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备忘录的签署:没有笑容的仪式
仪式在维也纳同一间地下会议室内举行,气氛凝重。双方代表在文件上签字后,没有握手,只是隔着长桌微微颔首。闪光灯下,是两张毫无喜悦、只有疲惫与警惕的脸。
协议核心内容:
临时停火:自约定时间起,双方所有军事单位停止一切攻击性行动,有效期30个地球日。
对峙线:以当前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划定一条“临时军事分界线”(尤其是在地月空间关键区域)。
行为准则:禁止在分界线特定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武器测试和前沿部署;要求对可能被误判的机动(如靠近对方敏感资产)进行事前通报(但通报渠道和细节模糊)。
建立沟通机制:正式启用由中立国管理的军事热线,用于处理紧急事件。
下步安排:双方同意在停火期间,就“太空军事行为准则”和“冲突根源问题”进行进一步谈判。
2. 轨道上的“冷对峙”
“赤龙号”的视角:巨大的母舰悬浮在近地轨道上,外部伤痕累累,维修机器人像工蜂一样在舰体表面忙碌。内部,官兵们并未放松,战斗岗位依旧满员,只是将“战斗状态”调整为“最高警戒状态”。雷达屏上,代表美军舰队的密集光点就在分界线的另一侧,清晰可见。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弥漫全舰。
美军舰队的动向:撤退的美军舰队在分界线另一端重新整队,如同一群受伤但依旧危险的狼。“复仇者号”成为临时旗舰,它与“赤龙号”隔着数万公里遥遥相对,主炮角度虽未直接瞄准,但能量读数显示其始终处于低功率待机状态,随时可激发。
危险的“擦肩而过”:双方的侦察卫星、巡逻艇依旧在分界线边缘游弋,进行着危险的“猫鼠游戏”。一次不经意的轨道偏移,一次敏感的雷达扫描,都可能瞬间点燃导火索。联合军事协调小组(JmcG)的热线电话时常在深夜响起,处理着“贵方单位过于接近界线”的相互指控。
3. 地面:希望与疑虑并存
全球市场:得到一丝喘息,出现短暂反弹,但基础脆弱,任何来自前线的坏消息都可能引发新一轮恐慌。
民众情绪:反战浪潮得到鼓励,但无人敢真正放松。阵亡官兵的葬礼陆续举行,提醒着人们和平的代价。双方政府都宣称这是“坚韧和智慧”的胜利,但内部简报均强调“局势依然严峻,备战不可松懈”。
军火商的盛宴与忧虑:和平意味着订单可能减少,但紧张的对峙状态又预示着新一轮、更先进的军备竞赛即将开始。
4. 暗流涌动
技术竞赛加速:双方都利用这段“喘息期”,疯狂加速下一代武器的研发。中国的“玄鸟”计划、美国的“奥林匹斯”项目均进入关键阶段。
外交角力继续:双方都在全力争取盟友,游说中立国,为下一轮谈判积累筹码。关于月球资源开发、小行星归属权的规则制定,成为没有硝烟的新战场。
信任的完全缺失: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双方都认为停火是对方的缓兵之计,是为下一轮更大冲突做的准备。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放大解读为对方的恶意。
______
本章结尾:
夜幕降临,地球在脚下缓缓转动,宁静而美丽。但在她上方数百公里的寂静虚空中,人类最强大的战争机器依旧在黑暗中虎视眈眈,保持着进攻的姿势。临时停火协议像一张薄纸,盖在了依旧滚烫的灰烬之上。没有人知道,这脆弱的和平能持续30天,还是30个小时。所有人的心头都萦绕着同一个问题:这究竟是战争的结束,还是下一次,更残酷战争的开端?