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民在“宋锦”加工坊的成功转型,如同一石入水,在宋家荡开了层层涟漪。这不仅证明了他个人的潜力,更让林薇和楚瑶清晰地意识到,随着生意版图的不断扩大——超市、食品坊、服装加工坊,还有一个正在酝酿中的、更大规模的“宋记商贸公司”——原先那种依靠家人记账、口头商议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到了必须彻底变革的临界点。
账目越来越繁杂,现金流日益庞大,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的资金往来、成本核算、利润分配,像一团乱麻,仅靠林薇和楚瑶在忙碌间隙拨弄算盘、核对单据,已然力不从心。她们需要一个专业的、值得信赖的、能统领全局的“财神爷”。
这个人选,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浮现在她们脑海中——周晓云。
此时的周晓云,虽仍在砖厂做着会计工作,但她利用业余时间,早已将宋家几个摊子的账目梳理得清清楚楚。她不仅熟练使用宋家早已普及的计算器,更难得的是,她展现出了超越这个时代普通会计的敏锐度。她能从一串串数字中,看出哪个商品毛利最高,哪个环节存在浪费,甚至能根据过往数据,粗略预测下一季度的资金需求。她做的报表,清晰、规范,让林薇和楚瑶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她已是宋家的媳妇,与宋卫民感情甚笃,住在宋家新盖的、通了电的宽敞瓦房里,利益与情感都与宋家紧密相连,是绝对的自家人。
这天晚上,堂屋里明亮的电灯光(宋家屯去年就通了电,宋家是最早一批拉上线的人家)取代了昔日煤油灯的昏黄,照得每个人脸上都纤毫毕现。林薇和楚瑶郑重地找周晓云进行了一次深谈。
“晓云,”林薇开门见山,语气诚恳,“咱们家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摊子越铺越大,账目越来越乱,我和楚瑶实在是忙不过来了。砖厂那边的工作,你看……能不能辞了?过来帮我们,把咱们整个‘宋记’的财务担子挑起来?”
楚瑶接着说道,眼神充满期待:“晓云,你是有大才的,窝在砖厂太屈才了。咱们家现在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来搭建一个正规的财务体系。以后不光是对账,还有预算、成本控制、税务筹划,甚至将来贷款、扩大投资,都需要专业的财务支持。这个位置,非你莫属。”
周晓云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身上那件由“宋锦”出品的、带精致绣花的衬衫衣角。她心里早有预感,也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砖厂的工作稳定、清闲,但确实已无法满足她内心深处对事业的渴望。而宋家这片蓬勃生长的天地,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更能让她学有所用。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充满信任的林薇和楚瑶,又看向身边眼神充满支持与鼓励的丈夫宋卫民,最后迎上公婆宋老实和赵金凤虽不懂却全然信赖的目光。她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坚定而从容的微笑。
“二嫂,三嫂,爹,娘,”她声音清脆,带着知识女性特有的沉静力量,“既然家里需要我,那我义不容辞。砖厂那边,我明天就去打报告辞职。”
周晓云的正式加入,如同给飞速行驶的宋家战车装上了一个精准可靠的导航仪。
她辞去工作的第二天,就开始着手构建“宋记”的财务帝国。首先,她说服林薇和楚瑶,面向社会招聘。很快,一名刚从财会学校毕业、略显青涩但做事认真的小姑娘李静担任出纳,一名在县国营厂做过多年成本会计、经验丰富的中年会计王师傅被高薪聘请过来。一个初具雏形的财务科室,在超市二楼一间腾出来的、刷着白墙、装着明亮玻璃窗的办公室里成立了。
办公室焕然一新。墙上挂着周晓云亲自绘制的月度收支图表,几张崭新的办公桌拼在一起,上面不再是凌乱的单据,而是摆放着统一的账簿和文件夹。最引人注目的,是桌面上那几台宋卫东特意从市里买回来的、液晶屏显示的高级计算器,取代了曾经噼啪作响的算盘。
然而,周晓云的眼光更为长远。在一次财务会议上,她指着几大摞手工账簿和密密麻麻的数字表格,对林薇和楚瑶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
“二嫂,三嫂,现在我们业务量还在可控范围,但随着食品坊扩大生产,‘宋锦’订单增加,未来可能还要涉足别的领域,手工记账的速度和准确性会越来越跟不上。我建议,我们购买一台计算机。”
“计算机?” 赵金凤正好进来送茶水,听到这个陌生的词,好奇地问,“是……是算账的机器?比算盘还厉害?”
“娘,”周晓云耐心解释,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它不是算盘能比的。它可以把所有账目数据存进去,需要的时候瞬间就能算出来,还能自动生成各种报表,又快又准,能节省大量人力,还能避免人为错误。”
林薇和楚瑶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与决断。她们来自现代,深知计算机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企业管理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买!”林薇拍板,毫不犹豫,“再贵也要买!晓云,这件事你全权负责,需要多少钱,我们去筹措。”
购买计算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年代,计算机是极其稀罕的物件,价格昂贵,手续繁琐,甚至需要特定的外汇指标或批文。但宋家今非昔比,凭借着日益雄厚财力和在县里逐渐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其中周晓云父亲周斌也暗中使了力),几经周折,一台崭新的、代表着当时国内先进水平的“长城0520”微型计算机,连同配套的针式打印机,终于被小心翼翼地请进了宋家财务室。
这台神秘的机器,成了宋家屯新的“传奇”。它的到来,甚至比当初安装电话引起的轰动还要大。村民们隔着窗户,看着那带着绿色屏幕的“铁盒子”,议论纷纷,充满了敬畏。
周晓云带着李静和王会计,开始了艰难的学习和摸索。她托关系找来了厚厚的操作手册和简单的编程教材,白天处理日常账务,晚上就对着屏幕和键盘,一个命令一个命令地敲击、调试。宋卫民心疼妻子,每晚都陪在旁边,给她端茶倒水,默默支持。
当第一个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格式规范、数据准确的利润表从吱呀作响的打印机里缓缓吐出时,整个财务室的人都激动地欢呼起来。周晓云拿着那张还带着油墨温热的报表,手指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和成就感。
电灯的光芒下,计算机屏幕的绿光幽幽闪烁,计算器的按键声清脆悦耳,取代了煤油灯的摇曳和算盘的噼啪。周晓云坐在核心位置上,从容地调度着一切。她建立起了统一的会计科目,规范了报销流程,实施了预算管理制度,开始尝试进行成本分析,为林薇和楚瑶的决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持。
宋家的产业,在这位新任“财神爷”的精心梳理和现代化工具的辅助下,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心剂,变得更加脉络清晰,根基稳固。周晓云,这个温婉而坚韧的女子,以其专业的才华和对家庭的忠诚,成为了支撑宋家商业大厦当之无愧的擎天之柱。所有人都意识到,宋家的未来,必将因她的加入,而走向一个更加规范、更加辉煌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