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的巨兽:
中国的“赤龙号”空天母舰(已初步安装“相位偏移护盾”,能量由经过紧急强化的聚变堆供应)为核心,辅以重新编组的护航舰艇(部分也加装了试验性护盾)。
美国的“复仇者号”(“秃鹫号”的姊妹舰,紧急完工投入战场)为核心,其舰队中混编了数量不明的“梦魇”生物机械战机(“潘多拉”计划的初步成果)。
双方舰队如同两只伤痕累累却更加危险的巨兽,在冰冷的宇宙中再次对峙。阵型不再是整齐的战线,而是根据残存舰艇性能和新战术思想组成的混合集群。
新武器的初啼:
“相位偏移护盾”的考验:战斗伊始,美军舰队集中火力轰击“赤龙号”。幽蓝色的护盾再次亮起,成功偏转了多数激光和粒子束攻击,电磁炮弹也在护盾表面碎裂成无效的碎片云。美军指挥官首次亲眼目睹这不可思议的防御力,脸色阴沉。
“梦魇”的獠牙:美军释放出“梦魇”战机中队。它们诡异的、违反物理常识的机动方式让中国飞行员措手不及。传统的航炮和导弹难以锁定,这些生物战机如同灵活的食人鱼,蜂拥而至,用生物等离子体和高能酸液攻击护盾能量节点和舰体薄弱处。数艘中国护卫舰的护盾过载被击穿,舰体被腐蚀出可怕的大洞。
“崩解”射线的怒吼:“赤龙号”上的“盘古”武器系统(“崩解”射线)首次投入实战。一道幽蓝扭曲的光束射出,命中一艘冲得太前的美军重型巡洋舰。那艘巡洋舰没有爆炸,但其被命中的区域(约占舰体三分之一)仿佛瞬间经历了亿万年时光,无声地、结构性地崩塌、分解,化为一片弥漫的金属尘埃云。这恐怖的一幕震慑了战场,美军攻势为之一滞。
混乱的绞杀:
战场迅速陷入极度混乱。由于卫星导航和通信大多失灵,战斗更多地依赖舰载传感器和目视距离内的交战。
舰队阵型被打散,演变成多个独立战团之间的混战。激光束、粒子流、导弹尾迹、爆炸的火光交织成一片死亡之网。
“赤龙号”的护盾在持续不断的饱和攻击下剧烈闪烁,能量读数急剧下降。工程师拼命维持反应堆输出。
“梦魇”战机虽然凶猛,但似乎也存在问题:几架战机突然失控,疯狂地攻击周围所有目标(包括友军),显示出生物神经系统的不稳定性。
指挥与意志的较量:
双方指挥官都在信息残缺的情况下,依靠经验、直觉和有限的“墨子”\/备用通信进行指挥。
“赤龙号”舰长李云飞命令舰队收缩,以“赤龙号”为盾,集中火力逐个清除威胁最大的目标。
美军指挥官则试图用“梦魇”战机群骚扰消耗,主力舰队寻找机会给予“赤龙号”致命一击。
转折点——能源与牺牲:
“赤龙号”的护盾终于因能量过载而暂时失效。抓住这个机会,美军“复仇者号”主炮全力开火,一道巨大的粒子洪流直扑“赤龙号”!
关键时刻,一艘身受重创的中国巡洋舰“泰山号”毅然横插过来,用自身舰体挡住了这致命一击,在剧烈的爆炸中化为乌有,全体官兵殉国。
这宝贵的几秒钟为“赤龙号”争取到了护盾重启的时间,也为“崩解”射线赢得了再次充能的窗口。
惨烈的结局:
“赤龙号”将充满愤怒的“崩解”射线射向“复仇者号”。美军旗舰紧急规避,射线擦过其舰艏,将其三分之一的主体结构连同数架尚未起飞的战机一同“抹除”。
“复仇者号”遭受重创,失去大部分战斗力,被迫在剩余舰艇掩护下撤退。
中国的损失同样惨重,护航舰队折损过半,“赤龙号”自身也多处受损,“崩解”射线发射器因过热而损坏。
剩余的“梦魇”战机在失去母舰指挥后,有的继续疯狂攻击直至被毁,有的则陷入呆滞状态漂浮在太空。
本章结尾:
破碎的舰体、冻结的尸体、无声的爆炸残骸漂浮在战场空域。双方残存的舰艇拖着浓烟和碎片,缓缓脱离接触,撤回各自的基地。没有任何胜利的欢呼,只有死寂般的沉默和巨大的损失带来的沉重。第二次主力会战没有明确的胜利者,它更像是一场双方都用尽最新力量、却都无法彻底压倒对方的血腥消耗战。地月空间的控制权,依然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