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秋日硕果,暗生情愫
汉城的十月,秋意已浓。校园里的银杏树换上了金灿灿的新装,微风拂过,落叶如蝶,在地上铺就了一层松软的地毯。这是一个周六的清晨,阳光明媚而温和。
银珠穿着一身舒适的休闲服,抱着几本厚重的医学书,走在通往医学院图书馆的林荫小道上。她刚刚结束了一周紧张的学习和医院见习,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精神却因为昨日的收获而格外振奋。昨天,她刚刚得知自己以绝对优势获得了本学期的最高奖学金,这不仅是一笔可观的资金,更是对她刻苦学习的极大肯定。
她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和泥土的气息。今天是周末,图书馆的人会比平时少一些,她计划利用这完整的一天,好好梳理一下本周学到的知识,并进一步研究朴基正之前请教的那个医疗纠纷案例的后续资料。
正当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一个熟悉而充满活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怒那!银珠怒那!”
银珠闻声回头,看见东森明元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飞快地向她驶来。他在银珠面前利落地刹住车,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明元啊,你怎么来这儿了?今天没课吗?”银珠看到东森,脸上自然流露出温暖的笑意。明元今年大二,在汉城大学读经营管理系,姐弟俩在同一所大学,见面比在家时方便多了。
“上午有个小组讨论,刚结束。想着银珠怒那你周末多半在图书馆,就过来碰碰运气。”明元跳下车,推着自行车和银珠并肩而行。他仔细看了看银珠的脸色,关切地说,“银珠怒那,你看起来有点累,是不是医院见习太辛苦了?”
“还好,就是这周病人比较多,睡得晚了些。”银珠轻描淡写地说,不想让明元担心,“你呢?大学生活还适应吗?课程跟不跟得上?”
“我挺好的!经营管理系的课还挺有意思的,就是数学有点头疼。”明元挠了挠头,随即又兴奋起来,“对了银珠怒那,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上周参加的那个校内创业企划大赛,我们小组入围决赛了!”
“真的?太好了!恭喜我们明元!”银珠由衷地为东森感到高兴。明元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很适合学习经营。
“谢谢银珠怒那!”明元得到怒那的肯定,笑得更开心了,“多亏了银珠怒那你之前帮我分析市场数据,给了很多建议呢。”
“我只是提了点想法,主要还是你和你的组员努力的结果。”银珠拍拍东森的肩膀,“决赛什么时候?需要银珠怒那再去给你当参谋吗?”
“下个月底。到时候银珠怒那你一定要来给我加油打气!”明元说着,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喏,这个给你。”
“这是什么?”银珠接过盒子,好奇地问。
“庆祝银珠怒那你获得奖学金的礼物啊!我昨天听阿爸在电话里说了。”明元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用自己打工攒的钱买的,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一支钢笔。希望银珠怒那用它写出更优秀的论文。”
银珠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支设计简约大方的银色钢笔,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泽。她的心头一暖,眼眶有些湿润。这个东森,总是这么贴心。“谢谢你,明元。礼物我很喜欢,非常喜欢。”她将钢笔紧紧握在手里。
“银珠怒那喜欢就好。”明元憨憨地笑了,“阿爸昨天打电话时可高兴了,说我们银珠真是争气。欧妈她……也挺高兴的。”后面这句话,他说得稍微有些迟疑。姐弟俩都心知肚明,欧妈朴贞子对银珠获奖学金的态度可能更复杂一些,或许会觉得银珠更有能力“帮衬”家里了。
银珠笑了笑,没有接欧妈这个话题茬,而是说:“阿爸最近身体怎么样?写作还顺利吗?”
“阿爸挺好的,就是催稿有点忙。他说新小说的连载反响不错,出版社已经在谈单行本出版的事了。”明元回答道,“阿爸还让我告诉你,专心学业,家里的事不用操心。”
“嗯。”银珠点点头,心里感到安慰。阿爸的事业稳步上升,是支撑这个家的重要力量。
姐弟俩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图书馆门口。银珠将书换到另一只手上抱着,对明元说:“你快回去吧,周末好好休息,也别太累着自己。”
“知道啦银珠怒那。你也是,别光顾着学习,记得按时吃饭。”明元跨上自行车,叮嘱道,“那我先走了,下周再来看你。”
“路上小心。”银珠站在台阶上,目送着明元骑着车消失在林荫道的尽头,才转身走进图书馆。
她在老位置—靠窗的那个安静角落坐下,将明元送的钢笔仔细放好,然后摊开书本和笔记。阳光透过玻璃窗,暖暖地照在书页上,也照在她专注的侧脸上。
她先花了些时间整理本周的见习笔记,将遇到的典型病例和带教老师强调的重点一一归纳。这个过程让她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接着,她翻开了朴基正给的案例补充材料。
自从上次在图书馆和朴基正深入讨论,并共进晚餐后,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朴基正会不时地将案件中遇到的医学难题整理出来请教银珠,而银珠也乐于从专业角度提供分析。这种交流不仅帮助了朴基正,对银珠而言也是极好的实践机会,能让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正当银珠沉浸在对一份复杂病历记录的分析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郑银珠同学?”
银珠抬起头,有些意外地看到了朴基正。他今天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薄毛衣和深色长裤,显得比平时穿正装时更随和几分,手里也拿着几本书,看样子也是来学习的。
“朴前辈?您好。”银珠连忙站起身。周六在图书馆遇到他,确实有点意外。
“没想到周末你也在这里。”朴基正微笑着,目光扫过她桌上摊开的资料,看到了自己给的那些文件,“还在研究那个案子吗?真是辛苦你了。”
“没有,正好有空,深入看看。前辈也来学习?”银珠示意了一下对面的空位。
“嗯,下周一检察院有个案例分析会,需要准备一下。”朴基正在对面坐下,将书放在桌上,“没打扰到你吧?”
“不会。”银珠摇摇头,“我刚好看完一个段落。”
朴基正注意到银珠手边放着的崭新钢笔,不是她平时用的那支,随口问道:“新买的笔?很漂亮。”
银珠拿起钢笔,脸上露出一丝柔和的笑意:“谢谢。是我东森明元送的,庆祝我获得奖学金。”
“奖学金?”朴基正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是这学期的最高奖学金吗?恭喜你!郑银珠同学,这真是太优秀了。”
“前辈过奖了,只是运气好而已。”银珠谦虚地说。
“这可不是运气,是实力。”朴基正认真地说,“医学院的竞争有多激烈,我是有所耳闻的。能获得最高奖学金,说明你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都非常出众。”他顿了顿,半开玩笑地说,“看来我以后更要多向你请教专业问题了,未来的医学专家。”
银珠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低下头:“前辈别取笑我了。”
“是真心话。”朴基正的笑容温和而真诚。他看了看银珠面前厚厚的医学书,换了个话题,“对了,关于上次你提到的那个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我后来又查了一些资料,似乎有不同的学术观点……”
一谈到专业问题,两人的对话立刻变得深入而专注。银珠结合自己最新的学习心得,对朴基正提出的疑问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并引用了好几篇近期发表的论文作为佐证。朴基正则从法律证据的角度,询问这些医学观点在法庭上的可信度和采纳标准。
“……所以,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绝对的标准答案,而在于诊疗过程是否符合当时的医疗常规,以及医生是否尽到了充分的告知义务。”银珠总结道。
“我明白了。”朴基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就是说,即使事后证明有更优方案,但只要当时的处置是合理的,且患者知情同意,就可能不构成过失。”
“可以这么理解。医学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和争议中前进的。”银珠赞同道。
朴基正看着银珠侃侃而谈时自信而专注的神情,眼中不禁流露出欣赏。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享受和银珠的这些交流,不仅仅是获取专业知识,更是欣赏她清晰的逻辑、严谨的态度和对医学的深刻理解。这个女孩的内心,远比他最初想象的还要丰富和强大。
“和你讨论问题,总能有很多收获。”朴基正由衷地说,“感觉思路清晰了很多。”
“前辈太客气了。和您讨论,也促使我不断去查阅资料,深化理解,对我也是很好的学习。”银珠诚恳地说。她发现朴基正的理解能力很强,总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并且非常尊重她的专业意见。
两人又就案例的其他细节讨论了一会儿,直到朴基正的寻呼机响了起来。他看了看号码,略带歉意地对银珠说:“抱歉,是检察院的前辈找我,可能需要回个电话。”
“没关系,前辈您忙。”银珠表示理解。
朴基正收拾好东西,站起身:“那我先走了。再次恭喜你获得奖学金。还有……谢谢你今天的指点。”
“前辈慢走。”银珠也站起身。
看着朴基正挺拔的背影消失在图书馆门口,银珠重新坐下,心中一片宁静。这种基于智识交流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让她感到非常舒适和充实。她拿起明元送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工整地记下刚才讨论的要点,笔尖流畅,一如她此刻清晰的心境。
她知道,自己对朴基正的好感在逐渐增加,但这种感情目前还是淡淡的,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和专业共鸣之上,像秋日的阳光,温暖而不炽热。而此刻,她更专注于眼前的学业和未来的道路。
下午,银珠离开了图书馆。她并没有回自己在校外购置的公寓,而是去了另一个地方—位于钟路区的证券大厅。虽然她通过前期精准的投资积累了可观财富,但在这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关注股市行情、进行交易的主要场所就是这里。
周六的证券大厅不营业,大门紧闭,里面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冷清。银珠站在门口,看着玻璃门上贴着的本周收盘行情表,心中默默计算着自己持有的几只股票的涨跌情况。得益于她前期对新兴科技类股票的敏锐判断和果断投入,以及近期及时将部分获利了结转为更稳健的资产配置,她的投资组合在目前的市况下表现优异,资产价值稳步增长。
她并不需要进去,只是习惯性地在周末来看看收盘价,做到心中有数。真正的决策和操作,她会利用周一到周五的课余时间过来进行。
站在安静的街道边,银珠感受着秋日午后的阳光,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掌控感。学业上的肯定,投资上的成功,与东森温馨的亲情,与朴基正逐渐加深的友谊……这一切,都让她更加坚定和自信。
傍晚,银珠回到了自己位于学校附近那套安静宽敞的四室一厅公寓。这是她用前期投资所得购置的产业,既是安身之所,也是一项明智的投资。她非常享受这里的私密和舒适。
她为自己做了一顿简单的晚餐,然后坐在书桌前,摊开了日记本。她并没有给阿爸写信,而是选择给自己写一封信,这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激励的方式。
她拿出那支明元送的钢笔,吸饱了墨水,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工整地写下:
“致银珠:
今日之果,源于昨日之耕耘。奖学金是对过去的肯定,而非未来的保障。医学之路,道阻且长,唯有持之以恒,不忘初心。
财富之增,需保持清醒,用之有度,投之有道。切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最为可贵。
珍惜身边温情,如明元之关怀;亦感恩志同道合之谊,如与朴前辈之交流。然,人生主角,始终是自己。
前路漫漫,愿你我永远保持这份冷静、坚韧与善良。
银珠 笔于一九九二年秋”
写完后,她仔细地读了一遍,然后将日记本合上。窗外,华灯初上,汉城的夜景温柔而璀璨。
这一天,银珠在学业和投资上收获了双重肯定,与东森的亲情让她温暖,与朴基正的专业交流让她愉悦。所有的这些,都像涓涓细流,汇聚成她继续前行的力量。她深知,未来的挑战还会很多,但此刻,她的内心充满了平静与力量。她准备好迎接新的一周,迎接未来更多的可能。
(第一百零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