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蓝田庄园。
日头渐渐西斜,金色的余晖洒满了庄园的青砖灰瓦,给秋日的庭院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调。远处山峦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归巢的飞鸟划过天际,留下一串串啼鸣。
庄园内外,一切早已准备就绪,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静谧而紧张的期待感。
前出警戒的侍卫骑兵快马返回,带来了确切的消息:圣驾仪仗已至十里之外,预计半个时辰后抵达。
李承乾得报,立即率领庄园内所有属官、仆役,以及那位身着特意定制、颇具飘逸之感的仿唐圆领袍、却顶着一头与大唐人格格不入的短发的叶云帆,齐齐来到庄园大门外,垂首躬身,静候圣驾。
叶云帆站在李承乾身侧稍后的位置,低着头,却能感受到身边这位大唐太子微微紧绷的神经,以及自己那因为即将面对千古一帝而难以抑制的、混合着兴奋与紧张的心跳。
半个时辰,在安静的等待中似乎过得格外漫长。
终于,在地平线的尽头,一道扬起的烟尘率先映入眼帘。紧接着,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如同黑色的潮水般,伴随着隐隐传来的、沉闷如雷鸣般的马蹄声,出现在官道的尽头。阳光在他们明光铠的甲片上反射出耀眼的寒光,一股肃杀而威严的气息,即使相隔甚远,也扑面而来。
皇帝的仪仗越来越清晰,旌旗招展,华盖如云。
‘这就是真正的天子出行……电视里那些特效和群演根本没法比!’叶云帆在心中默默感慨,被这真实无比的古代皇家威仪深深震撼。他几乎下意识地想摸出手机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但手指微动便立刻克制住了。
队伍的行进速度很快,转眼间便已至庄园门前。伴随着军官一声低沉的口令,雷鸣般的马蹄声骤然停歇,训练有素的战马只是喷着响鼻,安静地立于原地。
身着黑甲、气息精干的百骑司人员迅速无声地散开,如同默契的幽灵,瞬间控制了庄园各处出入口与制高点,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紧接着,更加精锐魁梧的千牛卫将士簇拥着核心御驾,缓缓上前。
李世民并未乘坐车辇,而是骑在一匹神骏非凡、通体黝黑仅四蹄雪白的骏马之上,更显英武。他身后,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尉迟敬德、程知节五位重臣也已下马,肃立一旁。最后方的凤辇车帘掀开,侍女放下步蹬,小心翼翼地搀扶着长孙皇后下车。而一个鹅黄色的娇俏身影则等不及似的,自己轻盈地跳下了马车——正是长乐公主李丽质。
李世民利落地翻身下马,动作矫健沉稳。他目光扫过迎接的人群,最终落在站在最前方的儿子身上,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探究与欣慰的温和微笑。
李丽质下车后,一眼就看到了兄长,立刻像只快乐的蝴蝶般翩然跑了过去,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欣喜:“大哥!大哥!丽质来看你啦!”
李世民则很自然地伸出手,牵起长孙皇后的手,夫妇二人一同向着李承乾稳步走来。
李承乾看到活泼的妹妹,脸上也露出了真切的笑容。他向前迈出一步,动作流畅而稳定,带领身后众人深深躬身,拱手行礼:“儿臣(臣等)恭迎父皇、母后圣驾!”
长孙皇后从下车起,目光就一刻未曾离开过儿子的双腿。此刻看到他向前迈出的那一步,稳健有力,昔日那令人心痛的跛态竟真的消失无踪!她心中顿时被巨大的喜悦和宽慰填满,情不自禁地用力捏了捏丈夫的手。
李世民清晰地感受到了妻子手中传来的激动,他也回握了一下,示意自己同样注意到了,心中亦是波澜涌动。他面容沉静,抬手虚扶,声音洪亮而平和:“平身。”
“谢陛下!”众人齐声应道,这才直起身。
身后的五位重臣此时也上前一步,面向李承乾,恭敬地躬身行礼:“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李承乾微微颔首,伸手虚抬,姿态从容大气,太子的威仪尽显。
趁着众人见礼的间隙,叶云帆小心翼翼地微微抬起头,目光飞快地扫过那对并肩而立的帝国最高夫妇。
这就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果然是天日之表,龙凤之姿!目测身高绝对超过一米八,肩宽背厚,体魄强健。宽额丰颊,鼻梁高挺,浓眉之下是一双深邃有神、充满睿智与威严的眼睛,修剪整齐的胡须更添几分成熟帝王的魅力。与他看过的《贞观之治》中马老师的演绎相比,眼前真人更具一种难以言喻的、沉淀了天下与杀伐的磅礴气场,不怒自威。
而他身旁的长孙皇后,虽因气疾略显清瘦,却依旧能看出其圆润丰满的底子,眉目舒展,气度从容娴雅,站在威震四海的帝王身边,丝毫不显局促,反而有一种润物无声的柔和力量,真不愧是一代贤后,母仪天下。
“父皇,母后,诸位大人,路途劳顿,还请入庄内歇息叙话。”李承乾的声音适时响起,打破了叶云帆的打量与遐思。
一行人移步庄园主厅。长孙皇后则带着李丽质,在李承乾妾室的引领下,前往后宅看望太子年方四岁的长子李象,享受天伦之乐去了。
宽敞的客厅内,李世民当仁不让,端坐于主位之上。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尉迟敬德、程知节五位重臣,则依序跪坐于皇帝右手下方的坐席上。李承乾与叶云帆,则跪坐于左手下方。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照顾众人(尤其是某位可能不习惯跪坐的“世外高人”),李承乾贴心地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叫做“杌子”的矮凳,置于臀下,避免了长久压腿跪坐的痛苦。
此刻,客厅内的气氛微妙而安静。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聚焦在了叶云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