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勒菲……”
回到事务所,这个名字如同冰冷的毒蛇,盘踞在杨烈心头。
“伦敦黑暗力量的不正常波动……”——吸血鬼长老的话在耳边回响。
这位被约束(或沉睡)了不知多少年的女巫之王,她的目光,是否已经再次投向了伦敦?
她为何在此刻显现踪迹?与那枚韦斯顿护符又有何关联?
疑问如同悬顶之剑,带来山雨欲来的窒息。
能让那些活了几百年的吸血鬼谈之色变,她绝不仅仅是传说。
揭开这层迷雾,成了当务之急。
然而,调查的艰难远超预期。关于这位“女巫之王”的可靠信息,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从历史中刻意抹去,留下的只有被岁月模糊的传说和充满偏见的稗官野史。
他像最耐心的猎手,在伦敦错综复杂的阴影世界里,循着最微弱的痕迹追踪。
他首先重返舰队街深处,找到跛脚书商老约翰。
这次,他带去的不仅是金币,还有一小块从远东带来的、能宁心静气的稀有香料。
老约翰浑浊的眼睛在金币和香料间逡巡,最终,恐惧与贪婪交织,让他压低了声音:
“客人,打听这个名字……真的会带来不详。她是卡美洛的梦魇,一个徘徊了十五个世纪的幽灵。据说……仅仅是诵读其真名,都可能引起某些存在的注意。”
他提供的几页残缺手抄本,内容语焉不详,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如同密码等待破译。
大英博物馆的档案室也非坦途。他伪装成的民俗学者身份,在那些真正老学究面前显得漏洞百出。
一位戴着厚眼镜、头发花白的老管理员,对他频繁调阅特定时期、涉及“异教崇拜”和“非正统传说”的原始手稿产生了怀疑,言语间充满了审视与不信任。
杨烈不得不分出精力,巧妙地编织了一个研究“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民间信仰流变”的学术谎言,并“捐赠”了一笔可观的“研究赞助费”,才勉强消除了对方的疑心,得以接触那些被深锁在库房最深处、几乎被遗忘的骑士传奇早期版本。
这些未被后世浪漫化的记录,字里行间透出血腥与恐怖,隐约勾勒出摩根·勒菲那足以扭曲现实、操控心智的混沌权能。
线索的匮乏,迫使杨烈将目光投向那些拥有自身传承的超凡势力。
他尝试接触“遗物学会”的中下层成员,这些痴迷于知识与神秘物品的学者,对力量本身缺乏足够敬畏,反而更愿意讨论。
但从他们那里得到的信息,大多是基于护符等物品的学术推测,关于摩根本人,则被视为“无法证实的神话范畴”,价值有限。
而试图从“圣斧会”获取信息则更加危险。
这些以铲除黑暗生物为己任的猎手,对任何与超自然有关联且身份不明的人都抱有极深的敌意。
一次在东区边缘酒吧的短暂接触,几乎演变成一场冲突。
对方领头者身上散发出的、混合了圣水与银器气息的凛然敌意,以及他那敏锐的感知,让杨烈意识到从此渠道获取信息的巨大风险,不得不迅速撤离。
多方探寻,线索却纷纷断头。书商的隐晦警告、博物馆的刻意回避、遗物学会的学术撇清、圣斧会的凛然敌意……仿佛整个伦敦,乃至整个时代的认知,都在合力将这个名字重新推回历史的阴影。
合上最后一本泛黄的古籍,杨烈非但没有豁然开朗,反而感到一种刻意的干净。
书商的隐晦警告、博物馆的刻意回避、遗物学会的学术撇清……仿佛整个伦敦的认知,都在合力将这个名字推回历史的阴影。
这太不自然了。
这种规模的信息封锁,本身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信号——摩根·勒菲不仅存在,而且她的影响力,早已如蛛网般渗透了这座城市的表里。
她只不是在沉睡,她只是在阴影中编织。
而他的探查,已经碰到了那张网的边缘。
下一件事,就是找到一根线头,然后,把它整个扯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