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瓜和磨盘大南瓜的丰收,让林家小院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喜悦。依照林家“有喜事必分享,有丰收必共庆”的传统,一场以南瓜为主角的“丰收宴”自然而然地提上了日程。
灶房里,李文慧、张青樱、郑秀娘连同孙氏、江氏等妯娌们忙得热火朝天。
金元宝大南瓜被切成大块,一部分混着小米和红枣熬成了金黄粘稠、香甜暖胃的南瓜粥;
一部分蒸熟后碾成泥,和入面中,蒸出了一笼笼香香甜甜、色泽金黄的南瓜馒头;
还有一部分则仿效粉蒸肉的做法,将腌制好的五花肉片裹上炒香的米粉,垫上厚厚的南瓜块一同蒸制,出锅时南瓜吸饱了肉汁的精华,软糯咸香,滋味绝佳。
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小果果的“杰作”。她扯着张青樱和郑秀娘的衣角,指挥着她们处理那些珍贵的小金瓜。
“娘亲,伯娘,切,盖子!”果果比划着。
张青樱依言,小心翼翼地将几个黄绿相间的小金瓜从顶部约三分之一处横切开,露出里面饱满的瓜瓤和籽腔。
“挖掉籽籽,放米米,豆豆,菜菜,肉肉!”果果继续发布指令,小脸上满是认真。
郑秀娘瞬间明白了:“哎呦,咱果果这是要做‘南瓜盒子’啊!这主意妙!”
于是,大家帮着将籽挖净,将提前泡好的米混合着切碎的青豆、胡萝卜丁、白菜丝以及孙氏特制的辣味腊肠丁,用一点酱油和油轻轻拌匀,仔细地填入半中空的小南瓜里,不多不少,刚好八分满,最后淋上一点点提味的酱汁,再将切下来的南瓜盖子轻轻盖回去,一个个完整如初的“南瓜盅”便做好了。
“果果,这菜叫什么名儿呀?”张青樱笑着问女儿。
果果歪着头,想起大爷爷看着满园瓜菜时那满足的感叹,响亮地回答:“大爷爷说,样样都有,是大丰收!这是‘大丰收’!”
“好!好一个‘大丰收’!这名字又吉利又实在!”闻声进来的林守业老爷子正好听到,抚掌大笑。
所有的“大丰收”南瓜盅被小心地放入蒸笼,与南瓜馒头、南瓜蒸肉一同上火蒸制。
当蒸笼揭开的那一刻,混合着南瓜清甜、糯米软糯、腊肠咸香和各类蔬菜鲜味的独特香气瞬间征服了所有人。尤其是那“大丰收”,揭开盖子,内里五彩缤纷,软硬适口,而南瓜肉本身早已变得极其软糯,用勺子轻轻一刮便能连同饭菜一起食用,美味又趣致。
果果亲自端着一个金黄色的“大丰收”,摇摇晃晃地走到主位的林守业面前,奶声奶气却无比清晰地说:“大爷爷,吃‘大丰收’!样样都有!”
老爷子接过那热气腾腾、寓意非凡的南瓜盅,眼眶竟有些发热,连声道:“好!好!大丰收!咱平华村往后年年大丰收!”
这顿南瓜宴,吃得所有人心满意足,赞不绝口。尤其是那“大丰收”,不仅味道层次丰富,其巧思和寓意更是赢得了满堂彩。
宴后,喝着消食的清茶,林家核心几人自然而然地谈起了这两种南瓜的安排。
林文柏看着大家,率先开口:“爹,二姑,姑父,通过今天这顿饭,我看这两种南瓜的路子,可以定下来了。”
他分析道:“这金元宝大南瓜,高产、顶饱、好种,是实打实的‘粮食瓜’。它的好处,在于能让咱全村人,乃至以后更多的人吃饱肚子。我看,咱们就不把它纳入售卖的新菜体系了。咱家这三个瓜的种子不少,可以作为对村里贡献大、或者种地好的人家的奖励发下去,让他们优先试种。一传十,十传百,慢慢把村里原来那些老品种都替换掉。这样,咱们村的粮食储备就能厚实一大截!当然,谁家种了想自己吃或者零散卖点换钱,都随他们。这瓜,重在民生。”
众人纷纷点头,深以为然。能让乡亲们都吃饱饭,这是比赚钱更根本的大事。
“至于这小金瓜嘛,”林文柏语气加重,“品相、味道、吃法都独一无二,稀罕!注定是走高端路子的金贵物。它应该和辣果子、胡瓜那些一样,纳入‘新菜’体系。种子由村里统一管理,愿意种、符合条件的村民可以申购,种出来后村里想办法统一卖给像会仙楼这样识货的出高价收。下次文松他们去送货,就把这‘大丰收’的做法和瓜一起带给樊掌柜瞧瞧,他肯定能明白其中的价值。”
这个规划清晰明了,兼顾了民生福祉与经济收益,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立刻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
林守业欣慰地看着儿孙们:“好,就这么办!咱们平华村,有了这些好东西,再加上咱们的心齐,何愁过不上好日子!”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村里粮仓充盈、家家富足的“大丰收”景象。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那个正依偎在母亲怀里,打着可爱小哈欠的小囡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