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忽然从背后喊住他:“明天还比吗?”
林烨脚步一顿,没回头,只笑了笑:“比。只要他们还想比,就一直比。”
他抬手推开院门,肩上的工具箱沉得压人。大哥跟在后头,喘了口气,把箱子卸在屋檐下。母亲听见动静,掀开帘子探出身来,手里还攥着抹布:“饭刚热好,快进来擦把脸。”
林烨应了一声,站在台阶上拍衣服。木屑簌簌往下掉,落在鞋面上,沾在裤脚边。他低头看着,脑子里却浮起白天晒谷场上的那一幕——老刘家的儿子被人围在中间,脸上发红,嘴咧到耳根,有人问他这凳子怎么收腿的,他竟也能结结巴巴说上几句。
还有李石头那个托盘,稳当,细致,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
他正想着,脑海里“嗡”地一声轻响,像是有人在他耳边敲了下钟。
【任务“开办木工培训班并教授十人以上”已完成。】
【十名学员均通过基础考核,教学成果达标。】
【奖励发放:贡献点+50,财富值+200。】
【新功能解锁:团队管理模块。可兑换《团队激励技巧》《项目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等知识类物品。】
林烨愣了一下,呼吸微滞。
成了?
他原以为系统会再卡一关——毕竟班里还有两个三天两头走神的,有个人刨料时差点削了手指,连他自己都怀疑这算不算“成功”。
可系统认了。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抬头看了眼天。月亮刚冒头,灰白一片,照得院子清冷。他没急着进屋,反而靠着门框站定,闭上眼,点开系统界面。
贡献点和财富值已经到账,数字跳得扎实。但真正让他心头一动的,是那个新弹出来的分类——“团队管理”。
点进去,几本书名列得整整齐齐。
他盯着那几行字看了许久。
《项目管理》能教他怎么排工期、控进度,听起来实用;《绩效评估》能帮他在人多时分出高低,避免一碗水端不平。可眼下最棘手的,真不是这些。
是他每天站在台案前,看着底下那些眼神忽明忽暗的人,心里没底。
有些人明明能学,却懒;有些人想学,又怕出丑;还有些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来这儿只是为了混口热水喝。
光靠罚懒、立规矩,压得住一时,压不住长久。
他想起昨天傍晚,那个原本最散漫的圆脸少年,主动留下来打磨抽屉槽,一边干一边念叨:“我娘说了,谁能在展会上露脸,她就给谁做双新布鞋。”
那一刻,林烨突然明白——他们要的不是活计,是被看见。
他指尖一动,选中了《团队激励技巧》。
“确认兑换。”
刹那间,一股温热感从太阳穴蔓延开来,像是有人往他脑子里倒进了一坛温水,不烫,却迅速渗透。
无数信息浮现:如何设定阶梯目标,让学员一步步尝到甜头;怎么用公开表扬放大成就感;怎样树立榜样,带动整体氛围;甚至还有“反馈节奏”的讲究——不能太密,也不能太迟,最好在对方刚做完一件事、心跳还没平复的时候,立刻给一句肯定。
他睁眼,呼吸重了几分。
原来带人,不是盯紧了就行,也不是谁偷懒就骂谁。而是得让人自己想往前走,还得知道往哪儿走。
他转身进屋,饭桌已经摆好。大哥坐在下首,正拿筷子戳碗里的咸菜。二哥斜倚在墙边,嘴里又叼了根草茎,眼睛半眯着,不知在想什么。
“三儿,发什么呆?”母亲端了碗汤过来,“赶紧吃,凉了涩口。”
林烨回神,坐下,夹了口菜,却没咽,反而抬头看向两位兄长:“你们觉得,咱这个班,还能再招人吗?”
大哥一愣:“还能招?现在这几个都够你忙的了。”
“我不是说马上招。”林烨放下筷子,“我在想,以后要是接个大活儿,十几个人一起干,该怎么管?”
二哥吐掉草茎,坐直了些:“你现在管十个都费劲,还想管二十个?”
“就是因为费劲,才要想办法。”林烨声音不高,但很稳,“你们记得昨天晒谷场的事吗?老刘家儿子被人指着夸,他脸都红了。可那会儿,他眼里是有光的。”
大哥皱眉:“可人多了,心就杂了。有的想学,有的就想蹭饭。”
“所以我不能只教手艺。”林烨顿了顿,“我要让他们知道,好好干,不只是为了吃饱,是为了被人看得起。”
屋里静了一瞬。
二哥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笑了:“你这话听着,怎么跟我跑货时哄客人的调调有点像?”
“不一样。”林烨摇头,“你是让人花钱,我是让人愿意干活。”
“嘿。”二哥挑了挑眉,“你还真当自己是个掌柜的了?”
“本来就是。”林烨认真道,“我不光要做活,还得带人。以后咱们接的活儿不会小,一个人干不过来。可人一多,就得有章法。不能靠我天天盯着谁偷懒,得让他们自己不想偷懒。”
大哥挠了挠头:“听着是这么个理……可你怎么让他们‘不想’呢?”
林烨深吸一口气,把刚融进脑子的东西拣重点说了出来:“比如,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今天学会划线,明天做出一个角,每完成一件,就当着大家的面说一声‘这人成了’。再比如,让做得好的站出来讲讲经验,别人听了,心里痒,自然就想赶上。”
他顿了顿,又道:“还有,别光盯着错的骂。谁进步了,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得让人知道。”
大哥听得直点头:“这法子……听着不难,可你真能坚持下来?”
“必须坚持。”林烨看着他们,“现在这十个人,只是开始。以后人会更多,活会更杂。我要是还像以前那样,手把手教,一句话一句带,累死也带不出几个。”
二哥没再笑,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那你打算怎么开头?先弄个‘月评’?还是搞个‘标兵榜’贴墙上?”
“先从小处来。”林烨说,“明天我就在课上加个环节——每人每天说一句话,说说自己今天干了啥,有没有比昨天强一点。轮到谁,谁就得站起来说。不说的,当天记一次缺勤。”
大哥咂了下嘴:“这听着……比干活还累。”
“可这就是练心气。”林烨目光亮起来,“手艺是手上的功夫,心气是脚下的劲。没劲,走不远。”
二哥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伸手拍了下桌子:“行啊你,现在说话一套一套的,跟读过书似的。”
“不是读过,是知道了。”林烨笑了笑,“以前我只懂怎么做一张桌子。现在我才明白,怎么让十个人一起,做出十张好桌子。”
母亲在一旁听着,虽不太懂,但也笑开了:“三儿现在说话,我都听不懂了,可听着踏实。”
大哥搓着手,嘀咕了一句:“要是真能把人都拢住,以后盖房、打家具,咱们自己就能接活了,不用再求人找工队。”
“不止。”林烨眼神坚定,“咱们能自己组队,接更大的。”
二哥靠回墙边,重新叼了根草茎,眯着眼看他:“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改规矩?”
林烨站起身,把碗推到一边,语气平静:“就从明天早上第一堂课。”
他走到门口,抬头看了眼夜空。月亮已经升得高了,院子里树影横斜。他没再说话,只是静静站着。
屋里,大哥低声问二哥:“你说他这法子……能成吗?”
二哥咬了咬草茎,望着林烨的背影,缓缓吐出三个字:
“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