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试点章程和规矩算是立下了,但林永富和岑卿都清楚,光有章程和几户人家的热情还远远不够。就像林永富最初担忧的,启动资金、包装、物流,哪一样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靠岑卿那点积蓄和村里有限的公款,只能是小打小闹,难以成势。
“得向上头要政策,要支持!”林永富抽着烟,语气斩钉截铁。他当了这么多年村长,太清楚“等靠要”是没出路的,但有了好的苗头,主动去争取支持则是另一回事。“晚晚,你把咱们这个合作社的前因后果,现在的进展,未来的打算,还有那些网友的反馈,都详详细细写下来,写成个正式的报告。我去镇上、去县里跑!”
岑卿明白,这是关键的一步。她回到家里,闭门谢客,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伏在那张旧书桌前,开始字斟句酌。
她先写了青山坳村的基本情况——位于深山,交通不便,青壮年外出务工多,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山货资源,却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收入。
接着,她详细阐述了契机——“归晚演书”账号如何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无意间架起了一座连接深山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她附上了精心筛选的截图:网友们收到笋干后制作的各种美食照片,那些充满惊喜和赞誉的留言,以及雪花般飞来的求购私信。她用数据说话,列出了近期明确需求的笋干、酸菜的大致数量,直观地展示了潜在的市场规模。
然后,她重点介绍了“青山坳山货合作社”的试点方案。她写了那六户首批参与的村民,写了大家一起商议确立的、白纸黑字按了手印的品质标准,尤其是“对折脆断”这类具体可操作的条款,写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也坦诚了目前面临的资金、包装、物流等现实困难。
最后,她描绘了愿景——这不仅仅是卖几斤笋干、几坛酸菜,而是希望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将村里零散的、小农经济的生产力量组织起来,打造“青山坳”这个原生态山货品牌。未来,不仅可以拓展更多品类,如柿饼、红薯干、野生菌菇、土蜂蜜等,还能吸引部分外出青年返乡创业,激活乡村经济,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她写得极其认真,有时为了一个措辞反复修改,确保既实事求是,又能充分表达诉求和前景。写完初稿后,她又请父亲林建国帮忙看了看——父亲虽然话少,但年轻时也见过些世面,能指出一些不够稳妥的地方。
最终,一份长达八页,图文并茂、数据详实、条理清晰的《关于扶持青山坳村山货合作社试点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报告》完成了。岑卿用U盘拷贝好电子版,又打印了几份纸质版,郑重地交给了林永富。
林永富接过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报告,翻看了几页,眼中闪过惊讶和赞赏。他没想到岑卿能写得如此周全、专业。“好!写得好!”他连声称赞,“有了这个,我腰杆子就硬多了!”
第二天一早,林永富就换上了他那件只有重要场合才穿的、洗得发白但熨烫平整的中山装,把报告仔细地装进一个半旧的公文包里,骑着摩托车去了镇里。
他先找到了主管农业的副镇长,把报告递了上去。副镇长起初并没太在意,但听着林永富条理清晰的汇报,看着报告里那些鲜活的网友反馈和具体的数据,神情渐渐认真起来。他尤其对“通过网络平台自发形成市场需求”以及“村民自发组织、立规按印”这两点表现出浓厚兴趣。
“老林啊,你们这个路子有点新啊!”副镇长推了推眼镜,“不是等我们派任务,而是自己先摸索,再来找支持。这种主动性很好!”他当场打电话叫来了负责电商和乡村振兴的几个干部,一起听林永富介绍情况。
会议室里,林永富虽然有些紧张,但凭着对村里情况的熟悉和对这份事业的热忱,讲得头头是道。他拿出手机,点开岑卿的账号,展示那些视频和互动,比报告上更加直观生动。
“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镇电商办的年轻主任眼睛发亮,“我们一直在推动农产品上行,但往往缺乏有效的流量入口和可信赖的供应链。你们这等于自己把最难的‘引流’和‘初始信任’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规范化、规模化的问题了!”
现场讨论得很热烈。镇领导肯定了他们探索的方向,但也指出了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的长期规划、标准化生产的进一步细化、与正规物流公司的合作协议等等。
“资金方面,”副镇长最后表态,“镇里会认真研究你们的报告。有几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和农产品电商的项目,我看你们的条件很符合。我尽快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给你们安排一笔启动扶持资金!另外,包装设计和物流渠道,镇里也可以帮忙对接一些资源。”
首战告捷!林永富压抑住内心的激动,连连道谢。从镇政府出来,他感觉天上的太阳都格外明亮。但他没有停下脚步,又骑着摩托车赶往县里的农业农村局。
在县局,他经历了类似的过程——递交报告、等待、汇报、讨论。县里的干部见识更广,问的问题也更深入、更专业,但总体反应依然是积极和支持的。他们对“短视频+直播”带动山货销售的模式予以肯定,认为这是“互联网+乡村振兴”的一种有效实践,并表示会关注青山坳村的试点进展,将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在政策和符合条件的项目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
当林永富风尘仆仆地回到村里时,已是夜幕低垂。他顾不上吃饭,先来到了岑卿家。
岑卿和家人正在吃晚饭,看到村长进来,连忙起身。
林永富脸上带着疲惫,却掩不住眼中的兴奋光芒。他把公文包往桌上一放,看着岑卿,重重地说了一句:
“晚晚,报告递上去了!镇里、县里,都很重视!有戏!”
他没有说太多细节,但这简短的几个字,已足以让岑卿悬了几天的心,稳稳落地。她知道,这意味着,青山坳的山货出村之路,终于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助推,真正意义上的起步,就要开始了。窗外,繁星点点,仿佛也在为这个小山村即将到来的变化而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