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8日清晨,浪潮传媒Ip孵化中心的玻璃墙会议室。
阳光将三张Ip规划图映得格外清晰——《甄嬛传》番外系列的“宫廷传承线”、《西域歌者》电影版的“跨国音乐梦线”、《大国工匠》的“航天匠心线”,每张图上都标注着“负责人、时间节点、核心资源”,像三张精密的作战地图。
高浪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写着“重点Ip孵化三原则”:文化内核不偏离、专业团队不凑数、资源倾斜不盲目。他抬眼看向参会人员——《甄嬛传》番外负责人王媛、《西域歌者》电影版负责人张驰、《大国工匠》负责人陈璐,还有非遗传承人哈力、清史专家李教授、航天工程师张伟。
“今天的会议,要把三个重点Ip的孵化细节落地,每个项目都要明确‘谁来做、怎么做、遇到问题怎么解决’。”高浪的声音沉稳,目光先落在《甄嬛传》番外的规划图上,“王媛,先说说番外的进展。”
王媛立刻起身,调出“静和公主成长线”的剧本大纲——这是从1.2万份用户共创创意中筛选出的核心线,讲述沈眉庄之女静和公主在甄嬛教导下,从“深宫娇女”成长为“传承宫廷刺绣非遗”的女性故事。
“目前剧本已完成前5集,核心冲突围绕‘静和不愿学刺绣,认为非遗是‘老古董’,到亲眼看到民间绣娘的坚守,最终主动传承’展开。我们邀请李教授确认了清代宫廷刺绣的传承制度,哈力老师也设计了剧中‘打籽绣’‘盘金绣’的具体纹样,确保文化真实性。”
“但有个问题。”王媛话锋一转,调出用户反馈截图,“近30%的原着粉认为‘静和线太温和,缺乏宫斗张力’,甚至有粉丝建议‘加入静和与其他公主的刺绣竞争’,我们该如何平衡‘非遗传承’的核心与观众对‘宫斗’的期待?”
李教授率先开口:“清代宫廷确实有‘刺绣比艺’的传统,但并非‘宫斗’,而是‘技艺比拼’——比如康熙年间,绣作监会组织绣娘比试技艺,优胜者的作品会被纳入宫廷收藏。我们可以将‘竞争’改为‘技艺交流’,比如静和与蒙古公主比试刺绣,最终两人合力完成‘满蒙融合纹样’,既体现技艺,又传递‘文化交融’的主题,避免落入宫斗俗套。”
哈力也补充道:“我可以在剧中设计‘刺绣工坊’的场景,让静和看到绣娘们为了修复破损的清代龙袍,熬夜研究针法,这种‘坚守’比‘宫斗’更有感染力。
同时,我们可以在剧末加入‘现代非遗传承人修复剧中同款龙袍’的纪录片片段,让观众明白传承的意义。”
高浪点头认可,同时提出选角方案:“赵金麦饰演少年静和,她之前在公益广告中展现出的‘灵气’很符合角色;邀请刘一菲特别出演‘成年静和’,通过‘跨时空对话’串联起《甄嬛传》正片与番外,强化Ip宇宙关联。下周安排赵金麦与哈力老师学习基础刺绣,确保拍摄时手部动作真实。”
第二个重点Ip是《西域歌者》电影版——在电视剧版未播先火(预约量破500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民族音乐走向国际”的叙事,讲述阿依娜带着新疆民乐,在东南亚音乐节与西方乐队碰撞,最终融合出“丝路音乐”的故事。
导演张驰调出电影版的核心场景设计:“我们计划在伊犁草原拍摄‘阿依娜收集民间曲调’,在雅加达音乐节拍摄‘中西音乐碰撞’,还会在敦煌取景,展现‘丝绸之路音乐传承’的历史脉络。目前剧本已完成二稿,最大的挑战是‘音乐融合’的呈现——如何让新疆冬不拉与西方大提琴、东南亚甘美兰乐器和谐共生,而不是‘拼凑感’?”
哈力立刻拿出音频小样——这是他与印尼音乐人安迪合作的《丝路回响》,“我们将冬不拉的‘欢快节奏’、大提琴的‘深沉旋律’、甘美兰的‘清脆音色’结合,以‘丝绸之路’为主题串联,比如开头用冬不拉展现草原,中间用甘美兰体现东南亚,结尾三者合奏体现融合。下周安迪会来北京,与热巴一起录制电影主题曲,确保演员演唱时能把握旋律精髓。”
就在这时,陈凯匆匆走进来,脸色凝重:“张导,星光传媒刚才联系了哈力老师的徒弟阿木,开出3倍薪酬挖人,还承诺让他担任星光新剧的‘音乐总监’,阿木现在有些动摇。”
哈力立刻皱眉:“阿木是我看着长大的,他对新疆民乐很有感情,只是家里最近遇到困难,急需用钱。”高浪当即决定:“第一,给阿木提供‘非遗传承专项基金’,解决他家人的医疗费用;第二,邀请他担任‘新疆音乐工作室’副主任,负责培养民乐新人,享受公司分红;第三,由哈力老师与他深谈,强调电影版对民乐出海的意义——星光能给的是钱,我们能给的是让他的技艺被全世界看到。”
当天下午,阿木主动拒绝了星光的邀约,还带来了3位新疆民乐演奏家,自愿加入电影版团队——这一插曲不仅没影响孵化进度,反而让团队凝聚力更强。
第三个重点Ip是全新现实题材《大国工匠》,聚焦航天发动机焊接工匠的故事,也是浪潮传媒首次涉足“工业主旋律”领域,旨在填补Ip库中“硬核现实题材”的空白。
编剧陈璐调出调研笔记,上面满是与航天工程师张伟的对话记录:“我们采访了12位航天工匠,发现他们的故事比想象中更动人——比如58岁的王师傅,为了焊接发动机核心部件,练就‘闭眼能感知焊枪温度’的绝技,却因常年低头工作,颈椎严重变形;年轻工匠小李,为了赶上火箭发射进度,婚礼前一天还在车间加班。这些细节将成为剧本的核心情感线。”
“但专业性是个大难题。”陈璐坦言,“航天焊接涉及‘真空电子束焊’‘氩弧焊’等专业技术,我们担心剧本出现‘外行漏洞’,比如之前某工业剧把‘焊接温度’写错,被网友群嘲‘不专业’。”
张伟立刻拿出《航天焊接技术手册》,“我会担任全程技术顾问,从焊枪型号到操作流程,逐一核对剧本细节。比如剧中‘焊接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场景,必须强调‘温度控制在1500c±5c’,误差超过就会导致叶片报废,这个细节既能体现专业性,又能制造‘技术难关’的冲突。”
高浪还提出“年轻化改编”策略:“邀请周子轩饰演年轻工匠,他之前在《出租屋里的梦想》中展现出的‘奋斗感’很贴合角色;设计‘老工匠带新徒弟’的师徒线,加入‘新技术与老经验的碰撞’——比如新徒弟想用电脑模拟焊接,老工匠坚持‘手感比数据更重要’,最终两人合作攻克技术难关,既体现传承,又贴近年轻观众对‘职场成长’的共鸣。”
为了让场景更真实,高浪还联系了航天科技集团,争取到“航天车间实景拍摄”的权限——这在国内影视剧中尚属首次,也成为《大国工匠》最大的亮点之一。
1月20日,三个重点Ip的孵化迎来阶段性成果:
? 《甄嬛传》番外“静和公主线”正式开机,赵金麦的刺绣基础动作通过哈力考核,刘一菲的“成年静和”造型曝光后,#甄嬛传番外 非遗传承#话题冲上热搜第三;
? 《西域歌者》电影版完成立项,华纳兄弟确认参与海外发行,计划在东南亚10国同步上映,伊犁实景拍摄基地已开始搭建;
? 《大国工匠》完成剧本终稿,航天科技集团出具“技术合规证明”,导演陈凯歌确认加盟,周子轩已开始学习基础焊接操作。
当天晚上,高浪站在Ip孵化中心的展示墙前,看着三张Ip进度表,嘴角不自觉上扬。他知道,重点Ip的孵化不仅是“内容生产”,更是“战略布局”——《甄嬛传》番外巩固古装Ip优势,《西域歌者》电影版拓展国际市场,《大国工匠》填补现实题材空白,三者共同构成“多元Ip矩阵”,为后续产业链延伸(衍生品、文旅、游戏)打下坚实基础。
而此刻的星光传媒总部,刘峰看着浪潮的Ip进展报道,脸色阴沉——他知道,当浪潮传媒用“文化内核+专业团队+资源整合”孵化出一个个有深度的Ip时,传统资本靠“流量堆砌”的Ip模式,早已注定落后。这场Ip战争,浪潮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