和北京地铁都追加了订单,咱们的定位模块要扩产,你的团队从 10 人增至 15 人,还要制定一套‘软硬协同’的开发流程,以后就按这个流程推进项目!”
建军接过合同,心里满是激动。他立刻召集团队成员开会,把新制定的 “软硬协同” 流程投影在屏幕上:“从今天起,硬件工程师在设计模块时,要提前跟软件工程师确认接口需求;软件工程师在写代码时,要了解硬件的参数限制,避免‘各做各的’。比如硬件确定抗干扰阈值是 5V,软件就不能设置超过 5V 的输入信号,这样才能减少返工,提高效率。”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硬件工程师老张说:“以前总觉得软件工程师不懂硬件,沟通起来特别费劲,现在有了这个流程,咱们提前对接,能省不少事!”
软件工程师小赵也笑着说:“我之前写的代码,总因为没考虑硬件的响应时间,导致运行卡顿,现在提前跟硬件工程师确认参数,再也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
接下来的一周,按照 “软硬协同” 流程推进项目,团队效率果然提升了 30%,之前需要两周完成的模块测试,现在一周就能完成。周老在公司大会上特意表扬:“李建军团队的‘软硬协同’流程,是咱们公司的标杆!这就是‘复合型人才’的价值 —— 不仅自己懂技术,还能带动整个团队进步,让技术真正为生产服务!”
台下的建军看着团队成员们骄傲的眼神,心里突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他想起自己在深圳大学成教学院夜大啃《程序设计》的日子,想起第一次用 c 语言写 Ic 驱动的紧张,想起熬夜学 Java 的坚持,再看看现在的自己 —— 能带领团队推进国家级项目,能给幼儿园的孩子讲编程,能和家人一起在数字时代里成长,这大概就是技术人最幸福的模样吧。
傍晚下班,建军路过幼儿园,看见李梦正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编程积木,夕阳照在孩子们的脸上,满是纯真与期待。他掏出手机,给秀兰发了条 qq 消息:“今晚咱们去吃顿好的,庆祝咱们家的‘数字成长’!”
很快,秀兰的消息弹了出来,还附带了一个计算器的表情包:“好!我还跟超市的同事们分享了你的‘软硬协同’思路,她们都说要向我学习,既懂老本行,又学新技能!”
建军看着屏幕,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