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架米格-19战斗机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机身微微震动,起落架上的液压系统发出“嘶嘶”的声响,随后,这架银色的战鹰便在伊万基诺夫的操控下,开始缓缓向前移动!!!
苏天赐坐在后座教练舱,透过宽大的座舱盖,他看到地面上的线条正迅速地向后退去,他们的身影在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小。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一种由庞大机械带来的、无可比拟的推背感,远非任何汽车所能比拟!!!
伊万基诺夫驾驶着战机,动作精准而沉稳,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在驾驭他的巨轮。巨大的机体在自行滑行,拐过一个近乎直角的大弯,轮胎与水泥地面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当机头对准那条笔直、漫长、仿佛通往天际的跑道时,伊万基诺夫通过机内通讯系统,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和职业性的沉稳,清晰地传入苏天赐的耳中:
“苏先生,准备好了吗?我们要起飞了!”
他顿了顿,似乎在给苏天赐一个心理缓冲的时间,随即又补充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骄傲:“咱们这款米格-19,可是个真正的‘高空高速快刀’。它的极限速度能达到1.3马赫,甚至1.5马赫!那是什么概念?就是一秒钟,我们能飞出去四百多米!如果你在过程中感觉到任何不适,比如头晕、胸闷,或者身体被压得喘不过气,一定要提前告诉我!千万不要硬撑!!!”
这番话既是提醒,也是一种善意的警告。伊万基诺夫深知,对于初次体验超音速飞行的普通人来说,那股强大的G力(过载)和瞬间的速度变化是极具冲击力的。他必须确保他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做好万全的准备!!!
“现在,注意看我的操作,苏先生。”伊万基诺夫的声音变得如同教官般严肃而专注,“我将为你讲解每一个步骤。这不仅仅是一次体验,更是你未来驾驭它的第一课!!!”
他将苏天赐的注意力引导到前方的驾驶舱:“首先,是滑跑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平稳、有力地加速,直到达到抬前轮的速度!!!”
“看到你面前中央的这个操纵杆了吗?”伊万基诺夫的双手此刻正稳稳地握着它,“现在,它是我们与飞机沟通的唯一桥梁。在滑跑时,我们需要用左手将它稳稳地向后拉,但动作一定要轻柔、均匀,不能猛拉!!!”
“想象一下,你不是在‘拽’它,而是在‘邀请’它抬起头。拉得太猛,机头会抬得过高,导致机尾擦地,那是极其危险的;拉得太慢,则无法在有效距离内起飞!!!”
随着他的讲解,苏天赐能清晰地感觉到,伊万基诺夫的左手正在以一个极其缓慢而稳定的速率,向后移动着操纵杆!!!
“同时,你的右脚要时刻准备着控制方向舵踏板。”伊万基诺夫继续说道,“在高速滑跑时,哪怕是最轻微的气流或地面不平,都可能让飞机偏离跑道中心线。你需要用脚尖的力量,精准地修正方向。左脚用力,机头就向左偏;右脚用力,就向右偏。这需要极好的脚感和预判能力,就像在冰面上保持平衡一样!!!”
苏天赐的目光紧紧锁定在伊万基诺夫的双脚上,只见他的双脚在踏板上做着细微而连续的调整,动作小到几乎难以察觉,却完美地维持着战机的直线滑行!!!
“现在,看仪表盘!”伊万基诺夫的声音再次响起,“最重要的,是速度表!米格-19的抬前轮速度大约在280-300公里\/小时。当指针接近这个区域时,就是你执行关键操作的时刻!!!”
苏天赐的目光立刻投向了那个被翻译成中文的空速表。只见指针在发动机的嘶吼中,正以一种令人心跳加速的速度,迅速向右攀升。100公里......150公里.......~200公里.....机身的震动越来越剧烈,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发动机的轰鸣和指针跳动的“滴答”声!!!
“好了,苏先生,注意!”伊万基诺夫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个音调,“速度到了!就是现在!!!”
只见他握着操纵杆的左手,在保持向后拉力的同时,手腕猛地给了一个坚定而果断的力道。苏天赐甚至能通过座椅的连接,感受到那股力量的传递!!!
下一秒,奇迹发生了!!!
机头在强大的气动力作用下,缓缓地、优雅地扬了起来。原本平视的跑道瞬间变成了向下倾斜的视角,天空占据了他们视野的绝大部分。那种脱离地心束缚的失重感与强大推力带来的加速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血脉偾张的奇妙体验!!!
“起落架收起!”伊万基诺夫一边平稳地控制着飞机爬升,一边伸手扳动了一个红色的起落架收放手柄。苏天赐听到机身下方传来“咔哒”几声清脆的机械锁止声,伴随着一阵气流呼啸而过的声音,飞机的轮廓变得更加流线,速度也再次提升!!!
“感觉怎么样,苏先生?”伊万基诺夫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欢迎来到天空!这,就是米格-19的起飞!!!”
苏天赐深吸了一口气,驾驶舱外的云层正在迅速向脚下退去,他刚刚亲身经历了一场由钢铁、火焰和精密计算共同谱写的壮丽序曲。伊万基诺夫的讲解言犹在耳,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力道,都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他知道,这短短几十秒的滑跑与爬升,已经为他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此时的米格-19已经平稳地爬升到了预定高度,进入了巡航姿态。窗外的云海翻腾,如梦似幻,阳光毫无遮挡地洒在座舱盖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苏天赐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这壮丽的景色上!!!
在他的脑海深处,一个无形的、精密无比的“超级计算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刚才那惊心动魄的起飞过程,被瞬间分解、定格、放大,转化成无数个数据流和三维模型!!!
【分析开始:滑跑阶段。】
油门推力曲线:伊万基诺夫的推油门动作并非线性,而是在80%推力前保持匀速,越过临界点后有一个短暂而果断的猛推,用以克服最大静摩擦力,这个细节至关重要!!!
方向舵修正:在滑跑初期,由于发动机单发响应的微小差异,机头有极轻微的左偏趋势,伊万基诺夫用右脚精准地施加了约15%的方向舵压力,并迅速回正,整个过程流畅得如同本能!!!
抬轮时机与速率:速度达到180公里\/小时时,开始柔和向后拉杆。拉杆的速率并非恒定,而是先缓后急,在离地瞬间有一个“顿挫感”,用以迅速建立最佳攻角,缩短滑跑距离!!!
【分析开始:爬升阶段。】
收起落架协同:并非在离地后立即收起,而是等待高度达到5米,确认有正爬升率后才执行。这个安全冗余设计,体现了老牌飞行员的谨慎!!!
姿态控制:爬升角度始终保持在20度,这是一个兼顾速度与高度增益的最佳角度。同时,副翼和方向舵有极其微小的联动调整,用以对抗侧风和发动机推力线不对称带来的偏航力矩!!!
这些复杂的信息,在苏天赐的脑中如同被快进播放的录像带,一遍遍回放、推演、优化。他甚至能模拟出如果自己来操作,应该如何调整才能让整个起飞过程更高效、更平稳。仅仅十几秒钟,他便将伊万基诺夫这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的操作精髓,尽数吸收、理解,并内化为了自己的知识!!!
“啪!”仿佛一个灵感的火花在脑海中炸开,所有的数据流瞬间汇聚成一个清晰的结论。苏天赐猛地睁开双眼,那双漆黑的瞳孔里,闪烁着一种混合了狂喜与渴望的光芒,如同一个刚刚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
他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哇哦!伊万先生,这简直太棒了!我......我好像明白了!能不能......能不能把速度再提升快一些?!我想感受一下她真正的力量!!!”
前座的伊万基诺夫显然被苏天赐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和要求弄得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他透过座舱盖的反光,能看到后座那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那份对速度的渴望是如此纯粹,如此强烈!!!
“哈哈,好样的!苏先生,我就喜欢你这样的精神!”伊万基诺夫大笑着,对着后座比了一个响亮的“oK”手势,“坐稳了,让你见识一下我们‘银色铁翼’的真正速度!!!”
说完,他不再迟疑,右手沉稳而有力地将两台发动机的油门杆一齐推向了最后的“加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