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刺桐叶的缝隙洒落,秋生坐在青源堂 的门槛上,手中握着仙翁赠予的 “镇邪丹炉” 图纸,指尖摩挲着泛黄的纸页,耳边还回响着昨夜战斗时仙翁念诵的闽南祈神歌谣。母亲在屋内煎药,药香混着刺桐花香飘来,却驱散不了他眉间的忧虑。
“秋生,来喝碗巴戟天炖龙骨。” 母亲端着汤碗在他身旁坐下,目光落在他手背上的伤痕上,“昨晚若非那位仙翁……”
“娘,您放心,我已决定前往老君岩,探寻聚灵阵的奥秘。” 秋生打断母亲的话,语气坚定,“仙翁说过,聚灵阵是守护青源山灵脉的关键,也是我提升实力的必经之路。”
母亲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递给他:“这是你父亲当年留下的‘灵脉感应符’,或许能帮你沟通老君岩的灵脉。切记,太素门的传承不在招式华丽,而在‘医人先医心’。”
秋生接过锦囊,触感柔软,里面似乎装着几片晒干的刺桐花瓣。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紧攥着的太素门图腾,突然意识到,原来父母早已与太素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接下来的三日,秋生将自己关在屋内,日夜钻研《青礁医典》残页与太素门秘籍。他尝试将 “五梅花针法” 与 “灵火引” 结合,以风炉丹炉为阵眼,在屋内布下小型聚灵阵。每当子时潮涨,他便运转灵气,感受泉州湾潮汐与青源山灵脉的共振。
第三日深夜,秋生正专注于炼制 “灵火银针”,突然听到窗外传来刺桐花飘落的声音。他抬头望去,只见仙翁的药葫芦悬在窗外,葫芦口飘出一张纸条,上面用闽南方言写着:“老君岩三窍,需以‘刣狮’步法贯通,切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秋生会心一笑,收起丹炉,将镇邪药釜与银针收入行囊。他走到母亲房前,透过门缝看见母亲正对着父亲的画像垂泪,手中握着半块太素门令牌 —— 与仙翁额角的疤痕形状相同。他心中一痛,却没有推门而入,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老君岩在月光下显得庄严肃穆,秋生站在岩前,深吸一口气,踏出 “泉州刣狮” 的起手式。按照仙翁的指点,他先以银针激活老君岩的 “眼瞳穴”,只见岩眼金光微闪,却未能如上次般完全开启。
“难道是灵气不足?” 秋生皱眉,取出父亲的灵脉感应符,贴在岩鼻处的 “山根穴”。符纸瞬间被金光包裹,岩腹传来一阵震动,暗格缓缓打开,露出上次未能完全取出的秘籍残本。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熟悉的铜锣声 —— 血手堂竟再次来袭!秋生心中一惊,却见仙翁的药葫芦如流星般掠过,金色药粉在山道上织成屏障,将邪修阻挡在三里之外。
“秋生,专注开灵脉!” 仙翁的声音从屏障后传来,“记住,聚灵阵的核心在‘人阵合一’!”
秋生点头,不再分神,全力运转灵气,依次激活老君岩的 “眼、鼻、口” 三窍。当第三枚银针刺入 “人中穴” 时,整座老君岩突然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岩身浮现出复杂的太素门符文,眼瞳金光冲天而起,照亮了整个青源山。
“成功了!” 秋生惊叹,只见聚灵阵的光芒中,无数灵脉如金色丝线般蔓延至青源山各处,百草谷方向传来阵阵药香,显然灵脉已被激活。他闭上眼睛,感受着灵脉之力在体内流动,忽然领悟到仙翁所说的 “以人合天,以气贯地” 的真谛。
此时,仙翁击退邪修,来到秋生身边,看着金光璀璨的老君岩,眼中闪过欣慰:“当年太素门祖师以‘天人合一’之术筑阵,如今终于在你手中重现。秋生,你可知聚灵阵为何以老君岩为基?”
秋生摇头,仙翁指了指岩身上的太素符文:“老君岩乃闽南灵脉之眼,而太素门的‘太素青囊经’,正是保生大帝以灵脉之力所着。你手中的医典残页,不过是冰山一角。”
秋生恍然大悟,想起医典残页上的泉州海外贸易图,不禁问道:“那南洋的医典下卷……”
仙翁沉默片刻,从葫芦中取出一枚刺桐花形状的玉简:“此去南洋,若遇危机,可捏碎玉简。记住,太素门的传承不在纸上,而在人心。”
话音刚落,聚灵阵光芒大作,秋生只觉体内灵气暴涨,之前困扰他的炼丹难题竟一一浮现答案。他握紧拳头,感受着灵脉之力在体内奔腾,心中已有了决断:“仙翁,我明日便启程前往老君岩深处,探寻太素门的更多秘密。”
仙翁点点头,转身离去,草笠在风中轻轻扬起:“记住,炼丹如做人,需‘慢火细熬,循序渐进’。青源山的灵脉,就交给你了。”
秋生望着仙翁的背影,又看向金光流转的老君岩,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揭晓,更多的挑战等待应对。但此刻,他已不再是那个在乞龟祭上被动挨打的少年,而是肩负着太素门传承的医者,是青源山灵脉的守护者。
夜幕渐深,秋生在老君岩前盘膝而坐,取出风炉丹炉,开始尝试炼制新的丹药。灵脉之力透过丹炉传入,火焰竟呈现出纯净的青色,与太素门符文相互呼应。他轻声念诵着闽南祈神歌谣,手中银针上下翻飞,在丹炉上方勾勒出太素门的图腾。
远处,刺桐花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位年轻的守护者喝彩。青源山的灵脉,正随着他的呼吸缓缓跳动,等待着下一次的挑战,等待着太素门的传承重新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