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的“新工匠”光环,如同烈阳般炙烤着“智深建筑”的每一寸土地。股价37%的暴涨,将这家草根企业推上了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三百亿市值的光环下,是蜂拥而至的投资者、络绎不绝的考察团、以及……无数双在暗处窥伺、闪烁着贪婪与嫉恨的眼睛。鲁智深办公室那面裱框墙,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却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审视与压力。
风暴眼中心,鲁智深却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处——铁砧子镇那片滋养了他的土壤。央视报道后,“阳光采购联盟”的七家小供应商,一夜之间成了“明星企业”。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电话被打爆,连门口都蹲守着想采访的记者。然而,光环背后,是更深的焦虑——产能跟不上!资金链紧绷!技术标准参差!面对汹涌的市场需求,七家小厂如同被巨浪裹挟的小舢板,随时可能倾覆。
“鲁工头!救命啊!”砂场老李带着哭腔冲进办公室,“订单……订单排到后年了!可……可我的采砂船就两条!工人就十几个!干不完啊!违约要赔死啊!”
“鲁总!五金厂老王也快撑不住了!新接的单子要求ISo认证!他那小作坊……哪有钱搞认证啊!”
“还有周厂长的水泥……标号不够稳定……被大客户退货了……”
李水根拿着厚厚一叠求助报告,眉头拧成了疙瘩:“鲁总……‘阳光联盟’……快被订单撑爆了!也快被标准压垮了!再这样下去……非崩盘不可!”
鲁智深站在窗前,豹眼凝视着楼下那尊钢筋“廉”字。阳光刺眼,雕塑的阴影投在地上,棱角分明。他想起当年,七家小厂在“诚信建材”和协会的压榨下,奄奄一息的样子。如今,他们被自己带上了风口,却同样面临着被巨浪吞噬的危险。
“崩盘?”鲁智深浓眉一挑,声音低沉,“崩不了!”
“水根!发公告!”
“以‘阳光采购联盟’名义!公开招募新成员!”
“条件!三条!”
“第一!铁砧子镇及周边!有实体!有手艺!被大厂压得喘不过气的!小老板!”
“第二!骨头硬!不偷工减料!不坑蒙拐骗!”
“第三!认洒家的规矩!认‘蜂窝式管理’!”
“蜂窝式管理?”李水根一愣。
“对!”鲁智深豹眼中精光一闪,“蜂巢!知道吧?六边形!一个挨一个!没大没小!没上没下!每个格子!都是家!都能酿蜜!”
“洒家的‘阳光联盟’!以后就这么干!”
“老李!老王!老周!你们七个!是第一批‘蜂王’!”
“每个‘蜂王’!最多!只能再发展七个‘工蜂’!新加入的小厂!就是‘工蜂’!”
“‘工蜂’只认自己的‘蜂王’!‘蜂王’直接对联盟总部负责!”
“‘工蜂’的订单!技术!资金!‘蜂王’负责带!负责管!负责保!”
“‘蜂王’干不好!带不动‘工蜂’!洒家就换‘蜂王’!”
“‘工蜂’不守规矩!偷奸耍滑!‘蜂王’有权踢出去!洒家批准!”
“层层分包?吸血剥削?在洒家这儿!行不通!”
“洒家要的是……”
鲁智深猛地攥紧拳头,骨节爆响:
“百花齐放!百蜜同酿!”
公告一出!铁砧子镇及周边县市,如同炸开了锅!
“加入‘阳光联盟’?跟鲁工头干?”
“蜂窝式?只认直属‘蜂王’?层级不超过两级?”
“还有这好事?!”
那些被大厂挤压、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建材厂、小五金作坊、小施工队老板们,如同久旱逢甘霖!蜂拥而至!报名表雪片般飞来!
筛选!面试!验厂!签协议!
鲁智深亲自坐镇!豹眼如炬!看人!看厂!看手艺!更看良心!
“你!厂子小!但水泥标号稳!行!跟老周!”
“你!砂子洗得干净!杂质少!行!跟老李!”
“你!五金件做得扎实!不偷工!行!跟老王!”
……
短短半月!
二十三家 经过严格筛选的小微企业,正式加入“阳光采购联盟”!联盟成员从七家,激增到三十家!覆盖了建材生产、加工、物流、小型施工等整个产业链的毛细血管!
“蜂窝式管理”正式启动!
老李(砂场)麾下七家“工蜂”:两家采砂场(补充产能)、一家洗砂厂(提升品质)、两家运输队(保障物流)、两家小型混凝土搅拌站(延伸下游)。
老王(五金)麾下七家:三家五金件加工(不同品类)、两家标准件厂、一家劳保用品厂、一家小型设备租赁站。
老周(水泥)麾下七家:两家采石场(原料)、三家粉磨站(不同标号)、两家特种水泥研发小厂(技术升级)。
……
每个“蜂王”带领七家“工蜂”,形成七个紧密的“蜂窝单元”。单元内部,资源共享(技术、订单、设备)、风险共担(资金池互助)、标准统一(“鲁氏质检”派驻)。单元之间,平行独立,互不隶属,直接对接联盟总部(鲁智深核心团队)。总部负责顶层规则制定、大订单分配、核心技术研发、品牌背书和……最终仲裁。
没有层层转包!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没有吸血抽成!利润按贡献透明分配!“蜂王”拿管理溢价,“工蜂”拿生产利润,总部只收极低的服务费。
铁砧子镇工业园,一夜之间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小厂机器轰鸣!工人干劲十足!订单高效流转!技术难题在“蜂窝单元”内部快速解决!资金短缺由“蜂王”协调互助解决!曾经死气沉沉的边缘地带,成了活力四射的产业蜂巢!
然而,树大招风。
“智深建筑”股价的飙升和“阳光联盟”的急速扩张,终于触动了某些庞然大物的神经。
“鲁总!不好了!”李水根脸色铁青,拿着一份刚收到的《商报》冲进来,“头版!头条!《警惕新型垄断!‘蜂窝式管理’还是‘金字塔控制’?》”
文章署名:某着名“独立经济学家”。
内容犀利!直指要害!
“鲁智深以‘帮扶小微’之名,行‘隐性垄断’之实!”
“‘蜂窝式管理’看似扁平,实则通过‘蜂王’节点,牢牢掌控三十家小微企业的订单命脉、技术命脉、资金命脉!”
“‘蜂王’由鲁智深指定,拥有对‘工蜂’的生杀大权!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层级剥削’?”
“‘阳光联盟’已实质控制江东省北部地区近40%的建材供应链!形成区域垄断!挤压其他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违反《反垄断法》!”
“呼吁监管部门介入!打破‘鲁氏蜂窝’垄断壁垒!”
一石激起千层浪!
“垄断?”、“剥削?”、“控制?”……这些刺眼的字眼,如同毒刺,狠狠扎向刚刚焕发生机的“阳光联盟”!刚刚加入的小老板们人心惶惶!合作的大客户开始迟疑!网络上质疑声四起!甚至黄河商学院内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
“鲁工头!这……这帽子扣得太大了!”张黑子急得直跺脚,“咱们明明是帮人!怎么成垄断了?!”
“帮人?”鲁智深豹眼微眯,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在有些人眼里……抱团取暖……就是原罪!”
他拿起那份报纸,扫了一眼那个“独立经济学家”的名字,眼中寒光一闪:“查!这老小子……最近账户上,是不是多了笔来自‘顾氏基金会’的‘咨询费’!”
风暴骤起!鲁智深却异常冷静。他没有急着发声明,没有怒斥媒体,而是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
三天后。江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最大的阶梯教室。
座无虚席!前排是省市两级市场监管局的官员、反垄断领域的专家学者、各大媒体记者。后排挤满了“阳光联盟”三十家企业的老板和工人代表,以及闻讯赶来的商学院学生。
讲台上。没有ppt。没有讲稿。只有一块白板。
鲁智深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工装夹克,站在白板前。他手里拿着一支粗大的黑色白板笔。
“今天!洒家不讲课!不辩论!”他声音洪亮,开门见山,“洒家!给大家!画个图!”
他转身,手腕挥动!白板笔划过板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一个巨大的、标准的、由无数六边形嵌套组成的——蜂巢结构图!跃然板上!
“这!就是洒家的‘蜂窝’!”鲁智深指着图,“六边形!为啥是六边形?因为!它最稳!最省料!空间利用最高!”
“洒家的‘蜂窝管理’!核心就三条!”
他手腕翻飞,在蜂巢图旁写下三个大字:
“一、限层级!”
“每个‘蜂王’!最多带七个‘工蜂’!多一个都不行!为什么是七?管理学有个‘邓巴数’!一个人!最多管七个人!再多!管不过来!就得剥削!就得糊弄!”
“洒家这蜂窝!只有两层!‘蜂王’和‘工蜂’!没有第三层!没有太上皇!没有中间商!”
“二、限权力!”
“‘蜂王’不是官!是带头大哥!是服务者!‘工蜂’的订单!不是‘蜂王’赏的!是总部按能力分配的!‘工蜂’的技术难题!‘蜂王’必须协调解决!解决不了!找总部!‘工蜂’资金困难!‘蜂王’可以动用单元互助金!但无权克扣利润!更无权踢人!踢人!必须总部仲裁!证据确凿!”
“三、限规模!”
“每个‘蜂窝单元’!总产能!总资产!洒家设上限!超过上限!必须拆分!再孵化新‘蜂王’!洒家不要巨无霸!洒家要的是……百花齐放!百蜜同酿!”
他扔掉白板笔,豹眼扫过台下震惊的人群,声音斩钉截铁:
“垄断?洒家垄断什么了?”
“订单?洒家从不强买强卖!客户爱找谁找谁!洒家只保证‘蜂窝’里的货!质量硬!价格公!”
“技术?洒家的‘鲁氏工法’!‘质检标准’!全部公开!免费培训!谁想学!洒家教!”
“资金?洒家成立‘蜂窝互助基金’!钱!是三十家企业自己凑的!洒家只监管!不挪用一分!”
“挤压同行?笑话!洒家这‘蜂窝’!大门敞开!只要符合三条!骨头硬!手艺精!良心正!随时欢迎加入!洒家巴不得全铁砧子镇的小老板!都进来!都过上好日子!”
他猛地一指台下那些穿着工装、眼神热切的联盟小老板们:
“你们问问他们!是洒家剥削他们?还是洒家带着他们……一起挣干净钱!挺直腰杆做人?!”
台下瞬间安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联盟的小老板们激动得站起来鼓掌!工人们涨红了脸!专家学者们陷入沉思!监管官员们交换着眼神,微微点头。
就在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穿着哈佛大学校徽t恤的年轻学者(访问教授)站起身,用流利的中文问道:“鲁先生!您的‘蜂窝模型’!在管理学和产业组织理论上是颠覆性的!它解决了小微集群的效率与公平悖论!您……是如何想到的?”
鲁智深咧嘴一笑,露出白牙:
“怎么想到?”
“洒家不懂理论!”
“洒家只知道……”
“一根筷子!容易折!”
“一把筷子!折不断!”
“但一把筷子捆一起!中间那根……会被勒死!”
“洒家不要捆死的筷子!”
“洒家要的是……”
他转身,在白板那个巨大的蜂巢图中央,重重画了一个圈!
“蜂王酿蜜!工蜂采蜜!”
“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巢穴虽小!能御风雨!”
“百花齐放!才是春天!”
掌声!再次如潮水般响起!经久不息!
一个月后。
美国。哈佛商学院。
最新一期的《全球创新管理案例集》正式出版。
封面案例标题:
《the honeyb Revolution: Zhishing Groups Grassroots Alliance model and Its challenge to hierarchical monopoly》
(蜂窝革命:智深集团的草根联盟模式及其对层级垄断的挑战)
案例扉页,印着鲁智深在白板上画下的那个巨大蜂巢图,和他写下的三个中文大字:
限层级!限权力!限规模!
铁砧子镇的阳光,透过工业园厂房的玻璃窗,洒在忙碌的机器和工人身上。三十个“蜂窝”,如同三十颗强劲的心脏,在“阳光联盟”的肌体里,蓬勃跳动。鲁智深站在总部顶楼,豹眼望向远方。他知道,顾爷的阴影仍未散去,垄断的质疑或许还会再来。但“蜂窝”已成,百花已开。他手中,已握住了对抗寒冬的新武器——不是钢筋铁拳,不是银针艾草,也不是区块链代码,而是这千万个在阳光下,靠勤劳和诚信,努力酿蜜的……小小蜂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