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图书馆靠窗的老位置。阳光正好,将桌面晒得暖融融的。林知意到的时候,陆辰屿已经在了。他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开着,屏幕上运行着他们项目的测试程序,旁边还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黑咖啡——履行了他上次“我带咖啡”的约定。
他的袖口依旧整齐地挽着,那块钴蓝色的颜料痕迹,如同一个沉默的宣言,依然清晰地留在原处。林知意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心跳有些失序。他果然没有洗掉。
“陆学长。”她收敛心神,在他对面坐下,将自己的平板和草图拿出来。
“嗯。”陆辰屿将咖啡杯往旁边挪了挪,把笔记本电脑转向她,“渲染引擎优化过了,粒子系统和着色器都按上次讨论的方案做了调整。你测试一下视觉效果,重点是水流交互和云雾的层次感。”
他的语气一如既往地直奔主题,仿佛手腕上那抹色彩并不存在。林知意点点头,将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
新的版本效果令人惊喜。原本略显生硬的水波纹变得灵动自然,当林知意用手指在触摸板上模拟“投石”动作时,屏幕上的虚拟水面真的荡漾开一圈圈柔和的涟漪,并且不同方向的波纹相遇时,产生了她所期待的、更为复杂的叠加和干涉图案。云雾的效果也好了很多,不再是均匀的一片,而是有了疏密聚散的变化,透出一种朦胧的诗意。
“这里,很好!”林知意指着水波交互的效果,眼睛发亮,“比我想象的还要自然!”
陆辰屿看着屏幕,微微颔首:“引入了你建议的‘笔触资源库’概念,预设了几种典型干涉模式,根据交互力度和位置动态调用融合。”
“那这里的色彩过渡呢?”林知意又指向一片水墨山峦的渲染区域,“感觉比之前润泽了很多,边缘的晕染效果更接近真实的毛笔笔触了。”
“调整了着色器算法,模拟了纸张的吸墨性和水分的扩散。”他解释道,语气平稳,但林知意能听出其中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两人就着屏幕上的效果,一点点讨论、确认。林知意提出一些细微的感官调整,陆辰屿则快速地在代码层面进行微调,实时看到变化。这种高效的、创造性的互动,让林知意完全沉浸其中,暂时忘记了那抹颜料带来的心绪不宁。
讨论到一处关于光影变化的细节时,林知意为了更精确地指出问题,下意识地倾身过去,用手指直接点向屏幕上的某个区域。“就是这里,当视角转动时,这一小块的光影变化有些突兀,能不能……”
她的指尖即将触碰到屏幕的瞬间,另一只修长的手更快地伸了过来,轻轻挡在了她的指尖与屏幕之间。
是陆辰屿的手。
他的手掌温热,指节分明,稳稳地隔在了那里,阻止了她可能留下指纹的动作。
林知意愣住了,指尖停留在他温热的掌缘皮肤上,那触感清晰得惊人。她甚至能感受到他皮肤下微微搏动的血管。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滞。她抬起头,撞进他近在咫尺的目光里。他也在看着她,镜片后的眼眸深邃,里面似乎有什么情绪快速闪过,快得让她无法捕捉。
“屏幕容易留痕。”他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些许,解释着他的行为。但他并没有立刻收回手。
两人的手指就以这样一种极其微妙的方式,通过他手掌的阻隔,间接地接触着。空气仿佛变得粘稠,周围书架间学生低低的交谈声、键盘敲击声都模糊成了遥远的背景音。林知意能听到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感觉到自己的指尖在他的皮肤温度下,一点点变得滚烫。
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短暂的接触超出了必要的界限,停顿了两秒后,才缓缓收回了手,重新放在键盘上,仿佛无事发生。但林知意敏锐地注意到,他敲击键盘的节奏,比之前乱了一拍。
接下来的讨论,气氛变得有些微妙。两人都刻意保持着距离,目光更多地停留在屏幕和草图上,交流也变得更加简洁。但那短暂接触留下的余温,却像烙印一样,清晰地留在林知意的指尖,也扰乱了陆辰屿向来平稳的呼吸频率。
测试和调整终于告一段落,核心的视觉表现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给整个阅览区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目前来看,主要的技术难点已经攻克了。”陆辰屿保存好所有修改,总结道,“剩下的是一些优化和细节打磨。”
“嗯。”林知意点头,心里充满了项目取得突破的成就感,但那份悸动依旧盘桓不去。她收拾着自己的东西,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陆学长,明天……你有空吗?我是说,如果不讨论项目的话。”
问完这句话,她几乎不敢看他的眼睛,心跳如雷。这已经远远超出了项目合作的范畴。
陆辰屿合上电脑的动作微微一顿,抬起头看她。金色的夕阳勾勒着他的轮廓,让他冷硬的线条看起来格外柔和。他没有立刻回答,似乎在处理这个超出预设的查询指令。
就在林知意以为不会得到回应,准备拿起东西逃离这令人窒息的沉默时,他开口了,声音平静,却在她心里投下了一块巨石:
“明天下午,科技社和几个兄弟社团有联合团建,在体育馆。”他看着她,目光沉静,“如果你有空,可以过来。”
他发出了一个,与项目完全无关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