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粥店没有什么特别,吸引方糖的是,放在外面那一摞摞冒着热气的竹屉子。
按照道理来说,包子粥店,都是早上开业,但是这家店店名就叫做手工野包子。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说的有点道理。
在梧州总有人能够通过口味,分辨出自己不是本地人。
方糖爱咸甜的口味,家乡的包子就是这种口味。
老家的包子很大,一个包子有梧州包子两个大,皮很喧软,很明显当天现包的手工包子。
冷冻包子吃起来,的确是方便快捷,肉调味也整齐划一。
但是那包子皮太梗揪,跟死皮一样。
而且无论蒸多久,都没有手工现包包子的那股香味。
里面的馅料也是的,细细的,一点特点都没有。
跟老家比起来,梧州是个大城市,大城市节奏太快。谁能够早上三四点起床,给你发面现包包子?大部分都是预制包子,省去人工,味道差点,上班人也不讲究,填饱肚子就成。
爱吃包子的方糖,因此已经很久没有吃包子了。哪怕多等一会儿,在路边买一个手抓饼,至少那个现做的,还有一个热乎劲儿。
记得有一次,实在是想包子了,九点钟溜出去买了一个连锁店的包子。
因为过了早高峰,店家将蒸笼里面的火给熄了,递给自己一个半冷微温的肉包子,一个包子硬着头皮吃完,一上午厕所去了三四五六趟。
出差许久的同事遇见了,比划了一下,说:“方糖,你好像瘦了一点,最近运动了?”
运动了个屁!吃坏了肚子,厕所跑的。
那件厕所包子事件之后,方糖又有很久没有吃包子了,现如今站在野包子店面前,看着手工两个大字,又瞧着热气腾腾的蒸屉,方糖想要不要赌一把?
赌这家不起眼小店的包子真是手工做的,赌这个老板还有点良心?
方糖想了想,自己又能够有什么损失?
遂进店,看着上面的包子牌子,对柜台道:“一个辣豆腐包子,再加一个三丁包子,再来一碗绿豆粥。”
柜台是个三十岁出头的少妇,长相很是不错,一头波浪大卷发盘在头上,淡色的瞳孔,漂亮的杏眼上翘,嘴角上扬,像是聊斋里面的狐狸。
“就两个?”
“我一个人吃。”
“我们家包子一份六个,不单卖。还有小妹妹,你肯定吃的完!”柜台笑着转头对着外面坐着的大叔道:“老徐,三丁和辣豆腐双拼!”
随后从一个巨大的保温桶里面,舀了一碗泛红的绿豆粥。
绿豆粥已经化沙,米花伴着绵绵的绿豆,不过一会儿功夫,表面就结了一层微红的米油皮。
这粥可不是城里面的烫稀饭,是用了功夫,好好熬出来的。
一份也不过两块钱,方糖坐了下来,门口的老徐端着一个小碟子过来。
那小包子点点大,还不如正常包子的三分之一,一口一个不过分。
奶奶曾经说过,懒人包大包子,只有勤快人才会包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