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在云措村,一待就是快一周。
这打破了他以往在一个地方短暂停留、记录后就离开的旅行模式。
但这一次不同,他亲手点燃了关注的火炬,引来了八方支援,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亲眼见证并参与这些改变的发生,对得起每一份汇聚而来的爱心。
这些天,他成了云措村最忙碌的“编外人员”。每天一大早就开启直播,镜头不再是单纯的风光美景,而是变成了一个“云监工”窗口:
【直播开启。标题:云措村建设中,共同见证改变】
观众们通过他的镜头,看到了各方力量如何一点点注入这个偏远的村落:
【“早上好!今天又有什么物资要到了吗?”】
【“看着村子一天天变样,好有成就感!”】
【“主播辛苦了!又当联络员又当直播员!”】
他需要不断接打电话、回复信息,与山下的接收点、各个捐赠企业、物流公司、《华夏地理》的沈栀以及村里的张书记、陈医生保持沟通,确保海量的捐赠意向能准确落地。
在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效协调下,改变的速度快得令人惊讶。
首先解决的是交通命脉——路。一支专业的道路建设团队很快开进山里,勘测地形,调动设备。他们没有立刻追求修建高标准的水泥路,而是以惊人的效率,优先抢修出了一条虽然简陋但足够坚实、能让小型货车平稳通行的临时砂石路!
当第一辆满载着朝阳食品集团捐赠的粮油和方便食品的小货车,沿着新开辟的临时道路,轰鸣着驶入云措村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孩子们兴奋地跟着车跑,老人们看着这以往难以想象的景象,激动地抹着眼泪。
【“路通了!路通了!太好了!”】
【“看到车开上来那一刻,我哭了!”】
【“效率太高了!给国家点赞!”】
随后几天,各种物资通过一辆辆小货车,源源不断地运送上山:威能医疗器材公司捐赠的全新便携式b超机、心电图仪、制氧机、以及大量急需药品;西部基金会募捐来的崭新被褥、羽绒服、学习用品;还有无数网友匿名邮寄来的各类物资……
林墨的直播镜头忠实记录下每一辆货车的抵达,每一次卸货时村民们和义诊队员脸上洋溢的喜悦与希望。
他仔细清点,公开公示,让每一份爱心都能被看见、被追踪。
终于在第四天下午,最后一批标注着“云措星光”的物资箱被稳稳地卸在卫生所门口空地上,堆成了一座小山。
看着这琳琅满目、堆积如山的物资,陈建军和他的队员们、张海书记以及围观的村民们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和暖意。
“好了!齐了!”张海书记大手一挥,声音洪亮,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和感激,“各位运输的师傅,还有咱们县里乡里来帮忙的同志们!辛苦了!今天谁也不准走!说什么也得在我们云措村吃顿便饭!让我们表达一下心意!”
村民们早已自发行动起来。
他们拿出了自家珍藏的风干牛肉、最好的酥油、刚打的酥油茶、甚至宰了羊,要用最隆重的礼节款待这些为他们带来希望的人们。
卫生所前的空地上很快支起了大锅,炊烟袅袅,肉香四溢,充满了节日般的喜庆气氛。
林墨的镜头记录着这热闹而温馨的场面,弹幕里充满了欢乐和祝福。
【“哈哈好热闹!像过年一样!”】
【“村民们太热情了!”】
【“看得我都饿了!”】
【“这才是真正的皆大欢喜!”】
就在这忙碌和喧闹中,陈建军医生挤过人群,找到正在直播的林墨,低声说:“林先生,那边有位女记者同志找你,说是从北京来的。”
林墨有些疑惑,跟观众说明了一下,暂时将手机固定好拍摄大场景,然后跟着陈医生走过去。
只见一位穿着利落卡其色风衣、短发干练、气质知性的年轻女性正站在那里,微笑着看着他。
她身后跟着一位扛着专业摄像机的助手。
“您好,您就是林墨先生吧?冒昧打扰。”女性上前一步,伸出手,声音清晰悦耳,“我是新华社记者,魏紫宁。我们关注到了您关于云措村义诊队的系列报道,非常感动,也看到了由此引发的巨大社会反响。我们想为您做一个专题访谈,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新华社?”林墨吃了一惊,连忙握手,“魏记者您好!我只是一个旅行主播,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记录了一些所见所闻而已,何德何能劳烦新华社来做专访?真正值得报道的是陈医生、周医生他们这些默默奉献的人。”
魏紫宁笑了笑,眼神锐利而真诚:“林先生您太谦虚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公益倡导。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年轻人用真诚的镜头记录时代切片,用自身的影响力搭建爱心桥梁,最终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正能量故事。您一路走来,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从沙漠救人到帮助植树队,再到武威的暖心互动,以及这次云措村的‘星光’,每一件事都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担当和温度。这样的故事,本身就非常鼓舞人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通过对您的访谈,也能让更多人持续关注像云措村这样的偏远地区,关注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这本身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林墨被她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也能感受到她的诚意和专业。
他看了一眼不远处热闹的聚餐场面,又看了看眼前的新华社记者,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既然魏记者这么说,那我尽力配合。不过,我觉得采访应该更多地聚焦在云措村本身,聚焦在陈医生、周医生他们这些真正的守护者身上。”
“当然,这正是我们想要的视角。”魏紫宁满意地笑了。
于是,在云措村夕阳的余晖下,在远处村民欢庆的背景音中,一场临时的专访开始了。
魏紫宁的问题专业而深入,不仅询问了林墨发起这次援助的初衷和过程,更详细了解了云措村过去面临的困难、现在的变化以及未来的需求。
林墨也尽可能详细、真诚地回答,并多次将功劳归于义诊队、村干部和每一位献出爱心的网友。
采访结束时,天色已暗,但村里的欢宴正酣。魏紫宁收起话筒,真诚地对林墨说:“谢谢您,林先生。您的故事和云措村的故事,一定会打动更多人。”
林墨看着这片被星光和篝火照亮的高原村落,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云措村的改变才刚刚开始,而他的旅程,也因为这一个个意外的相遇和肩负的责任,变得愈发厚重和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